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四十九场战争(29-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58:40
二十九、南抗美救国战争(1961年5月至1975年4月)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是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实现国家统一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从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作战部队”入侵南越开始,至1975年4月30日西贡解放止共历时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特种战争”阶段
美军在越南发动所谓“特种战争”的目的,是企图镇压不断高涨的越南人民革命运动,维护傀儡政权统治,实现其全球扩张战略。1961年5月,美国派遣100名“特种部队”进驻南越。次年2月,美国在西贡成立“美国驻越军援司令部”。至年底,驻越美军增至1.2万人,大批美军“顾问”被派往越南伪军营、连一级,指挥伪军“蚕食”、“清剿”解放区。在与美伪军斗争中,越南南方解放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到1964年已经拥有20万武装人员,解放了4/5的南方土地和2/3的人口,歼灭敌军22万余人(其中美军约3500人),击落敌机2000架,累计粉碎美伪军各种“扫荡”数千次,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有力态势,沉重打击了美伪“特种战争”计划。
(2)、局部战争阶段
由于“特种战争”失败,美国军队开始全面扩大在越军事卷入,战争逐步升级为“局部战争”。1964年8月2日,美军舰多艘驶入北部湾水域挑衅时,与越鱼雷艇发生交火。美方以此为藉口,派出飞机轰炸越南北方。美军在这一时期总的作战意图是“南打”、“北炸”,即在越南南方以地面作战为主,在越南北方以空中火力袭击为主。
1966年,美军在越南的地面作战,大多以北纬17度线至西贡的沿海基地为据点,构成环形防御圈。逐步向解放区“渗透”,诱寻南越人民武装主力进行“决战”。在此期间,美国将南越伪军由55万扩充至71万人。为抗击美伪联合进攻,南越解放力量积极作战,歼敌10余万人,相继取得波来梅、巴嘉、包邦等大规模战斗的胜利。1967年以后,美军以优势装备和兵力(47万人),深入越、柬、老边境地区,对南越人民武装进行反复“搜剿”,企图将越南人民武装割裂歼灭,双方斗争空前激烈,解放区一度蒙受巨大损失。1968年旱季以后,美伪军为巩固已夺取的重要地区,采取了“固守与清剿”相结合的战略,美军主要以空军支援伪军作战。南越人民武装力量抓住时机积蓄力量,实行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武装斗争由农村向城市发展,美伪“绥靖”计划屡遭沉重打击,伤亡人数达13.6万人。
北炸:美对越南北方实施空袭的基本目的,是切断越北方与南方联系,阻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对越物资援助。美军对越北的空袭历时8年零5个月。最初,美机轰炸重点为北方军事基地、无线电广播设施和船舶、交通运输线。1965年下半年以后,美军轰炸强度逐渐增大,空袭战场扩至中越边境一线和越南首都河内市。在此期间,美对越北方空袭达10. 77万次,投弹258万余吨,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弹16.2吨。北越军民共击落美机3300余架,迫使美军在1968年11月宣布无条件全面停炸。
(3)、战争“越南化”阶段
1969年,美国新任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将撤出越南。随着伪军接替美军遂行作战能力的加强,美军开始从越分批撤出。此间,美伪军加强对解放区“扫荡”。1970年,美国策动柬埔寨右翼军人政变,推翻柬合法政府,将战火扩至整个印支半岛。1971年,具有战略意义的“九号公路战役”打响,越军集中5万兵力,采取机动战术,取得一举歼灭美军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加速了美国战争“越南化”策略的破产。
1972年,越南南方军民发起全面反攻。1973年,交战各方在巴黎签订停战条约。1973年以后,拥有110万人的南越伪军在驻越美海、空军支援下,破坏停战协定,频繁“蚕食”解放区,战斗不断升级。1975年初,越北方派遣大批部队进入南越参战,经过三次决定性攻势作战,歼灭全部伪军,解放整个南方,取得了抗美救国、统一祖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越战期间,美军共投入参战兵力66.3万人,死亡5.6万人,被击落击毁各种飞机7000余架,耗资约2000亿美元。
1、越战期间,美国广泛使用武装直升飞机支援地面作战。图为一美军直升机被越军地面炮火击中。

