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说明提纲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3:01
关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说明提纲
2007-11-9 10:22:14
一、定位
(一)面向全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二)面向鄂豫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面向历史——政治与学术的关系
(四)面向未来——历史与时代拉
二、主题
大别雄风        将军摇篮(英雄的山,英雄的人,英雄的业绩,英雄的精神)
(一)特点——
十年苦斗,红旗不倒
(二)地位——
1、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
黄麻起义
商南起义
皖西起义
2、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
红四方面军
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八军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
一度成为全国第二大根据地
4、中国共产党培养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
鄂豫皖地区:
党和国家领导人——〇人
将军——326人(湖北153人;河南63人;安徽110人)
红安:
将军——61人(“中国第一将军县”)
牺牲——省军级干部11人
地师级干部80多人
县团级干部400我人
健在——国家主席2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3长
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5人
中共中央委员12人(其中5名政治局委员)
中顾委委员4人
中纪委委员3人
正副部长10人
大军区司令员或政委12人
大军区和各军兵种副司令员、副政委或顾问17人
兵团级干部24名
省军级干部130多名
(三)精神
(1)文本
“朴”——求真务实
“诚”——忠诚诚信
“勇”——无私无畏
“毅”——执政坚韧
“不胜不休”——不达目的不罢休
(2)内涵
灵魂——共产主义理想        革命必胜信念
本质——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核心——执着坚韧        自强不息
精髓——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
品格——舍胜取义        无私奉献
三、结构
(一)线索
外在:三线(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一体(鄂豫皖)——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
内在:朴诚勇毅——不胜不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二)重点——黄麻起义;根据地建设;红四方面军成立和四大战役
(三)亮点——大型群雕《大别雄风》;背景雕塑《董必武和陈潭秋》;半景画《攻进黄安城》;雕塑油画组合《红四方面军成立大会阅兵式》;实物油画组合《黄安战役》;幻影成像《便衣队在行动》;大型照片沙盘组合《将军摇篮》。
(四)节奏——波浪式推进形成三大高潮:黄麻起义;四大战役;将军摇蓝
四、风格
(一)雄浑厚重大气——大材料、大跨度、大手笔、大制作、大气势
(二)史笔文笔兼容——历史再现的形象化;艺术表现的真实性
五、问题
(一)有些单元较薄
(二)文物原件偏少
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前景、结束语主要说明文字
2007年11月7日于红安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前言、结束语及主要说明文字
前                    言
碧血丹心铸青史,风云际会大别山。
大别山,雄伟的山!她矗立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北带淮河,南控长江,西扼京汉铁路,东制江淮平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群山逶迤,风卷过无边火红战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别山,红色的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里爆发了黄麻起义和商南、六霍等武装起义,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建立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这里创建了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的鄂豫皖苏区,与湘鄂西、湘鄂赣苏区互为犄角,同中央苏区南北呼应,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
大别山,英雄的山!从黄麻起义到三年游击战争,历时十年。十年浴血苦斗,大别山孕育了多少感天动地的英烈;十年红旗不倒,大别山造就了多少横刀立马的将军!巍巍大别山,成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将军摇篮。英雄山上英雄人,张扬的是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英雄精神;英雄人在英雄山,谱写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诗篇!
雾奔云腾雄风起,顶天立地大别山!
第一单元        黄麻惊雷
黄麻起义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
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董必武、陈潭秋指导下,黄安、麻城两县党组织建立。在大革命洪流中,黄安、麻城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高潮。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黄安、麻城农民群众在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下,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举行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黄麻起义后,工农革命军转移黄陂木兰山游击,随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第一组        农运洪流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黄安、麻城在武汉读书的一批进步青年在董必武、陈潭秋的教育和影响下,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分别组成党的工作组,回乡开展革命活动。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大革命风暴席卷湖北,黄安、麻城两县农民在中共组织领导下,向以土豪劣绅为代表的一切反动势力发起猛烈冲击,形成汹涌澎湃的农运洪流。
第二组        黄麻起义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黄麻特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按照湖北省委部署,首先发动九月暴动,随后领导黄麻起义,一举夺取黄安县城,建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立鄂豫皖地区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
第三组        割据柴山保
黄麻起义胜利后,国民党军以重兵围攻黄安城。工农革命军为保存力量,留一部在黄麻地区坚持斗争,大部转移到黄陂木兰山一带游击。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返回黄麻地区,经过艰苦斗争和积极探索,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第四组        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
在实行以柴山保为中心的武装割据以后,中共鄂东特委、鄂东北特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紧密结合,工农武装割据区域迅速扩大,鄂豫边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
第二单元        商南烽火
商南起义与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建立
大革命时期,豫东南地区在中共商城地方组织领导下,掀起轰轰烈烈农民运动高潮。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商城县委领导大荒坡起义。1929年5月,在黄麻起义和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斗争影响下,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发动商南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建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第一组        大荒坡起义
在中共商城地方组织领导下,豫东南人民在大革命时期广泛开展农民运动,造就了一批革命骨干。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商城县委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发动了商城、固始、潢川三县边界大荒坡起义。
第二组        商南起义
1929年3月,中共豫东南、鄂东特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发动以商南为中心的武装起义。会后,在鄂东特委组建的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领导下,举行商南起义。
第三组        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建立
商南起义胜利后,起义队伍集中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随后,红三十二师驰骋豫东南,东进皖西,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创建了以商南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第三单元        皖西烈焰
六霍起义与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大革命失败以后,安徽省中共六安、霍山地方组织在领导人民开展春荒斗争的同时,积极准备武装起义。1929年1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六霍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1930年1月,中共潜山县委领导请水寨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潜山师。此后,两支红军协同作战,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
第一组                六霍起义
党的八七会议以后,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霍山县委根据安徽临时省委部署,在开展春荒斗争的同时,秘密组织工农武装,相继领导六安独山起义和霍山西镇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
第二组        请水寨起义
