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历史理论与社会理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2:43
二、社会理想研究的历史透视
无论是对思想史的反思,还是对现状的考察都使我们发现,人们对社会理想的研究与探讨往往是从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的角度阐述的,这固然是必要的,但还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即在社会历史观与社会认识论相结合的层面上,历史地透视社会理想赖以形成的直接理论根据以及它在人类历史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1.社会历史理论与社会理想
社会历史观作为对社会历史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总的看法或根本的观点,总是内涵思想家对社会演变、社会发展的意义和未来可能走向——理想社会形态的体认,这不仅由它为诸多思想家建构的社会历史观理论所内涵,以及现代批判的历史哲学家因此将社会历史观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可知,更由各种社会历史观均可分别划归“退步史观”、“循环史观”或“进步史观 ”可证。究其根本,则是由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功能,理论性质和存在理由所决定。真正需要在此讨论的是,社会历史观与社会理想的相互关联:社会历史观作为一种蕴涵着对理想社会体认的思想理论,虽不能说就是社会理想本身,但却以理论思维框架实际地制约和影响着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建构,并用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历史创造活动。反过来,人们对社会理想的历史建构又总是这样或那样,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或受制于一定社会历史观理论。亦正因为这样,社会历史观,尤其是以对未来理想社会构想为核心并构成社会历史观主体内容的历史过程观念,作为思想家所建构的旨在规范、引导人类历史前行的思想理论,一旦为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的自我意识,成为社会生活现状及由来的解释性理论和历史创造活动的组织机制,便深深地影响乃至支配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近代以前,人类所信奉的是以“命运”或“天命”为核心概念的历史退化或循环论的历史观。在这种历史理论支配下,人们对未来的渴望不是缺乏信心,表现出相当大程度上的怀旧心态和悲观情调,就是理想社会的设计缺乏现实感,难以指导和付诸实践而成为不能实现的乌托邦。近代以降,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思想和历史创造活动的,是一种新的社会进化论以及反映这一理论以弘扬理性、倡导变革、肯定变化为基本精神的历史进步观念。作为历史过程观念的进步观念在最一般意义上是这样一种信念:人类社会生活从过去到现在并直到未来,始终是并且将是一个不断改善、渐趋完美,从而使人类有朝一日达到理想境界的过程。进步观念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过程(演变趋势、方向)观念,它的形成与确立,首先与人们对自然过程的理解紧密相联。近代机械论世界观的自然过程理论使进步观念的产生和确立成为可能;反过来,进步观念的确立,又促使人们后来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进化过程。进而进步观念作为社会历史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人们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的理解密不可分,并且是在思想家们重新理解普遍的历史或哲学的历史过程中得到论证并确立的。所以社会历史哲学的演变过程,构成理解它的形成和演变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背景。进步观念是一种建立在人们对理性的自信基础上的历史过程观念。这一观念既与古希腊哲学的绝对的理性主义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思想渊源关系,又与近代以来科学的迅速发展而带给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科学既是理性的产物又是其表征。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理性(逻辑)被当做形式、秩序、规律和法,它不只是事物的形成和过程的秩序,而且被当做预先存在于被创造物之前不受时间限制的事物的模型或永恒不变的事物的形式,它们是能够被认识的。所以,科学或获得事物本质的知识是在早期希腊人对真实的逻辑结构及其可知性的信念这样一种西方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理想主义。基于对理性的自信和对科学的迷信,在进步观念的支配下,人们确信,依靠理性和科学的力量,在自己建构的社会生活目标即社会理想的指导和规范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就能够使社会不断走向进步,人类不断趋于完善,最终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然而,历史作为人们追求自己目的的活动,其演变发展既非由“命运”或“天意”决定,亦非由纯粹的“历史规律”或“绝对理性”支配,而是在事实与价值、实践与观念、现实与理想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相互确证的过程中生成。近代以来,“全球性问题”和“意义的危机”问题的凸现,已经表明人类已在“进步”的名义下走得太远而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进步观念的研究和社会理想的研究一并而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乃是势在必然。因为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走向何方”?它的解答合理与否,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代西方学界对进步观念进行了深入细密的研究,这是非常自然的事。这种研究工作总体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进步观念进行通史性研究;二是研究进步观念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国家的发展演变状况,即断代或国别研究。由于没有以科学的历史观和当代西方学界对进步观念进行了深入细密的研究,这是非常自然的事。这种研究工作总体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进步观念进行通史性研究;二是研究进步观念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国家的发展演变状况,即断代或国别研究。由于没有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一些西方学者 虽然已意识到19世纪沿袭下来的进步观念再也不能有效地指导人类历史前行,却找不到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对未来的乐观主义走向对未来的悲观主义,从客观主义走向主观主义,跳出了绝对主义理性主义的油锅,又陷进了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的泥潭,从而导致一些人对前途命运无限的惆怅,陷入“无家可归”的理想信仰危机。
在国内理论界情形就更为复杂。一方面,对中国思想界来说,进步观念是“舶来品”,它在19世纪末和生物进化论一道传入中国,所以在多数人们的心目中,“进步”从一开始就不被认为是一种历史过程理论或观念,而被认为是宇宙的法则、客观规律或历史的属性。另一方面,当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传入中国并成为人们解释社会生活并据以成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思想时,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在一些人的视野里,唯物史观只是关于社会历史的本质结构、演变规律的学说,亦即关于人类历史是一个合乎规律的演变过程的理论。在我看来,唯物史观的创立,其深刻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客观方面、经济因素和社会存在论方面的意义,更重要的又是被人忽视了的在于它揭示了社会生活的主观方面、人文因素和社会认识论方面的意义。人类历史不仅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过程,这可以从马克思“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得到证明。由一些人对唯物史观持有的片面理解必然导致人们对社会理想的本质、特点及建构等一系列问题理解和实践上的误导。他们不是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事实与价值、实践与观念、现实与理想相互交织、相互确证和相互转化过程,而是把它看成是可以脱离人的活动和人文价值因素的社会历史规律的自在发生和自我实现过程;不是把社会理想看成是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历史的动态性的观念,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一旦建构起来就不变的永恒的静态性概念;不是审视历史地建构起来的社会理想是否合理进而反思它据以建构的社会历史理论或历史过程观念本身的是否合理,而是把它当做衡量和评价社会历史是否进步的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反过来审视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客观地说,到年代中后期以来,社会生活迅速变化所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人们关注和研究历史进步、历史规律、社会理想、目标等问题。但总的说来,这种关注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对社会规律的研究虽然文章发表、论著问世不少,但仍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比较阶段,尤其关于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等难点仍未见实质性的突破。对进步问题的争论也只在生产力尺度和价值尺度两种尺度何者更为根本的问题上进行。至于社会理想等问题,只是在对“理想”研究实际上是非常宽泛的意义上的研究中有所涉及,或从国内一些学者对文化的研究和社会认识论诸问题的探讨中隐约地可以窥见到,当然更谈不上有专门研究和探讨这方面问题的论著(论文亦极少)。这种情形无疑显示出本书承担任务的艰巨性和困难度。为使问题更加突出和清楚,研究有所突破,这里先对历史上关于社会理想上的种种问题作些必要的梳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