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解说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17:17
序厅  大别雄风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您们好!欢迎您们来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提议,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设的。展出的内容是从1927年“黄麻起义”开始,到1938年红28军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中抗日前线这十年间鄂豫皖边区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英雄精神,与敌人浴血奋战,开展武装斗争,进行政权建设、创建、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整个展馆共分三层八个部分。大家现在参观的是历史馆的序厅。
大别山,是一座孕育了神奇的山!黄麻起义的惊雷在这里响起、商南起义的烽火的在这里点燃、六霍起义的烈焰在这里燃烧、无数革命先驱在这里播洒革命火种、无数英雄儿女在这里血染大地!
大别山,是一座演绎了壮烈的山!红四方面军在这里诞生、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创建、红28军在这里走出!三支劲旅在这里书写了革命历史的辉煌!四大战役在这描绘武装斗争的奇观!农民自卫军、工农赤卫军、工农大众共同在这里创造了《大别雄风》。(大型圆雕)
今天,它仍然给我们以精神的力量,今天,它仍然给我们以开拓的智慧,今天,它仍然给我们以前进的动力,它永远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它表现了大别山地区的人民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和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
大家抬头看一下室顶,这里缀着的是十颗五星图案,它象征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十年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这地面是由三块色泽微殊的红色大理石拼接而成的,它象征着血肉相连的鄂豫皖三省。
参观完序厅,请大家随我参观纪念馆的第一单元 黄麻惊雷,这个单元共有4组。
第一单元 黄麻惊雷
黄麻起义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第一组“农运洪流”。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中途,由于密探的袭扰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游船上进行,在出席会议的12名代表中,湖北就有董必武、陈潭秋两位。(照)。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出生在红安县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清末秀才,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同盟会。1920年3月,他在武昌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照)并规定了校训(语录).以此为基地,传播马列主义,后与陈潭秋一起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个小组最初的七人中,黄安(今红安)籍的就有董必武、张国恩、赵子健三人。
师生们除了学好文化课外,还大量阅读马列著作和革命书刊。(文)。
1923年冬,武汉中学第一期学生将要毕业,学生中的党、团员要回到家乡去,鉴于黄安尚未建立党的组织,董必武决定先在武汉成立党组织,然后回县发展。在董必武的主持下,年底,中共黄安工作组在武汉中学成立。(画照)。
1924年仲夏,在武汉读书的麻城籍党员学生蔡济黄、刘文蔚、徐其虚、王幼安在接到董必武关于“着即组织工作组”的指示信后,立即组建了中共麻城工作组。(画照)。
1926年5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开展北伐战争,目标直指那些北洋军阀。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城,大革命风暴随之席卷湖北全省。(照)。
随着北伐军的胜利推进,鄂豫皖边界许多县党的活动先后由秘密转向公开,相继建立起以共产党为中心的国民党组织,党所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也随着有利形势,以更大的规模开展起来。(传单)。(文)。(物)。1926年10月,黄安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照)。徐希烈任委员长。
1927年2月,麻城县农民协会筹备处成立。(照)刘象明任委员长。(物)。(文)。
1927年3月4日,湖北省农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武昌红楼广场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掌握农村政权、建立扩大农民武装、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等决议案。黄安、麻城代表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把包括黄、麻两县在内的全省农民运动推向高潮。(照)。(物)。
就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豪绅地主阶级对其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们疯狂地攻击和破坏农民运动,国民党的右派也大肆攻击农民运动“过火了”、“糟得很”。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主义也对农民运动进行指责。就在这个时候,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地歌颂了农民运动的正义性,痛斥了一切怀疑和指责农民运动的错误观点,强调要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坚决镇压土豪劣绅,为农民运动指明了方向。(照)。
