毁灭于凌架王权之上的若敖氏家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3:40:05

毁灭于凌架王权之上的若敖氏家族

作者:冯知明

1
.鬼将流浪于天际之上

    若敖鬼馁,是个早已了解的成语,过去只是泛泛而知,与“狼子野心”的成语一样从未深究过。现读楚国史,它们透过近三千年的历史尘埃,变得竟然那么生动。我常会靠在床头,漫无边际之时,便会冒出这样的镜头来。在广袤广阔的天庭上,有一个高贵的家族,因为没有了后人的祭祀,在天际中,像失去了轨迹中的卫星饿着肚子而到处流浪。

    这就是若敖氏家族。

    春秋战国期间,许多国家被灭,多是采用“灭国不灭祭”。古人对先人是崇拜的,他们认定一个国家可以灭亡,但应该保留其宗室庙祭。如果没有香火,这些国家的先人必流浪于天际之中,将怪罪征服者,必降灾于他们。所以,先人一定有人祭祀。否则,这是十分令人恐惧的事情。

    说起若敖氏,没有多少人了解。这个姓氏古怪,甚至有点像西方人的姓氏。如果说起楚武王重臣斗伯比,幼年住在郧国,与表妹郊游的一次浪漫,产生了一个虎乳的私生子,楚国第四任令尹相国。同时代的圣人孔子和伟大的司马迁对他赞誉有加,这人就是“若敖鬼馁”和“狼子野心”、“毁家纾难”成语的始作者——斗子文。这样的一种传奇人物,当今幼儿读物上就有关于他的故事。他的知名度透过漫长的历史年轮,依然生动展示在我们面前。他就是若敖氏家族贡献给楚国文明的光辉形象。

    若敖氏家族,是楚国皇族的一个分支。他应是源自春秋初期楚国君熊仪。熊仪继君位后,便称“若敖”,这也是楚国历史上君王第一次有了专门的称谓。熊仪之幼子斗伯比便以若敖为氏,又因封斗邑,亦称斗氏。公元前791年,熊咢卒,其子熊仪立。生有四子霄敖、斗廉、斗章、斗伯比。

    而若敖氏家族因为斗伯比的丰功伟绩而兴盛发达起来了。他估计有二子:子文和子玉(成得臣)。子文史有可查的两子,一子继令尹相国位,被陷害而死,一子因楚庄王手下留人,而名垂千史;而成得臣生两子,一为成大心,一为成嘉。

    斗伯比在楚武王时期,力助楚武王称王称霸功不可没。他历经三朝,可谓德高望重。楚文王之后,楚成王尚在年幼之时。楚文王之幼弟行令尹相国。这个子元的三个儿子为非作歹,对楚重臣虎视眈眈。而子元不仅觊觎王权不说,尽管可以纳楚国和天下之美,但对王嫂极尽勾引之能力。楚国在他专权期间,国库空虚,弄得楚人怨声载道。就是因为斗伯比尚在,他才不敢过于放肆,否则早已成篡位之君了。

    若敖氏家族参与平子元之乱后,便贡献了第二位相国(第一位名斗祁)斗子文。在楚武王至楚庄王五代君王之中,有史可查的十一位令尹相国,有八位是若敖氏家族贡献的。

    最初,我们注意到若敖氏家族与王权产生矛盾,是子文年老时,他为楚成王物色继任令尹人选,推选其弟成得臣。公元前637年秋,成得臣率讨陈国,攻取了焦、夷(今安徽毫县东南)和顿。子文抓住子玉攻陈有功,向楚成王推荐有治国之才的子玉继任令尹相国。

