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和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7:06
比较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和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红四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有人说什么“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国军投入的部队规模之大,蒋系精锐之多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不顾起码的常识在胡说八道。
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中,国军共出动21个师又4个独立旅(特务旅),其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第四、第二、第三、第八十、第十、第八十三、第八十八、第八十九等八个师。分别编成右路军第一纵队、中路军第二、第六纵队和中路军总预备队,一线投入的嫡系部队为六个师。其它如张钫、王均、马鸿逵、张印相、梁冠英等均为杂牌,战斗力有限。而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中,投入兵力23个师有3个旅,其中蒋介石嫡系部队有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四师等五个师和李延年攻城旅,一线投入的嫡系部队为4个师,另有战斗力很强的19路军的2个师。因此,两次“围剿”中国军一线骨干师基本相当。可见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中国军的实力不仅无法和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相比,就是和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相比也不占丝毫优势。但两次反围剿的结局却大相径廷,中央红军面对强敌,机动灵活,干净漂亮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而红四打法呆板,连遭惨败,不得不放弃鄂豫皖根据地,向四川逃窜。
具体到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国军突入苏区的三路进击军和4个军团均属野战兵力,而且集中10个师左右兵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就弱军与强敌作战而言,如果强敌部署停当,弱旅几乎没有战机可言。因此,慎重初战和千方百计调动敌军,创造战机是获胜的关键。1931年7月10日至28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分头从闽西千里回师赣南,到达兴国高兴圩集中时,国军各部已突入苏区纵深,占领了几乎全部要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态势上相互衔接、相互掩护,红军难以正面对抗。至7月底,国军判明红军主力位于兴国后,判断红军主力企图西渡赣江,乃集中9个师兵力寻求红军决战。红一方面军主力获悉各路敌军向兴国急进,而右侧后富田及其以东兵力薄弱情形后,确定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明确了跳出敌人包围,向东转向敌侧后的作战方向。乘国军5路大军尚未合拢,而处于中央的第三进击军(第47和第52两师)战力较弱的情况,以一部兵力牵制国军左右两翼,集中主力突袭正处于运动状态的第三路进击军,8月5日至6日连打两仗,打垮了国军的第三路进击军,突进到龙岗一线,迫使敌调整态势。8月11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又突袭在刚退回黄陂之国军第八师。5天之内,三战三捷,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8月6日起,国军野战兵团不断不掉头向东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军再次乘敌合围圈尚未合拢之际,一部示形向东,主力转兵西向,令国军主力疲于奔命,而自己赢得了半个月左右休整,并拖到了两广出兵湖南,顺势转入攻势作战。可以说,初战决定了这次战役的结局,如果当初赶回江西与前进之敌硬顶对决,可能造就溃不成军了。而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红四方面军从麻城赶回苏区,即以主力在冯寿二、七里坪仓促与敌两个主力纵队正面交战,企图一举打破敌军围剿,达成对峙后;又因要保卫新集,又与敌4个师达成对峙。三次作战均未能取得决定性战果,也未能改变敌之态势,陷入步步被动。
从作战情形看,中央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的作战指导与红四在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的表现相比,是相当难能可贵的,特别是诱敌深入、慎重初战等原则把握得相当好,能够做到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得以渐渐摆脱初期的被动局面,在敌退却之时仍能集中兵力多点突击。没有出现红四那种急于求战,而每战必挫,最后不得不转战三千里的局面。
两次围剿国军的战法完全相同,均迅速突入苏区腹地,而红军主力尚在外线,不得不紧急回师应敌。而且,从当时态势看,鄂豫皖苏区主要城镇黄安、七里坪、新集等均未沦陷,而中央苏区所有县城全部落入敌手,中央红军的态势更为不利。所不同的是,中央红军回师后并未急于求战,而是转入敌军侧后,在其补给线的薄弱点上连续突击,打乱国军的清剿部署,调动深入苏区之敌寻求红军主力决战,创造了在运动中歼敌的战机。中央红军则发挥内线作战和苏区总体战的优势,连续突击分散驻止“清剿”之敌,国军又再次集结兵力,寻求与红军决战。但由于时空协调问题,数次令红军从包围圈的间隙中跳出,结果劳师无功,陷入被动。最终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坚持集中兵力,各个歼敌,长驱700里五战五捷,酣畅淋漓打破了围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红四方面军则采取了与向黄安、七里坪、新集突进之敌正面相撞的策略,1932年8月7日开始从麻城回师,8月11日先在冯寿二、冯秀驿地区迎击敌第6纵队,经3日激战,形成对峙。15日,与敌第2纵队3个师在七里坪倒水河东西激战,双方形成相持状态。2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又在新集浒湾西北和西南的扶山寨至金兰山一线与敌第2纵队4个师激战5天。三次大战均达成相持,不仅不能打乱敌军部署,也使自己完全陷入被动。因此,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中可以说连一次战术性胜利都未能取得,不能不说以徐向前为首的红四领导层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有人说什么“因为红四威胁更大,所以蒋介石决定先集中兵力对付红四。”实际上蒋介石的战略是先消灭湘鄂西苏区和鄂豫皖苏区,达到目的后,再集中力量"围剿"中央苏区。可见蒋介石认为最难对付的还是中央苏区。先围剿鄂豫皖苏区不过是先易后难而已。
至于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和红四的川陕反六围则不具备可比性。面对的围剿国军的力量差距极大。为发动第五次“围剿”,南京政府先后出动69个师、9个旅,总兵力在50万人左右。直接用于“进剿”中央苏区的有55个师、7个旅,光数量就远远超过刘湘围剿红四的兵力投入。其次,川军的战斗力也远不如中央军。此外,第五次“围剿”国军方面出动了大批飞机助战,甚至还有装甲车参战。而川军不仅没有装甲车,重炮奇缺,连机枪都很少,而且川造枪械质量低劣.反六路围攻战役后,川陕苏区人力、物力消耗过大,已不具备支持大规模反围剿战争的能力。而国民党方面又在策划“川陕会剿”。从张国焘个人回忆看,当时放弃川陕苏区主要是历史10个月的反六路围攻之后,川陕苏区人力、物力消耗殆尽,类似“挤干了的柠檬”,难以支持大规模战争。所以说川陕苏区的放弃最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红四的反六路围攻可以说是惨胜如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