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四十九场战争(15-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52:46

十五、英国空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1940年11月11日)
塔兰托是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和港口,位于亚平宁半岛南端,港内可停泊各种舰船,内港水深12米。
1940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英意处于交战状态。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的存在对英国海上交通线构成了严重威胁。英国驻地中海舰队的任务是保卫埃及与希腊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保障军队和装备给养运输,限制意海军在地中海的活动,为以较小代价重创意大利海军,英国决定空袭集中在塔兰托港的意大利海军主力,以确立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优势。
为奇袭塔兰托,英军进行了一系列迷惑意方的活动。英海军护航舰队除保持正常兵力和巡航路线外,还在远离战区的直布罗陀频繁调动,干扰吸引意方注意力。在采取上述活动的同时,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英国袭击舰队悄悄逼近塔兰托。11月9日,意情报部门发现塔兰托以南556公里海域处有英舰活动,但误认为是英舰常规护航行动,故未采取防范措施,11月10日午夜,英驻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汉将军下令实施攻击。
11月11日晨,英军从马耳它取回最新空中侦察照片,得知意海军主要战舰都停泊在港内。傍晚,来自希腊方面的情报也证实集结于塔兰托的意大利海军将进攻科孚岛。下午7时,搭载英“卓越”号航空母舰的21架“旗鱼”式飞机(部份飞机由“鹰”号航空母舰转来),从距塔兰托333公里处起飞(第一批12架,第二批9架),执行轰炸任务。
第一攻击波由英空军少校威廉森率领,机群编成4个“品”字队形,以每小时149公里速度飞向塔兰托。抵达目标上空后,英机在1400米高度投下照明弹,开始攻击油库和港内意舰。英领队机长不顾意方密集防空炮火和拦阻气球干扰,率先对意“加富尔公爵”号战列舰实施鱼雷攻击,退出攻击时,被意方炮火击中坠海。其它英机向“利多里奥”号战列舰、水上飞机停机库、造船厂船台发动超低空攻击,目标燃起大火。
21时20分,第二批飞机开始起飞,由于操作不当和机械故障,只有7架飞机在2500米高度编队飞抵战区上空(后有一架经紧急抢修后独自参加战斗)。意军发现英机再次来袭,用猛烈防空炮火拦截。英机见意军炮火猛烈,难以编队穿越,便分散迂回。两架英机轰炸港内油库,其余五架绕过意军防空火网,沿港湾北岸飞行,再次向“利多里奥”、“杜里奥”、“威内托”等意大利战列舰施放鱼雷。攻击中,英机多架受伤,一架被击落。稍后,因故障掉队的另一架英机(编号SF)飞抵港湾空,向两艘意军巡洋舰投掷6颗炸弹,其中一颗穿甲弹穿透“塔兰托”号巡洋舰甲板,引起油舱爆炸。
在英国舰载飞机连续攻击下,停泊于塔兰托港内的6艘意大利战列舰中有三艘受重创。其中,新式战列舰“利多里奥”号身中多枚鱼雷,舰首下沉,舰桥下部被水淹没。战列舰“杜里埃”号中一枚鱼雷,两个弹舱进水,被迫坐沉海滩。战列舰“加富尔公爵”号被鱼雷和高爆炸弹击中要害,于当晚沉没。另外,“塔兰托”号巡洋舰也被击伤,港内船厂及其它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英国海军航空兵奇袭塔兰托,使意大利海军主力舰只损失一半以上,英军仅以11枚鱼雷和两架“旗鱼”式飞机的轻微代价达到了战役目的。塔兰托遭袭击后,意大利海军被迫将幸存军舰分散撤离,转移到勒尼安海沿岸各港口,停止了在东地中海的活动。这使地中海英意海军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英国的变化。此后,意大利海军再未能恢复元气,英海军始终控制着地中海制海权。
英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汉海军中将。

