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佛医经》说:食多有五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39:19
《佛说佛医经》说:“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著世间。”
《法苑珠林》卷四十二引用《增一阿含经》中的话说:“若过分饱食,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壅塞,坐念不安。若限分少食,则身羸心悬,意虑无固。”“多食致患苦,少食气力衰。”应“处中而食”,食量要适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一记载,普眼长者对善财童子广为述说各种疾病,谆谆告诫: “如是身病,从宿食生。若诸众生,能于饮食,知量知足,量其老少,气力强弱,时节寒热,风雨燥湿,身之劳逸,应自审察,无失其宜,能令众病无因得起。”
曾用功学习过印度医明的唐朝高僧义净法师,也说过多食致病。其《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中说:“凡四大之身有病生者,咸从多食而起,或由劳力而发。或夜餐未泄,平旦便餐。或旦食不消,午时还食。因兹发动,遂成霍乱。呃气则连宵不息,鼓胀即终旬莫止。”
智者大师举例说明,不能乱吃东西,要辨别食物的性质,要明白不同食物对身体四大的不同影响。见《摩诃止观》卷八:“姜桂辛物增火,蔗蜜甘冷增水,梨增风膏腻增地,胡瓜为热病而作因缘,即是噉不安之食,食者须别其性。”“若身火在上,又噉不安身食,则有病恼。”
食物的酸甜苦辣咸,与五脏的健康有密切关系:
“酸味增肝而损脾,苦味增心而损肺,辛味增肺而损肝,咸味增肾而损心,甜味增脾而损肾。”对此,“宜禁其损而噉其增。”
《四部医典》也认为,饮食不当,会导致许多疾病:“要根据饮食性质的轻、重,适量饮食。性轻的食物要吃饱,性重的食物只能吃半饱,使其顺利消化,这是身体产生热量的保证。如果不适量地进食,量少则不能增长体力,容颜也会衰败,随之就要产生龙病;若食量超过时,消化不良,胃液过多,会阻塞平住龙运行的脉道,因而胃火衰败,一切疾病会随之发生。所以,按照食物的轻、重性质,胃火的强弱,胃部容积的四分之二应留给食物,四分之一留给饮料,四分之一留给龙、赤巴和培根。吃过食物后适量饮水,使其糜烂消化,增长体力。若患声音嘶哑、肺穿孔、咯痰、感冒、锁骨以上部位患病者,便不宜过量饮食,否则将有危害。胃火弱者,吃肉后,应该适量地喝点酒;若有不消化的腹胀现象时,则应喝适量的开水。消瘦者若希望胖一点,吃过食物后可适量喝点酒;肥胖者若希望消瘦一些,吃过食物后可喝点蜂蜜水。当吃了乳酪、酒以及被消毒物污染了的食物后,喝点凉水,可有补益。在吃饭前若喝点饮料,则可使身体肥瘦适中;在吃饭中间喝点饮料,可使身体粗壮;在吃饭后喝点饮料,可使身体消瘦。这样可使生命按它自己的规律发展,促使胃火燃烧,身体清爽,开胃进食,五脏功能良好,增长体力,大小便、屁等都能顺利运行。这些都是饮食适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