1927年4月4号,由毛泽东实际主持、以培训农运骨干为宗旨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照)在武昌开学。黄安、麻城农运骨干戴克敏、汪奠川、刘文蔚、桂步蟾等被选送进农讲所学习。
他们学习结业返县后,成为黄麻农民运动和农民武装的重要领导人。
为了坚决打击豪绅地主的疯狂反扑,促进农民运动向纵深发展, 1927年3月18号,以董必武等共产党员为主体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决定公布《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文)《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暂行条例》(文),为依法惩治土豪劣绅提供了法律依据。
1927年4月,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国民党黄安县党部,根据省党部训令,成立了黄安县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并在县城和七里坪设立革命法庭。经法学专家考证,七里坪法庭是全国最早的基层革命法庭。(照)
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成立后,黄安全县迅速展开了惩治土豪劣绅的运动,将农民运动推向了高潮。4月初到4月中旬,黄安县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依照《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暂行条例》先后拘捕、审判了李介仁、李仕显、阮纯青、张英廷、石黑子、袁鹤山等6名全县最反动的土豪劣绅,5月10号,县警备队将6人执行枪决。随后,全县迅速掀起了惩治土豪劣绅的高潮。麻城县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也于5月18号召开公审大会,当场处决了李舜卿、丁枕鱼、王子厉等反动土豪劣绅,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
随着农村大革命的的深入,农民协会的威信不断提高,农民协会成为乡村中唯一的权力机关。农民都踊跃入会,会员快速增长,农民协会迅速壮大。(文)、(表)。
1925年至1926年,河南光山的土豪劣绅为维护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以保家护产为名诱骗群众成立红学。因红学学员头扎红布片,手持红缨枪,敌又称红枪会。革命兴起后,光山的红学演变成了对抗革命的反动武装。黄安的七里、紫云等地的土豪劣绅也仿效光山的做法纷纷创办红学。1926年冬,共产党员吴焕先(画照)利用这个机会挑选了130多名年轻农协会员,在黄安县紫云区建立了三堂红学,在旧红学的幌子下创建革命武装,它标志着黄安农民武装的开始。郑位三说它是鄂豫皖老根据地最早的一支地方武装。(照)。
在与地主武装和反动红枪会的激烈斗争中,黄麻两县党组织深深感到需要建立一支能够集中使用,战斗力较强的武装,以便更加有力地战胜敌人。正在这时,1927年4月,湖北省政府颁布了《农民自卫军管理条例》。(文)为建设好、管理好农民自卫军指明了方向。
遵照董必武的指示和《农民自卫军管理条例》的规定,黄、麻两县中共县委和国民党县党部分别挑选100多名青年农民,其中包括40多名中共党员,组成两县农民自卫军。从此,黄、麻两县有了正规的武装力量。(物)、(物)。
与县农民自卫军成立的同时,黄、麻两县农运基础较好的北部山区,由中共区委(支部)直接领导,成立70多支农民自卫队。(物)。
第二组  黄麻起义
看完了第一组,我们接着参观第二组。
(沙盘模型)黄安城(1927年)
1926年11月,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连续向革命力量发动了进攻。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这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照)。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农村中的反动土豪劣绅也趁机纠集反动势力卷土重来。麻城发生了反动地主王九聋子和被农民镇压的大土豪丁枕鱼的儿子丁岳平勾结河南光山县“红枪会”和民团万余人进攻麻城县城,捕杀共产党员和农协干部,制造麻城惨案的恶性事件。(报照)。
惨案发生后,麻城县委一方面组织武装农民、工人进行抵抗,另一方面派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国民党麻城县党部执委王树声(照)赴武汉报告并求援。
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董必武听了王树声的汇报后,立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省政府、省农协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决定由省党部代表丁涛庵,省政府代表刘云庭、省农协代表郭述申(照)等组成查办“麻城惨案”委员会,前往麻城。1927年5月14 号王树声带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军250多人前往麻城,17号进入麻城县城,19号北上剿匪,在连续作战肃清匪情后于27号凯旋,在县城召开祝捷大会。
这次剿匪也使学生军得到了实际斗争的锻炼,深刻地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掌握枪杆子的极端重要性。
参加剿匪的学生军戴克敏在回到武汉后,有感而发,写下了《剿灭麻城会匪的经过》一文。大声呐喊:“现在革命已不是空口喊喊的事了!反革命者弓上弦刀出鞘,张开了他们贪狼饿虎似的大口,对着我们,我们革命者若不自己武装起来,把我们的枪口对着敌人而扫射,我们自己是没有命的!中国的革命一天天在紧张起来,同志们!武装起来!”