意新式战列舰“利奥托利”号被炸沉。

英鱼雷侦察机不顾意军密集防空火力,对港区内意舰实施超低空鱼雷攻击。

停泊在那不勒斯港的意大利战列舰“扎拉”号(后被击沉)。

为封锁英舰经由地中海向北非英军运输给养,意海军布雷舰出海布雷。

意大利海军舰队在英国军舰监视下撤往北非。图中远处水天线处为意军战舰。

攻击塔兰托的英国航空母舰“光辉”号(载有12架“管鼻燕”双座战斗机、22架“旗鱼”式鱼雷机)。

英“旗鱼”式鱼雷攻击机从“光辉”号航空母舰起飞。

十六、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 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约730万人,侵苏兵力550万人(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军队)。计有190个师(内有19个坦克师、14摩托化师、坦克约4300辆、火炮4.72万门);空军作战飞机4980架;海军作战舰艇192艘。德军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三个方面实施主要突击,另以德军“挪威”集团军、芬兰集团军分别向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实施辅助突击。战争开始后,苏军总兵力为537.3万人,部署在西部各边境军区的兵力为268万人,计有陆军170个师另2个旅,火炮3.75万门,新型坦克1475辆和大量的旧式坦克,新型作战飞机1540架以及大量旧式飞机,作战舰艇396艘。苏联计划以边境掩护部队抗击德军突击,保障苏军主力展开和集中,然后再以进攻消灭突入之德军,将战争推至敌国领土。整个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6.22-1942.11.18)德军发动战略进攻,苏军实施战略防御。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优势(突然进攻、装备先进、军队已有作战经验)和苏联判断失误、戒备不足的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在苏西部地区推进约600公里,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并于9月初封锁列宁格勒,攻占基辅。苏军最初试图以进攻对付德军,但在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后,被迫转入战略防御。9月底,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苏军在敌后游击战争配合下,以积极防御疲惫和消耗德军,于12月转入反攻,苏军勇敢作战,消灭和击溃德军大量兵力。翌年4月,取得了莫斯科会战胜利,初步稳定了战局,粉碎了德国“闪电战”企图。1942年5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克里木作战失利。德军加紧向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进攻,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占领苏联石油产地巴库和顿巴斯,苏军被迫再次转入防御。经过激烈顽强的战斗,至11月,苏军守住了斯大林格勒,从而为集结兵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1942.11.19-1943.12)苏军展开战略反攻,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能力已恢复并有较大发展。提供给军队的新式装备逐渐增多,美英也向苏联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大大减轻了苏联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于11月在斯大林格勒开始大规模反攻,1943年2月,苏军合围并歼灭了德军精锐部队鲍罗斯兵团,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尔后,苏军又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同年1月,苏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在外高加索方向转入进攻。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7、8月间,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又取得重大胜利。从此,苏军夺得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转入全面防御。8月,苏军在卢基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转入全面进攻,到11月份,已收复近一半失地,
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城市。
第三阶段(1944.1?/FONT>1945.5.5)苏军全面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国彻底失败。1943年,美英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人民抵抗运动和起义风起云涌。德国企图以战略防御拖延对苏战争,以便同英美单独讲和。为彻底击败德国,苏军开始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整个苏德战场发起进攻,连续进行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等一系列大规模进攻战役,歼灭大量德军,收复全部失地,占领芬兰和挪威部分国土,并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国土。上述各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德武装力量,在苏军支援下纷纷光复国土。1945年春,苏军在波罗地海至多瑙河全线发起进攻,先后进行了维斯瓦河棗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等进攻战役,4月16日,苏军攻城集团在强大地空火力支援下,对柏林发起总攻,消灭残余德军,占领德国东部和奥地利东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长达4年的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共消灭和击溃德国及其盟国军队607个师,占德军及其盟军在整个战争中损失的全部师数的77.5%以上。德军死伤达1000万人以上,其2/3的武器装备被苏军缴获和击毁。苏军战斗减员1600万人,平民伤亡超过2000万人。苏联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攻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在“红十月”拖拉机厂附近与苏军展开逐屋争夺。

德党卫军坦克集团军所属精锐“骷髅”四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

1944年夏,罗科索夫斯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正在军用地图前同部下研究作战计划。

苏军收复黑海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战士们在海滩上鸣枪庆祝。

基辅战役中,苏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围歼,损失70万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殉职。图为被俘苏军女战士在德军战俘营登记。

根据“租借法案”,英美经由北大西洋航线向苏提供大批军用物资。图为莫斯科郊区一仓库外的大批美制“道奇”卡车,正待命开往前线。

1944年7月,苏军将在白俄罗斯战役中俘虏的5.76万名德军官兵经由莫斯科解送苏联东部(走在队前的是19名德国将军)。

在立陶宛北部铁路沿线作战中,波罗地海第一方面军步兵正穿过列车追击德军。

1945年初, 率军进抵距柏林只有50英里的奥得河畔。图为苏军士兵牵引野战炮过河。

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苏军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各有功部队将缴获的德军军旗掷于检阅台下。

苏美军队在德国易北河畔托尔高地胜利会师。

发动侵苏战争的罪魁,纳粹德国总理希特勒于灭亡前夕在柏林自杀

1941年9月,德军投入40个师进攻列宁格勒,图为德军在距该城15公里处的一处前进阵地。

1945年4月30日,苏军不顾惨重伤亡,强击占领柏林德国国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