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以人为本创新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0:11
简报327:大连大学以人为本创新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多年来,大连大学始终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工程”,举全校之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以文化精神、文化理念、文化模式及文化载体等内容丰富的大学文化体系,引领师生员工树立先进的人才质量观,以培养“会做人、会学习、能做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一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工程。2001年初学校正式成立了处级建制的“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办公室”,自筹资金启动了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并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到大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2004年,依托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大连大学博物馆应运而生,成为学校特色鲜明的文化素质教育载体,特别是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设计独具匠心。大连大学博物馆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高尚品德、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精神圣殿。此外,学校还陆续建设了纪念园、回归园、远志园、希望墙、音乐厅、文化广场、金连林、荷清池等有教育意义文化景观载体,逐步充实了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使基地拥有了相对完整的文化素质教育载体平台。
2006年4月大连大学被教育部批准增设为第二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更好地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至2008年9月,学校已将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全部纳入到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核心工作之中,使基地拥有了大学生工作室、大学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平台,更加突出了基地在文化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方面的功效。
二是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百千万工程”。以基地的三个实践平台为核心,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该校新时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2006年,学校下发了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百千万工程”的文件,提出了“每年要有 100个工作室、1000个研究项目、使1万名大学生受益”的工作目标,促进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调动了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投入,发挥实践平台的核心作用。第一,开设大学生工作室,以课题或活动为媒介,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教学科研组织。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目前已有100个工作室,长期参加活动的学生约 3000 多名,成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基地。
第二,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学校于 2002 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要求学生自己组队、立项,聘请教师指导,利用业余时间在1-2年内完成立项项目。每年划拨25万元作为支持经费、专款专用,截至2009年已有2000余项课题结题。创新教育基金项目的设立使上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第三,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2007年开始,学校有组织、成规模、有投入地开展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依托和推动力量。三年来共申报社会实践项目518项,参与学生3500人次,形成优秀调研报告245份,。学校也连续获得2007年度、2008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第四,注重日常教育与重大事件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如针对“家乐福事件”,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引导青年了解校史校情及未来目标定位,让学生以积极进取、科学发展的姿态投身社会。
四是形成了一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成果。学校《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实验工程》成为国家“十五”重点教育规划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获省“十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理念重塑、流程再造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创业、择业奠定了基础。在2009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4%以上,显示了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在大学生竞赛中成绩喜人。自2004年以来,共有3万余名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有3500多人获得各类奖项,其中国家级奖7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