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小实体 服务大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3:35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杨惠霞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把新课程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纳入全局工作的系统思考和总体规划,使研训一体工作机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整合资源 教科研训服务一体
2003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济宁市市中区全面展开,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市中区教育局将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小学教研室、教科室和条件装备科5个业务部门进行整合,组建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建制,担负起全区中小学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和条件装备的四大任务。实践证明,新机构的组建显示出较强的优势,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是实现了教研、教科、培训和条件装备的有效整合,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形成了“研究、指导、培训、服务”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现在“中心”已成为市中区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教育科研的指导中心、干部教师的培训中心和信息技术的服务中心。
二是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心”通过人力资源整合、宏观统一调控、同类工作合并、统筹安排调研等措施,解决了过去多头管理、工作重复、协调困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使原来分散的力量得以聚合,实现了学、教、研、训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硬件建设得到加强和扩充。机构整合后,为进一步满足教科研和师资培训的需要,市中区先后筹集500万元,建起了1个资源丰富的教研中心网站、2个现代化多媒体报告厅、4个高标准教研活动室、1个符合远程教育需求的网络教室,人手配备了1台办公电脑,新购图书1万余册,订阅教育报刊杂志200余种,为教科研和培训人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开辟了开放式、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渠道。
完善制度 从队伍建设破题
为充分发挥教研中心的综合职能,教研中心确立了“以研促训,以训促教,研训一体,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从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采取竞争机制,面向全区教师公开招聘教研员,先后将7名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从基层学校选拔到教研员队伍中来。
实行研训人员流动制。一方面积极鼓励研训人员到学校任职,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学校骨干教师承担教科研和培训工作。这样既充实了学校的教科研力量,又为教研中心注入了新鲜血液。
实行研训人员到校兼课制度和下校锻炼制度。为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中心规定每位教研员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执教课堂,先后选派8名青年教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
规定每位研训人员每学期要精读一本教育名著;深入一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举办一次教育教学专题讲座;主持或承担一项教育科研课题;发表一篇市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论文。要求培训人员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既当培训者又当研究者。
为激励教师专业成长,教研中心积极推进教师发展性评价,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城乡联合 合力促教师成长
2008年8月,区划调整后,市中区新增了40多所农村中小学,针对乡镇教育资源不平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对乡镇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先后组织了送课下乡、进城观摩、结对帮扶、课题带动等一系列活动,让农村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培训中得到提升。通过采取“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机制,开发潜力;城乡联动,研训一体”等措施,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推进机制。通过搭建城乡联动平台,为农村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这种“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研训一体培训模式,不仅为我区实现教育优质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而且为全市乃至全省教师培训开辟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