    有一个人便提出反对意见,此人是蒍贾。他评论说,子玉这个人绝非治国之良才,如果做带兵打仗统帅呢,估计最多带三百兵车。且此人物质生活上骄奢淫逸,与其兄形成鲜明对比。能力不大,但性情刚烈,听不进半点反对意见。用之,今后必有后患。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三十九年)。战争起因是这样的。楚成王率陈、蔡、郑、许以及强大的楚师,五国联军讨伐宋国。宋国便向晋国告急。晋文公出兵救宋。晋文公没有与楚国正面交锋,却去攻击楚的附属曹、卫两国,其目的以救宋。同时联络了秦、齐两个强国以夹击楚。楚成王自然不会与晋国正面交锋,退居于申,并令子玉撤消对宋的包围,他评价晋文公是“有德者不可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一战助晋文公成名,就是子玉发起的。他为什么非要去打城濮之战呢?因私念而起,是想用城濮之战的侥幸取胜来回敬那些怀疑他能力的人,要以此堵他们的闲言碎语。子玉却使斗越椒来请战并请求增援。楚成王坚决反对,但却愿意给他少量的兵马。子玉便拉出若敖氏族的部队充数,攻击晋军,晋文公因与楚有先约,“退避三舍”然后再向楚发起进攻,使楚左、右两军受重撞。尽管子玉指挥的中军完好少损,这可以算得上是过中有功。但子玉依然在连穀自杀身亡,连晋文公也大惑不解。楚成王不同意出兵,又给予他不多的兵马助战,这异常的举动,我们只好认定是若敖氏家族与王权的矛盾撕开了神秘的面纱。

 

2.一个可怕命运预言慢慢被证实

 

    楚成王见子玉自杀谢罪,再想起用年老的子文。子文得知子玉遭此惨败,吐血之后卧床不起,自然时日无多。楚成王只好任命若敖家族的对头,居第三位的司马蒍吕臣继任令尹。

    楚穆王篡位后,虽先后以成得臣之子成大心及其弟子孔为令尹相国,但王权与若敖氏的矛盾似乎并没有得到缓解。公元前617年(楚穆王九年),若敖氏家族被贬为商公的子西串通仲归谋杀弑父篡位的楚穆王,因行事不周密,政变败露,两人被囚禁。

    此时,令尹相国仍是若敖氏家族的斗般。穆王派司马斗越椒去调查这次谋反事件,他处死了斗宜申和仲归两人。尽管斗越椒与令尹斗般同为若敖氏家族的人,但斗越椒一直企盼当令尹相国,而苦于没有机会。他觉得这是次千载难逢之机,趁机向穆王诬告,斗宜申和仲归的背后主谋乃是斗般。他们实已串通好了,便想扶持楚成王当时欲废长立幼的公子职为楚王。

    穆王最惧怕和嫉恨就是这个了。他为了试探斗般是不是主谋,要他立即处死公子职(另说公子职在穆王篡位后逃亡被杀)。斗般推说公子职并无过错。楚穆王大怒,在朝堂上挥起随身携带的两只铜锤,杀死百官之首,一时间众大臣无不心惊胆战,面无人色。楚穆王随即任命子玉的儿子成大心为令尹。这个任命令人蹊跷,他杀死这个家族的重臣,还不得不任命这个家族的人为令尹相国。可见这个家族已经势大,可与王权势均力敌。

    我们说的若敖氏家族关键人物已经出场了,他就是斗越椒。在楚穆王时代任司马。关于他的出生,与楚穆王几乎如出一辙。晚年间,子文之弟子良又添一子。这个做伯父自然会去探视自己的后人,不看则已,一看非同小可,真乃大吃一惊。据《左传?宣公四年》记载:“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为大戚。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用白话说,就是其侄貌似熊虎、声若豺狼。子文说,这孩子不能留下,今后毁灭若敖氏家族必定是他。其弟不听兄长劝说,子文大感忧心,在他临死之时,还把直系族人聚在一起,着重告诫。如果斗越椒令尹相国,你们快逃,因为灭族之祸已经不远也。如果说先人没有人祭祀而饿肚子,那若敖氏族的鬼们以后便会流浪天际之中。此记载我们无法辩过多真伪,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子文三次退让令尹之职,深受楚人爱戴,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一定已经洞察到了若敖氏家族潜在的危险。