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夏斗寅部在宜昌叛变,武汉地区形势急剧恶化,并迅速波及黄麻地区。(报照)(2张)。
1927年7月15号,汪精卫在武汉分共,(文)。随后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大革命宣告失败。(文)。
大革命的失败,也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没有革命武装,中国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深刻道理。
1927年8月7号,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照)。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党的工作任务,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这次会议决定以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为中心发动秋收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会议还撤销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语录)。
1927年8月1号,中国共产党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照)。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第一枪,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人民军队。
八七会议后,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回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照)。9月9号秋收起义爆发。9月20号,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开展红色武装割据的道路.
在土地革命失败后的紧急关头,原黄安县委和农协的主要负责人相继出走,关键时刻,县委委员郑位三和吴焕先、戴克敏、曹学楷、汪奠川、王秀松、潘忠汝、陈定侯、程翰香、戴季英、吴先筹等人商议组成新县委,由郑位三(照)代理县委书记。(物)。
重组后的中共黄安县委针对当时的形势提出了新的口号(斗争方针):(语录)。
(照)。
(文)。)
1927年9月中旬,中共黄安、麻城县委分别在黄安七里坪文昌宫和麻城邱家畈召开会议,决定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号召,举行秋收起义。(照)(2张)。
文昌宫会议后,程昭续(照)连夜赶回熊家咀村(照)。召集党员程怀天、程怀荣在十丈庙举行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和县委文昌宫会议精神。决定立即行动,以鸣锣为号,集结群众提拿罪大恶极的大地主程子鹏、程瑞林。当他们带着300多手持大刀、斧头、锄头的农民前往程子鹏家时,被铜锣惊醒的程子鹏已经趁着夜色潜逃了。愤怒的农民砸开程瑞林的铁门,抓住了程瑞林。第二天召开群众大会当众烧毁了程子鹏、程瑞林家的田契,处决了程瑞林。随后,长冲、福德桥、古峰岭、阮家店、东岳庙、柳林河、七里坪工会也相继举行了暴动。史称“九月暴动。”(物)。
麻城的邱家畈会议以后,麻城县委的蔡济黄、刘文蔚、邓天文、王树声、王幼安等分别深入到乘马、顺河等地宣传八、七会议精神,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暴动,相继举行了邱家畈、乘马岗、林家凹、林店、朝阳店、湾店、西张店、伍家庙(照)。农民暴动。
(图)
1927年10月,湖北省委在听取黄安县委的工作汇报后,决定派省委巡视员符向一和吴光浩、刘镇一、王志仁等赴黄、麻工作,建立中共黄麻区特别委员会。并对黄、麻工作作了明确的指示。符向一等人于10月下旬到达黄安七里坪后,立即召开会议,传达省委指示,宣布成立黄、麻特委,符向一任书记,刘镇一任鄂东革命委员会负责人,王志仁任改组后的中共黄安县委书记。特委成立后,1927年11月3号在七里坪的文昌宫召开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剧照)。会上传达了省委关于组织黄麻暴动的指示,总结了黄麻九月暴动的经验教训,决定成立黄麻起义行动指挥部,潘忠汝为总指挥,吴光浩为副总指挥,戴克敏、曹学楷、戴季英、吴焕先、刘文蔚、汪奠川、王秀松、王志仁(照)(11张)。分别担任各项组织领导工作。会议决定以两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配合群众武装,首先夺取黄安县城,并在起义后成立工农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会议还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1927年11月13号下午,在黄麻特委的领导下,黄安、麻城的农民自卫军、农民义勇军和武装农民二万多人持大刀、长矛、土铳、来复枪、撇把子枪等各种武器集结于七里坪镇的倒水河畔。潘忠汝、戴克敏等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并挑选了70多名年轻力壮的义勇队员组成攻城突击队,身藏短枪、短刀,由吴光浩率领,化装后,由小路先潜入城内,准备里应外合。
