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与“中国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8:26
“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与“中国问题”
2010年06月23日 13:33:52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访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
新华网消息 最新一期出版的《学习时报》登载了记者对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庆祥的专访,就其从政治哲学角度研究中国社会结构的成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全文如下:
记者:韩教授,您的新书《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绍了您学术研究的四个阶段,其中“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继“能力本位论”提出的又一个理论,有些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对中国问题具有解释力,为解释和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一种框架性思路。您是如何转向社会层级结构问题研究的?

韩庆祥:我转向从政治哲学角度研究中国社会结构或从中国社会结构角度研究中国政治哲学,是基于现实与学术的双重逻辑:其现实逻辑在于对中国问题与中国改革的思考。思考“中国问题”必须有一个分析框架,这就是“文化——体制——结构”,思想文化的背后往往是体制,有什么样的体制,就往往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文化,而体制的深层背后是社会结构,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就往往会有什么样的体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是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强调解放思想的,主要解决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障碍问题。虽取得了成效,但也认识到思想文化的背后有一种因素更根本——体制,体制问题不解决,思想文化问题往往也解决不了。由是,我们后来进一步深入到体制层面,强调并推进体制性改革。体制性改革成就巨大,但近几年我们似乎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动力明显不足。问题出在哪里?经过分析研究,我认为主要是体制背后有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因素,这一因素决定着体制,它就是社会结构,结构问题不解决,体制问题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而中国的总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的改革应当进一步由体制性改革深入到结构性改革上来。其学术研究的逻辑在于对人学和能力问题研究的深化。我在研究人学过程中发现,使人不成其为人的深层原因是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在研究能力问题过程中又发现,使人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根本障碍也是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当发现了学术上的这一所谓“新大陆”之后,我便集中精力去研究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提出了“社会层级结构理论”。
记者:“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包含哪些基本观点?
韩庆祥:包含以下基本观点:一是社会层级结构含义。它指在传统政治国家领域,依据权力至上和权力大小形成的权力级别阶梯,后延伸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根据人和人之间之权力大小而形成的地位层级、身份层级和关系层级。地位层级、身份层级和关系层级本质上是权力层级,权力层级造成了社会层级的普遍存在,由此衍生出层级文化。社会层级结构不同于社会阶层结构。后者是在社会学意义上使用的,划分的依据是结果而不是群体的结构性位置,是对结构主体与生产资料占用关系的性质与区别的一种表达;前者则是对权力大小、地位高低和身份有别及由此形成的层级社会关系网络的概括,强调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政治权力的主导性、层级性。
二是社会层级结构的形成。在中国农业社会,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他要生存,就必须依附于共同体,把自己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共同体。共同体需要通过运用公共权力并集中各种资源进行管制。由此,集权、集中、统一、服从进而权力至上是历史的必然逻辑。由于强调集中、集权与统一、服从,所以,权力的运作方式必然自上而下,按权力的等级控制来进行。这种强调集权、集中与统一、服从及权力管制必须通过一种社会结构及其权力运作机制来体现,这就逐渐形成了权力至上的、自上而下的、逐级管制的金字塔式的社会层级结构。封建专制统治需要运用国家政治权力,形成一种服从于权力统治的社会组织的层级体系和关系层级网络,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和等级文化又进一步固化了这种社会层级结构。
搜索更多层级 的新闻
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中国社会怎么了
当前中国社会心态演变的趋向
警惕社会特殊利益集团的"僵化"作用
建合理社会分配结构需提中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