1930年2月,中共潜山县委领导请水寨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后相继改为潜山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四师,参与开辟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第三组        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红三十三师、三十四师成立后,在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的影响与配合下,积极进行开辟根据地的斗争,先后攻克霍山、独山、英山等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
第四单元            赤区新貌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建设
1929年夏秋,鄂豫边和豫东南根据地军民接连粉碎国民党军队三次“会剿”。此后,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三块根据地逐步实行统一领导,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边区广大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积极支援红军作战,根据地全面发展,不断巩固扩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一组        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1929年6月至10月,鄂豫边和豫东南根据地军民接连粉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罗李会剿”、“鄂豫会剿”、“徐夏会剿”,扩展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第二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1930年4至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实行统一领导,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鄂豫皖边特别区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第三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黄麻起义后建立的黄安农民政府,一开始便提出了以实行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施政纲领。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消灭封建地主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内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伟大胜利。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使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第四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也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个根据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五单元        鏖兵大别
红四方面军成立与反“围剿”斗争
从1930年冬开始,在中央根据地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同时,鄂豫皖根据地军民连续三次粉碎敌重兵“围剿”,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到1932年6月,鄂豫皖苏区已拥有6座县城、26个县苏维埃政权、350万人口和45000余人的主力红军、20万人以上的地方武装,控制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1932年6月,敌人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推行“左”倾教条主义方针,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后被迫进行长途战略转移。
第一组        第一、二次反“围剿”胜利
1930年冬,国民党军近10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军、红十五军和地方武装以及广大群众英勇反击,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1931年3月中旬,国民党军又调集兵力约10万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根据地军民奋起反击,先后取得独山、浒湾、桃花等战斗胜利,歼敌5000余人,粉碎了第二次“围剿”。
第二组        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成立
根据中共中央决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于1931年5月在河南省光山县新集(今属新县)成立。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红四军取得南下作战胜利,根据地更加巩固,红军进一步扩大。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诞生。
第三组        四大战役与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1931年9月,蒋介石先后调集15个师以上的兵力,准备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但由于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掀起和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增长,迟迟不能开始行动。红四方面军乘敌尚未行动之际,主动进攻,连续发起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次战役,歼敌6万余人,使敌第三次“围剿”计划未及实施即告破产。
第四组        第四次反“围剿”与红四方面军西征
1932年5月,蒋介石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准备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计划先进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得手后全力进攻中央根据地。7月,敌以约30万兵力进攻鄂豫皖根据地。广大军民奋力反击,但由于张国焘推行“左”倾教条主义方针,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西征。
第六单元        浴血孤旅
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重建与坚持根据地的斗争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以后,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毅然重建红二十五军,继续开展反“围剿”斗争,坚持和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重新建立的红二十八军又同人民群众一起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至全国抗战爆发,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
第一组        红二十五军重建与反“围剿”斗争
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疯狂进攻和凶残破坏。中共鄂豫皖省委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继续开展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红二十五军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长征。1935年9月到达延川永坪镇,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
第二组            红二十八军重建与三年游击战争
红二十五军长征以后,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异常艰难时期。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遵照省委转移前的指示,重建红二十八军,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以不到3000人的兵力,抵御和打击了国民党军10余万人的多次“清剿”。
第三组        便衣队运动
为适应敌强我弱的斗争环境,鄂豫皖根据地创造了便衣队这一武装斗争形式。便衣队几人或十几人一组,既袭扰敌人,又发动群众,成为鄂豫皖边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力量,是鄂豫皖根据地党组织和红军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的一大创举。
第四组        停战谈判与红二十八军改编东进
全国抗战爆发后,红二十八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精神,主动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停战谈判并达成协议,随即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
结        束        语
十年征战风云怒,鲜血染红大别山。
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山!红二十八军改编东进以后,抗日的烽火仍在这里熊熊燃烧。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这里建立了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战的关键时刻,这里进行了胜利的中原突围战役,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第一枪。在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重要关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实现了二十年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随后重新开辟中原解放区,使这里成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的重要基地。
大别山,一往无前的山!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这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这里的人民又全力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这里走出去的共和国将军及其他各类人才,则在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安全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别山,泽被永远的山!这里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丰碑,这里是净化心灵、提升人格的圣境,这里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这里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人们将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这里,人们将进一步获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在这里,人们将进一步增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毅力;在这里,人们将进一步理解一个大写的“人”的深刻内涵!
英雄辈出新时代,万众瞩目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