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15:50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详解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
柯进
【提示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已不只是办好一所学校、一个项目,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开展好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非常必要。
□试点评估的总体目标和主要目的,是督促合作办学机构能够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增强我国教育机构吸收、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维护学生及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办学者自律、社会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具有较广泛社会公信力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
今年,教育部将启动天津、辽宁、江苏、河南四省市首批中外合作办学单位试点评估工作,在取得经验和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程序后,将在全国陆续展开。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教育部为何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评估将会给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
对于这些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在3月2日举行的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试点工作会上,进行了详细解读。
开展评估为中外合作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问: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
答: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我国下一阶段教育对外开放作了总体规划,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的中外合作机构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从《纲要》文本的相关表述,可以看出国家进一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已不只是办好一所学校、一个项目,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组成部分。另外,《纲要》文本也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非常重要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而,新形势下开展好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非常必要。
问:从过去10余年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对国内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提供了哪些启示,面临哪些挑战?
答:总体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为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乃至整个教育的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外合作办学经过10余年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层次逐步提高,模式趋于多样,已覆盖除西藏、青海和新疆以外的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去年,教育部组织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层次等方面作了一次系统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推动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创新了办学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办学主体,利用境外教育资源,借鉴境外教育发展经验,探索合作办学机制,推动了国内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等都得到了提升。二是丰富了教育供给,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中外合作办学目前不同程度地覆盖了义务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层次,丰富了我国教育供给的多样性。三是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新设了一批专业,加强了一些薄弱学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为缓解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金融等实用人才的需求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中外合作办学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提高办学质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及维护教育利益等方面,还面临严峻的形势和一系列繁重任务。
一是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中国发展急需的大批高质量人才。比如,在培养跨国公司需要的人才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培养能适应国际传播形势的新型新闻人才方面,我们也存在差距。中外合作办学有责任也有条件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
二是如何开展办学体制、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比如,新加坡推出了“环球校园”计划,韩国制定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开办研究生院计划,阿联酋在迪拜设立教育培训自由贸易区——迪拜知识村。不少国家采取不同方式加大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力度。面对新形势,我们今后需要在如何引进和利用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教育走出去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三是维护我国教育利益,防范教育倾销。从国际上看,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因本国生源不足,教育资源过剩,加上受经济危机影响,教育输出愿望强烈。因此,扩大国际学生规模,面向国际市场提供教育服务,成了许多国家教育机构缓解国内生源不足矛盾的重要措施。
此外,经济危机下,国际教育被赋予新的功能。一些国家制定国家战略,通过股权并购、加盟连锁、特许经营等多种渠道,积极推广教育服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中外合作办学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问:面对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动向,当前迫切需要处理好哪些可能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关系?
答:一要进一步研究、处理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关系。中方教育机构应根据学校整体定位,密切结合国家、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建设需要,选择国际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吸收、创新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机构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同时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展合作办学,防止盲目攀比、一哄而起。如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鼓励在新兴、紧缺、薄弱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领域,要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二是要进一步研究、处理好加快合作办学发展与谋划好办学布局以及调整合作办学规模、结构的关系。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合作者多来自积极倡导教育服务贸易的国家。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分布也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主要集中在办学成本相对低的学科专业。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优化办学规模和结构,更好地推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是要进一步研究、处理好合作办学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全局间的关系。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每次大的经济危机后都孕育着一场新科技革命。当前全球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教育和科技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更为关键。而瞄准国际前沿,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产业,对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更大优势的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问:新形势下,国内院校应如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答:一是牢固树立改革开放意识。要坚持把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措施,纳入国家、地方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充分吸收世界教育发展经验,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加快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不断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
二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中外合作办学要自觉服务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需要。办学除了要履行一般意义上的育人功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一流、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提高我国教育竞争力,这既是制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作为合作办学的中方办学者,不管外方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国家给政策、学校给资源、受教育者支付学费,绝不只是为了从中获取那一点“合理”或“不合理”的回报,而是希望真正利用好中外合作办学这块试验田,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需要出发,从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同时,要切实维护好受教育者利益。
三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办学”。不少外方教育机构更看重投资回报和经济利益,有的国家则完全把教育国际合作作为WTO范围内的贸易行为来看待和推进,严重存在降低入学和发证标准,在教学环节偷工减料等现象。由于中外双方因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双方在投入、质量保障、收费、教学方式等方面产生分歧,也是正常现象。但中方办学者应牢牢树立办学意识,坚持把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培养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
四是牢固树立协同意识。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争议。对此,我们既要坚持通过发展的手段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又要树立协同意识,坚持依法治教、依法管理,齐心合力健全相关制度,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评估将分阶段推进
问:即将启动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目的是什么,在具体运作上大致有哪些程序,评估的重点在哪里?
答:此次试点评估的总体目标和主要目的,是督促合作办学机构能够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增强我国教育机构吸收、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维护学生及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办学者自律、社会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具有较广泛社会公信力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
按照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评估工作分“评估培训”、“单位自评”、“网上公示”、“综合评议”和“结果反馈”五个阶段,其中“单位自评”是此次评估的主要和核心环节之一。单位自评的重点为依法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决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办学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在综合评议环节,教育部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所涉及的评价内容,通过运用通讯评议、实地考察、会议评审、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同行评价、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社会声誉调查等多项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