晚上10点,起义军人人胸佩红色赤化带,左臂系白布条,在潘忠汝、戴克敏、曹学楷、戴季英、吴焕先、汪奠川、王志仁、王秀松、刘文蔚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向黄安城进攻。
与此同时,黄安高桥区的一千多名武装农民也从各处汇集到羊子山,在李先念、熊邦山、詹献庭的指挥下直奔黄安城。桃花、永河、八里、二程、仙居等区的农民,也在当地党组织负责人的带领下涌向黄安城。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黄陂县河口区农民自卫军队长徐海东在接到县委的命令后,立即带领10多名队员和七条长枪赶赴黄安县城,当他们到达时,城已攻破。
14号凌晨4点,3万多农民武装将县城围得水泄不通。一接到攻城命令,有的就架起长梯向城头爬去,有的用大树撞击城门,有的用铁铲、锄头凿挖城墙。箭厂河义勇队队员吴立行一马当先,攀梯而上,被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胸部,光荣牺牲。吴立行的牺牲激起了起义农民的愤怒,他们奋不顾身,从四架云梯上翻过城墙,在歼灭了国民党黄安县警备队一个班后与吴光浩率领的攻城突击队胜利会合。当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率义军赶往敌三十军驻地火王庙时,发现只有几名副官和随行人员,原派驻黄安的一个团尚未到达。起义军打开监狱,释放了全部在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塑像)、(名录)、(图)。(语录)。(物)。(物)。(物)。(物)。(物)。(表)。
黄麻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成功对推动鄂豫皖边界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次起义胜利后,建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支革命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最初的来源和建军的起点。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黄安、在鄂豫皖边区就有了自己的武装和根据地。黄安也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
11月18号,黄安县农民政府筹备处在县城教场岗召开大会,宣布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画照)。曹学楷为农民政府主席。曹学楷主席在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大会上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语录)。
在这个大会上,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剧照)。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的成立,标志着鄂豫皖边界地区有了第一支正规的革命军队。黄安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一路军,麻城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路军,两军共300多人。潘忠汝任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吴光浩、刘光烈任副总指挥,吴光浩兼第二路军司令,戴克敏任鄂东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军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刘文蔚任第二路军党代表。这标志着在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实行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潘忠汝在检阅时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语录)。
(文)。
(文)。
(文)。
(歌词)。
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时,黄安县著名民主人士吴兰陔为新建的黄安县农民政府(原国民党县衙)题赠了一幅对联,喊出了劳苦大众的心声。
(场景复原)。
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在中国军队的历史上首次出现“红军”的字眼。
(影视资料)。
(半景画)。
第二组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三组“割据柴山保”。
第三组  割据柴山保
《沙盘模型》__柴山保
黄麻起义胜利后,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极大的恐慌,他们千方百计欲绞杀新生的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1927年11月27号至29号,驻河口的敌30军曾派兵进攻黄安县城,被我守军击退。