    斗越椒往上爬近令尹的一步步,就离这个伟大家族毁灭近了一步步。楚穆王却使这个步子慢了几拍。斗越椒诬陷了自己的族人斗般,可是上到令尹这个平台的人却是成大心。不知斗越椒是何种隐忍和心态对待的。楚穆王为什么不把这个为自己除了心腹大患立了大功的人推上去呢?我们判断,因为楚穆王出生时,同样是熊貌蜂眼豺声,靠弑父僭越起家之人,也许野心家太了解野心家了,他的野心得到了抑制。直到成大心死后,他才得到了令尹相国之位。

    王权衰弱,在楚穆王死后,一代雄主楚庄王继位之时,表现得尤为充分。这里又产生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成语,看来楚国度是盛产成语的地方,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初涉王权,站在那个平台上,往四周探头一看,我的妈妈呀!他惊呼了一下,倒抽了一口凉气。王权凶险,真是大大不妙。不愧为一代雄主的毛坯,有过人的隐忍之功。他左抱越女,又拥秦娘,围着郑美女,大泡洋妞,整天醉眼蒙蒙看楚界的各色人等。如此这般隐忍,依然逃不过劫难。那位令尹斗越椒和太师潘崇带兵征伐叛舒时,后院起火,楚王被两位大夫虏出郢都。他们想扮演个曹操的祖宗“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们的确对时事判断差的离谱。不知谁是楚国之令尹,斗越椒在此,谁敢造次!若敖氏家族势力如日中天,他跺一跺脚,楚地也要抖三抖。他当即带楚师返回平叛,把叛军杀得个落花流水,将楚庄王重又扔进温柔堆里,说了声“还是乐你的去吧”,便掌控楚国的军政大权去了。

 

3.楚国第一伟大的勇士

 

    楚庄王见时机成熟,杀佞臣,远小人,用贤良。楚庄王快刀斩乱麻一系列举措,对楚国来了个大清洗,史记载诛杀数百人之多,启用亦同样数百多人。然后借讨伐大庸国为名,收回王族军权。这一下大大震惊了若敖氏家族。因为伍参(伍子胥之祖)、苏被任以国政,蒍贾为司马。“狼子野心”之斗越椒大大觉得处境岌岌可危。他趁楚庄王问周鼎之轻重时,带着武装到了牙齿的若敖氏族部。首先囚禁政敌蒍贾,随后宰了他。

    楚庄王面对这一险恶的国内形势,充分运用了高超的政治艺术,他决定不打无把握之战,当即派人对斗越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为他们几代前还同一个祖宗,应亲如弟兄一般,有话好好说,一切都好商量。斗越椒狞笑着拒绝了。平时不烧香,即时抱佛脚,这个成吗?别他妈的死到临头说亲热贴已的话。楚庄王发现论弟兄情意不行,提出以三王之子为质。这可是春秋战国最重的砝码了,想当初郑与周天子交质,这么不对等的地位,也是一比一的交质。你看给你斗越椒何等待遇,你若敖氏家族是何等的骄傲呀!

    从这点来看,楚庄王是精明的,王向臣低下了那高贵的头颅。臣应该受宠若惊才对,应该见好就收才对。但斗越椒已经丧心病狂之极了。他说,什么三王交质?小小王儿,惧怕了吧?我不希罕你给的这些,只要你一件,就是你坐下的椅子,你项上的王冠。吾本王族,我的血液与你一般高贵,楚国的江山有大半是吾人先祖打出来的。

    他大叫一声,少说废话吧!让我们的长矛大刀战马盾牌弓箭发表演说吧,让我们的若敖氏家族的勇士来表达吧!若敖氏家族的傲慢,大大地刺激了楚师,楚庄王当即召开誓师大会,把王族的隐忍和顾全大局告诉军队,但若敖氏家族已经丧失理智。楚军个个群情激愤,表示要枕戈待旦,誓死不二地平叛。

    于是王族军队与若敖氏家族军队,在今襄阳以西之地,隔河相望,将对将兵对兵地对峙着。这些曾经熟悉的人,就这样在这场叛乱中互相为敌。

    显然,一开始若敖氏家族占了上风。楚庄王站在战车上,与斗越椒隔河对峙着。王尽管看不清他的容貌,但绝对可以感受到斗越椒的骄狂劲来,他一定狞笑着。楚庄王打算亲自击鼓助战。这时,斗越椒拿起弓矢来,向他昨天的王射出第一枝利箭来。