2、侵越美军在历时40天的“九号公路”战役中,被歼2.1万人。图为美军正在抢运伤兵。

3、鉴于国内反战浪潮迭起,美国总统约翰逊飞抵金兰湾为侵越美军打气

4、从1967年旱季起,美军将驻越兵力增至47万人,频繁对非军事区越军进行扫荡。图为被美军俘获的越军士兵

5、1968年8月,越军特工队炮击岘港美军机场,击毁击伤美军各类飞机40余架。

6、溪山美军狙击手使用装有高精度瞄准镜的专用步枪向越方目标射击

7、西贡伪政权警察枪杀越共干部

8、经联合国调解,越、美两国为结束战争进行了长期谈判。图为越外长黎德寿与美国务卿基辛格1969年春在巴黎

9、越军在决定性的“胡志明战役”中歼灭南越伪军主力,解放西贡

三十、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1967年6月5日至10日)
第一、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积怨日深,爆发新战争的危险增加。1965年1月1日,新成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武装“暴风部队”在约旦河西岸开始武装反抗以色列占领军。1966年初,约旦、黎巴嫩与以色列多次发生边界冲突。1967年,埃以、叙以边界全面紧张。4月7日,以空军美制战斗机在叙首都上空多次进行挑衅性飞行并击落6架叙军米格式战斗机,根据埃叙共同防御协定,埃及政府宣布向叙利亚派遣军队。5月13日,苏联向埃通报了以色列即将进攻叙利亚的“绝密情报”。5月14日,埃及向西奈半岛增派2个师兵力,同时宣布全国进入戒备状态。5月19日,埃及军队接管原由联合国部队托管的加沙地带,埃及海军封锁亚喀巴湾和蒂朗海峡,禁止以色列和为以色列运送物资的外国船只通过。以色列军方立即对埃及上述行动做出强烈反应,要求内阁批准进攻埃及的作战计划。
6月1日,以色列内阁政府改组,强硬人物达扬出任国防部长。6月5日,以军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埃、叙、约)投入正规军29.5万人、飞机882架、坦克1560辆参加战斗。以方投入正规军8万人,飞机350架,坦克800辆。
战争伊始(6月5日晨7时45分),以军飞机突袭埃空军10个主要机场,在连续3小时空袭中,埃空军80%的飞机(约450架)被击毁于地面,20个防空导弹连(100部萨姆?/FONT>2型导弹发射架)未即发射即遭摧毁。以军夺得制空权后,分三路向西奈半岛推进。6月6日傍晚,以军在加沙地带歼灭埃军一个师又一个旅,埃及反击力量遭以军打击损失严重,被迫向苏伊士运河一线退却。6月7日晚,以军装甲部队将埃军分割包围,占领西奈半岛多处战略要地,埃军退路被断,部份埃军向以军投降。6月9日,埃及被迫宣布停火。
6月5日,以军投入4个旅兵力,向约旦河西岸约军阵地发动进攻。以军粉碎约军顽强抵抗,占领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以军在埃、约战线得手后,迅速转移兵力,于9日上午开始对叙利亚作战。以军投入10个旅兵力(6个装甲旅、3个步兵旅、1个空降旅)在强大地空火力支援下,对叙利亚发动猛攻,主攻方向直指叙北部重镇库奈特拉,经数小时激战,以军攻占提尔法地域。9日黄昏,叙军被迫撤出戈兰高地。6月10日,以军扫荡黎巴
嫩和马萨达一带叙军,锲入叙利亚境内纵深26公里。11日,叙利亚同意停火。
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方面损失惨重(死亡2000人、被俘6500人、损失坦克820辆、飞机560架)共丧失西奈半岛、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约6.85万平方公里土地。以方阵亡官兵809人。
1、以军击溃约旦军队,占领耶路撒冷旧城区

2、以军把在戈兰高地交战中俘虏的叙利亚士兵押送战俘营

3、为割裂埃军防线,以军北部集群从西奈埃军7、2两师之间长约30公里的结合部实施主要空击。图为锲入埃军纵深的以军装甲部队。

4、以军用美制新式雷达引导空军作战,大批埃、叙飞机在空战中被以机击落

5、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群众抗议活动遭以军警镇压

6、

7、埃军在阿里什岸滩的警戒阵地

8、以色列军警在加沙地带盘查过往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