1927年12月初,盘踞武汉的桂系军阀又电请驻河南潢川任应岐的12军向黄麻进攻。12月5号夜晚,12军教导师闻清霖部从宋埠出发,向黄安县城奔袭而来,由于情报不准,守城的鄂东军误以为是土匪来犯,遂据城固守。晚12点,敌人集中火力强攻南门,敌强我弱,眼看县城即将陷落,潘忠汝、吴光浩等人决定由吴光浩率主力突围,潘忠汝率部掩护。至次日凌晨4点,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终因力量对比悬殊,仅小部分部队突围成功,解放了21天的黄安城又落入敌手。(油画)。战斗中,潘忠汝、(剧照)王志仁、刘光烈也光荣牺牲。黄麻起义时是11月14号凌晨4点攻城成功,这次黄安城也是凌晨4点陷落敌手。从此,黄麻两县的革命进入了黄麻起义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但是黄麻起义的成功对后来的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和整个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927年12月中、下旬,从黄安城突围出来的工农革命军和义勇队,陆续回到紫云区,原想在黄安北部进行游击,但是,由于敌人疯狂追剿,四处搜捕,工农革命军和义勇队难以立足。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戴季英、汪奠川、吴焕先等在紫云的木城寨举行会议,决定避敌锋芒,将突围出来的同志,除留吴焕先等少数人在当地坚持斗争外,大部分人转移到黄陂木兰山。会后,在箭厂河附近的闵家祠堂集合了72人,42支枪,经七里坪北折后向南进,29号到达木兰山(照)。
(表)。(照)
黄安县城失守后,省委曾两次派人前往黄安送信,因党的秘密交通站遭到破坏,无法与县委取得联系。后省委得知鄂东军已转移到木兰山的消息后,又派刘镇一从武汉赶到木兰山传达省委致黄安县委的三封指示信。指示信要求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照片)(3张)、(文)(文)。
在这次改编会议上,还决定由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戴季英、汪奠川等5人组成第七军党务委员会,作为第七军的领导核心,第七军仍属黄安县委领导,同时将全军编为三个队,每队20多人,分头行动。(物)。
1928年1月26号,敌12军一个团向木兰山地区进攻,鄂东军将全军分成多个小组,边打边撤。大部分人在吴光浩、戴克敏的带领下撤向黄冈,与在那里的黄冈县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6军会合。同时留下曹学楷、徐朋人在木兰山周围坚持斗争,收留黄安、麻城等地跑反的群众。曹学楷、徐朋人等收留了自愿参军的63人,将他们编成几个小分队,对外称第八军,徐朋人任军长,全军仅有一支手枪和断了一截枪筒的长枪,故有“一条半枪打游击”的美谈。
由吴光浩、戴克敏率领转移到黄冈的70多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辗转于黄陂、罗田、黄冈、黄安,于3月初又重返木兰山。在无米可炊、无房可宿的情况下,依然士气高昂,每到一地都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寻机歼灭敌人,探索游击战术,不断总结经验,戴克敏将其归纳为“八会”和“十六字诀”。(语录)。(图。)
工农革命军转移到木兰山后,敌第十二军向起义区疯狂反扑,黄麻地区陷入了白色的恐怖之中,无数村庄被毁。无数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到处尸横遍野,鲜血成河。麻城县委负责人蔡济黄、刘文蔚、邓天文、王幼安、刘象明、黄安七里区委负责人秦绍勤、七里区防务会宣传股长张南一、熊家咀“九月暴动”领导人之一的程怀天等均被残忍杀害。
为了保存更多的骨干力量,根据省委指示,黄麻两县县委决定在继续坚持当地革命斗争的同时,转移一批党员干部到孝感地区的汪洋店活动。同时留下部分干部在原地秘密地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这些留在原地坚持斗争的党员干部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钢铁一般的斗争意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灵活机动地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这一组画照吴焕先智取银元(画照)赵赐吾拦轿除霸(画照)、王幼安巧计运枪(画照)表现的就是留在黄麻坚持斗争的吴焕先等人巧计斗敌的故事。
王幼安在后来一次从宋埠驻军秘密购买枪支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气贯长虹的绝笔诗:(语录)。
1928年4月初,盘踞在黄麻地区的国民党12军教导师同桂系军阀的18军发生冲突后,撤回河南。黄麻地区的形势出现了一线转机,第七军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返回黄麻,由戴克敏、徐其虚率领一队人马北进黄安,于4月5号到达紫云区檀树岗乡的清水塘村。在向群众了解情况时,得知戴克敏的老家上戴家村(照)驻有10多人的清乡团,团总郑维席是个作恶多端的大地主。戴克敏、徐其虚、吴先筹等研究决定清除这个“清乡团”,然后乘胜追击,打开局面,迎接第七军全部返回。
