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评“董建华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3:11
从历史角度评“董建华时代”
2005-04-12 16:37:57 华夏经纬网 施展熊 施子清
董建华执政的七年,是“一国两制”的开创时期,所以须从历史角度评“董建华时代”,以便把“一国两制”推上新台阶,让香港未来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结合得更密切、更和谐。
特首董建华先生辞职一事不算意料之外,但乍听之间,仍有点惘然,宦海浮沉,千古皆然。特区政府走了七个年头,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魅力不减,香港人的生活模式与回归前基本一致。斯人离去,港人何以为对呢?
七年历史地位特殊
董建华执政的七年,是“一国两制”实践的首七年,不但英国极其关注着,西方列强,甚至全世界对“一国两制”感兴趣的国家都在密切观察着,而回收香港的主权国——中国更小心翼翼,恐防有失。所以这短短七年历史,地位特殊,又岂能局限于董的施政得失作评价。香港人在颇长的一段时间亲身体验了经济衰落,或怨言有加,但要评说董建华时代,仍得选择较宽的角度。
还“董建华时代”一个公道
回归七年以来,香港人习惯的自由生活模式没有变坏,甚至比港英时代后期更宽松,凭良心说,这应该是事实。“香港电台”制作无数节目对老板作“大义灭亲”式痛批就是实例。“自由”是港英时代香港最大成就,而捍卫“自由”最彻底的却是董建华政府。保护“自由”等同保护香港人的独特生活习惯。去年,有学者在报章议论什么叫香港核心价值,其中罕见有提到“一国两制”,不把维护“一国两制”视为香港的核心价值纲领,难怪「两制」下的「自由」终归成了最易操纵的煽动工具。
若然从概括施政得失、实践「一国两制」和考验「五十年生活不变」这三大方面认真检讨董时代伤痕累累背后真相,算是还董时代一个公道的话,我们认为这只是最起码的目的,更积极意义在于把「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推上新台阶,让香港未来发展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结合得更密切、更和谐。
董建华施政艰难重重
(一)董建华七年施政,董年初宣读施政报告时,已用了沉重语调做自我批评,这会成为他在位施政评价的基本依据。「承担」虽然是政治人物的美德和风度,真相却不可埋没,因为历史的作用就在于借鉴。董建华出任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面对超越他估计的局面,97金融风暴、禽流感、释法、廿三条、沙士、政制争拗等等。香港政治本质之复杂,跌碎了一大筐眼镜,董建华以为用心为民,就是政治,怎能不吞尽苦果。他施政之艰难,从以下两点可见一斑:
(1)特首号称率领18万公务员,偏偏凡是改革涉及与固有利益冲突者,公务员必据理力争,使其处处碰壁。
(2)议会中的所谓民主派此中不少人是以「革命」心态冠以「反对党」美名,他们和社会上「反中」团体,互相呼应,与董对着干。其中有些人更是野心勃勃,希冀从香港燃点星火而在大陆收燎原之效,令董完全失去吸纳「善谏」的机会。
所谓民主派不会留下光彩一页
董时代香港的所谓民主派是不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光彩一页的,原因不在于他们争取民主的信念,而是他们已经背离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大利益。近200年的中国史,是用贫穷、落后和被欺凌的血泪写成的。中国人民为了改变现状,牺牲了几千万人的生命。最激烈的时期是1911-1949年,在短短不到40年间,竟三次改朝换代,付出了极为沉痛代价。可悲的是,纵使用了如此惨烈手段,民生每况愈下,国家贫穷依旧。1980年,邓小平改革开放出台,神州曙光乍现,至上世纪90年代中打后,巨龙已呈腾飞之势,举世华人欣喜而泣,这是多少代人的期待啊!真是机遇百载难逢,中国人民的日子,终于天天在改善了,虽说前途仍多险阻,毕竟中华民族振兴有望。我们要取得从量到质的进步,就要力争一个稳定的内部和周边环境。这次「两会」期间,政府和政协工作报告,都显著提到共创和谐社会,这是何等气魄!民主、自由、法治、诚信公义,都是必然包涵的因素。我相信中国人民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踏上走向和谐社会境界。那些妄图以实现民主政治为借口,扰乱中国人民已迈开步伐的所谓「民主派」,不是别有居心,就是昧于国情,昧于形势。(文汇论坛)
(编辑: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