    第一箭越过王车马辕之间,划过驾车者的头顶,深深地斜划在车辕上,与车后的铜钲相击,发出巨大声响,激溅起的火花来。第二箭不让楚军有半点喘息之机。如果说第一箭使楚王有惊无险的话,第二箭划过王的马头车辕,像长了眼睛似地,直奔楚王面门而来,喳地一声,从脑门旁掠过,将楚王的王冠束带拉扯断了。箭风不止,穿破战车伞盖而去。史书描写既惜墨如金,又形象生动。这时,刚才还誓死如归的王师大为惊骇,兵士色变,其阵形已经波动,楚军几乎就要溃散之时。

    这就是楚庄,他可以说得上临危不惧。正了正王冠,大声叫道。我的勇士们!你们不要怕,听我说!先祖文王伐息之时,得了三支响箭,被斗越椒偷去了两支,现他己经用完,我们不用再惧怕了。为何他要说出楚文王来,因为楚文王乃是玩箭之高手,又有桃花夫人的浪漫故事深入民心,乃楚国人楷模。得知斗越椒偷楚文王的箭已经用完,楚军随即安定下来。

    为了鼓舞楚师之土气,王立于鼓侧,亲自双手执鼓锤,擂鼓助战。

    这时,伟大的楚国第一勇士养由基就此出场了。本人对养由基充满了迷恋。离我的故乡三里多地处有一个小镇,现名为杨业街。幼年我常去玩耍,因为我的太姑妈在此,听她喜欢讲古的儿子讲来。这个小镇的名字,乃是楚国第一勇士养由基的名字。是今人没有文化,把名儿讲错啦。我从幼年时,便牢牢地记住了养由基。这里是他的葬身之处?还是他的封地?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这位第一勇士的确与我的故乡有关,这是大大的荣耀。

    关于他的神话,伟大的司马迁曾有过记载。养由基的箭法据说连动物界也都了解。这也不难,他不打仗,自然会去打猎。动物被射死的频率很高,它们自然会知道养由基何许人也。楚国有只白色神猿,善射的猎手谁也不能射中它。楚庄王便请养由基去射。养由基还未张弓,神猿便泪如泉涌。果然箭一射去,白猿应声坠落。还有,也许是古代环境的缘故吧,或者是古人用箭太多,称赞一个人的箭法厉害,就会说他一箭洞穿了石头。有史可查的,就有楚先君熊渠,还有李广,现在又添这个养由基。这可是《吕氏春秋》上记载的。

    是这样,历史安排了养由基和斗越椒隔河岸对射三箭。这个当时之战,似乎有条河讲述起来更生动一些。两位英雄隆重出场了。斗越椒射楚王的秘密武器用完了,与养由基比的箭矢,只能是一般的箭矢了。斗越椒第一箭射过来,养由基轻轻挥挥手,那只箭便裁倒面前的水中;第二只箭来,养由基也只动了动身子。斗越椒大声嚷道,你蹲下就算犯规啦;到了第三只箭,养由基因怕犯规,只好勉为其难张口咬住了箭。回敬一声,你射完了吧,就看我的了。将口中斗越椒之箭搭在弦上,回射过去,箭从斗越椒左眼进后脑门子出来。

嘣地一巨响,斗越椒倒下后,斗子文预言不幸应验了。若敖氏家族的种族灭绝便已经迎来了。

 

冯知明,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市。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各大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近百万字。主要作品:《扭曲与挣扎》(长篇)、《四十岁的一对指甲》(长篇)、《我的第二人称》(长篇)、《都市童话》(结集)。冯知明作品集三卷本:《鸟有九灵》(小说集)、《灵魂的家园》(散文集)、《对生活发言》(随笔集)以及散文集《童婚》(台湾版)。现为今古传奇武侠杂志社长兼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