4月7号晚,戴克敏等人待敌人熟睡后,破门而入,一举消灭了这个“清乡团”,团总郑维席被当场击毙。(工笔画)。战斗胜利后,戴克敏派程启光赴木兰山报告,吴光浩、曹学楷、戴季英、徐朋人等当即决定第七军全部返回起义区。工农革命军返回后,鼓舞了广大群众,复仇的烈焰燃遍了起义区,农民们纷纷拿起武器配合第七军捉拿土豪劣绅,消灭反动民团,先后歼灭和赶跑了长冲、两道桥、长塘边、潭家河、料棚、云雾山、段店等地的反动民团和地主武装,争取了麻城西张店“清乡团”12人投诚(照)(3张)。黄麻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又红火起来。群众高兴地称之为“二次暴动” 。并作《党员游击转回还》(歌词)的诗歌传唱。(物)。
第七军在起义区立足未稳,桂糸十八军又占领了黄麻,到处追剿革命武装,搜捕共产党员,第七军的处境日益艰难,常常是一日数迁,第七军感到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作为依托。
在和敌人的游击周旋中,第七军经常越出湖北边境,活动于河南省光山县的柴山保一带,发现这个两省交界地区是敌人统治最薄弱的地方,而且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群众的革命要求强烈,与黄麻起义区又相毗邻。黄麻党组织和第七军领导人中,还有一些人与柴山保的一些开明而有声望的绅士是亲戚。根据这一实际,5月间,黄安县委和第七军党委领导人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戴季英、徐朋人在黄安县紫云区檀树岗乡清水塘村(场景复原)举行会议,决定开辟以柴山保(照)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这是这支工农武装走上边界割据正确道路的决定性一步,也是鄂豫边区革命斗争的重要转折点。第七军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斗争方针,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黄、麻、光三县边界20多万群众的直接支持,开始在这里站稳了脚跟。从此,在鄂豫皖边界就出现了第一个红色区域。它不仅使工农革命军得以和当地群众凝成巩固的一体,而且开始了有计划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从而为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条件。
来家河(照)
国画(4幅)
(语录)。
为了扩大边界武装割据的范围,推进革命斗争向纵深发展。1928年7月,中共黄安县委和第七军领导人在柴山保的尹家咀(照)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和建立黄安、麻城、光山等各级党团组织,设立指导机关,组织赤卫队等地方革命武装,成立武装指挥部,成立农民委员会,作为现阶段临时革命政权,以后逐步过渡到苏维埃政府。普遍实行抗捐、抗税、抗租、抗课、抗债的“五抗斗争”。(文)会议还根据上级指示,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照)、(物)、(文)、(物)、(物)这是鄂豫皖边界地区的第一支红军,是红四方面军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工农革命军割据柴山保的情况就介绍完了,下面我们参观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组,也就是第四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
第四组  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
随着红军和地方工作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党的最高统一领导机关。因此,1928年10月,由红军和地方党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了中共鄂东特委,王秀松任书记,戴克敏、曹学楷、詹才芳、徐其虚、王树声,吴光浩、徐朋人等为委员。同时,在三十一师也建立了党的师委员会,负责领导部队党的工作。
1928年冬,鄂东特委根据半年多来边界割据斗争经验和军事上的需要,在和豫东南特委的联席会议上提议召集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个特委的联席会议,组织联合办事处,准备创造东起皖西英山、霍山、西至武胜关、大治鄂豫皖边界之整个大别山脉的武装割据。这个战略的提出,说明鄂豫边的党和红军对于边界武装割据意义的认识,在清水塘会议的基础上又大大的提高了一步,使鄂豫皖边界斗争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鄂豫皖边界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1928年12月,党中央派巡视员曹壮父到鄂豫皖传达党的六大会议精神,鄂东特委负责人王秀松、徐朋人、戴季英等通过曹壮父向中央建议:划湖北的黄安、麻城、河南的商城、光山,安徽的六安等县为鄂豫皖边界特区。(文)但当时的党中央认为不能“仿效过去湘赣边特委的例”。并且也不同意红军在边界山区割据,认为“这种寨子主义非常不好。”提出要红军分散“混在群众中间领导群众”。(文)
鄂东特委没有机械地执行中央关于分散红军的错误意见,而是继续积极地与邻省各县联系,继续为推动边界武装割据的实现而努力。(文)鄂东特委在已派徐其虚、徐子清、卢玉成等到商城帮助工作外,还于1929年3月2号同与豫东南特委举行联席会议,共同计划在商城南部发动武装起义。不久又和皖西的六安、霍山、英山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1929年5月,鄂东特委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召开了黄安、麻城、黄陂、孝感四县县委和红三十一师师委的联席会议,改组鄂东特委为鄂东北特委,徐朋人任书记。徐朋人是有名的“土马克思主义者”。中央巡视员曾多次批评以他为首的特委每次造计划和研究问题,总是如何造成大别山脉的武装割据,“农民意识弥漫了党”。但他却坚定地说:“农民意识就让它农民意识吧!”继续坚定不移的致力于推进大别山地区武装割据工作。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照),1927年10月27号,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茨坪,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走上了边界割据的道路,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到农村发动群众,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斗争的旗帜,也成了各地学习的榜样。(照)。
1929年5月7号,鄂东北特委何玉琳给中央写了一份关于黄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组织、宣传、工运、农运工作情况及今后意见的报告(文)。这是报告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文字。
鄂豫边界的革命武装割据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们必欲除之而后快。从1929年2月18号开始,敌18军出动两个团从南路分两路向柴山保进攻,冯玉祥驻豫南的部队也在北面堵截。红三十一师当即分兵三路,突出包围,向南面敌人比较空虚的侧后方进击,第一路为第一、三大队,由黄安北部向西出击。第二路为师部的两个特务队,一直深入到黄安南部的高桥河。第三路为第二、四大队,向东南突进麻城北部地区。这三路部队每到一地就广泛发动群众,进攻地主围寨,打击“清乡团”。使革命武装得到了壮大,武装割据的区域进一步扩大。
涂家湾和熊家畈(照)两个地主围寨是黄安县仙居区最坚固的两个反动据点。特别是涂家湾地主围寨,方圆270多丈长,一丈5尺多高,6尺多厚。是大地主涂达武以“保土安民”的名义欺骗群众修筑而成的。有土铳七、八十支、快枪10多支、土炮5门,易守难攻,并与熊家畈的地主围寨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策应。红军曾经两次围攻均未成功。3月28号,红31师第一、三大队在戴克敏的指挥下攻破了熊家畈的地主围寨之后。于4月初,在赤卫队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开始进攻涂家湾地主围寨(画照)。在多次冲锋不能奏效的情况下,4月12号拂晓,陶华梅等8名敢死队员头顶方桌、棉絮,冒着枪林弹雨,点燃门楼两旁的稻草和木板,炸开涂家湾城墙。红军在成千上万的革命群众的支援下,一举攻占了涂家湾。涂达武慌忙之中钻进阴沟躲藏,被赤卫队员活捉,并就地处决。这是鄂豫边根据地初创时期最大的一次攻坚战。从此,仙居、七里、紫云、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就连成了一片。
这是奉命去豫东南的商城帮助工作的徐其虚、徐子清(照)
1929年5月,根据鄂东北特委的决定,红十一军军长兼31师师长吴光浩率队赴河南商城县开辟工作,途经罗田县藤家堡时,因不慎暴露行踪,遭罗田夏凤池民团袭击,不幸牺牲。(画照)。
1929年5月30号至6月9号,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中共鄂东北特委召开黄安、麻城、黄陂、孝感四县和红31师党委第二次联席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组织问题、职工运动、农民运动、兵士运动、扩大游击战争、训练与宣传、苏维埃政权等问题的8个决议案,制订鄂豫皖边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临时政纲》。(画照)。
《临时政纲》明确规定没收地主豪绅及反革命分子的土地,已佃者拨归佃农耕种,未佃者分配给无地农民,失业工人和退伍士兵。并规定不分富农的土地和保护中、小商人的企业,实行统一累进税。这说明鄂东北特委对当时的革命现状、革命进程、革命目的已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文)。(6件)。
(图)。
这一单元的内容到此就全部参观完了,现在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黄麻起义攻城时的情景。这幅《攻占黄安城》的半景画由鲁迅艺术美术学院院长亲自主持,由国内著名油画家、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大型艺术工作室宋惠民教授总策划、总设计并组成《攻占黄安城》半景画创作组创作而成,创作组成员都是多次参加国内全景画创作与制作的一流专家。
看完了《攻占黄安城》我们接着参观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