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山州校园暴力事件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16:59
莫李升
摘   要
校园暴力行凶事件,是令家长及教师相当疼痛的教育问题之一。
撰写本文,意在从校园行凶典型事例中透露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找出病症,以便对症下药。希望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能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初衷。
文山州近两年来发生了多起的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行凶事件。行凶者大多为十几岁的未成年在校初、高中生,这很值得我们家长和教师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什么力量在引导未成年人在校园圣地行凶杀人?是什么让这些未成年人如此漠视生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鲜活的生命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一言以蔽之:是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疲软以及应试教育的毒害,是尚未形成的全民素质教育在作怪。
关键词:校园   暴力   思考
前    言
校园暴力现象,并非现在才有,过去也曾发生过,但没有现在这样的频繁。在讲究“以人为本”,讲究“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今天,这种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及令人发指的作案过程,这与当今提倡的“构建和谐校园”观念大相径庭。所以,当务之急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全体社会力量要共同努力,想方设法来扼制和杜绝校园行凶暴力事件的发生。
要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要避免校园流血事件的发生,要靠家长科学有方的家庭教育,要靠以学生为本、以人性化管理的学校教育,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本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第一部分,列举近两年来文山州校园发生的几起典型暴力事件,使读者了解到暴力事件的危害性。第二部分,从十几岁的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是对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一些理性思考。以期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以便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近两年来,我们文山州学校发生了多起的校园暴力事件,尤其是弑师事件较为突出。校园暴力事件给师生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不好的影响,使教师在家长的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大打折扣。
一、    几起典型的暴力凶杀事件
2008年秋季学期,广南县城区中心学校有位性卜的初二学生出其不意地用刀刺杀一位语文老师,幸好是在白天,在场的师生多,所以该教师只被刺中一刀
后,这名学生便被在场的其他老师制服,也幸好没刺中要害,所以这位教师才幸免于难。据笔者了解,该生刺杀老师的目的(动机)非常简单,简单得令人难以
置信,觉得很荒唐。原因是学校正在开运动会,在比赛投掷铅球,该生不遵守纪律而闯入投球道内,被在场的这位语文老师拉出并批评几句,该生便不服气,跑到他家拿出刀来刺杀教师。这位学生的父亲还是本校的一位教师,其母亲也是一位高中英语老师。但由于父母离异,这可能造成该生心理扭曲的原因。
2009年3月16日晚11点,在文山州丘北县一中,发生了一起“弑师血案”,即物理教师赵华武在学校教学楼前被一名高三补习生潘某用刀捅死①。据了解,造成这一血案的原因来自于家庭积怨,是2007年6月,潘某的父亲与赵华武老师的小姨妹在田间劳作时发生了一些口角。事后,小姨妹带着丈夫、妹夫、姐夫等人,到潘家与潘父发生争斗。当时正读高中的潘某目睹了父亲被打的全过程,复仇的念头一直存在心中,于是在2009年3月16日晚上携带刀具躲在实验楼前的树下,当赵老师辅导完学生上完晚自习,在回家路经教学楼前便被潘某刺杀,潘某往赵华武老师的背部、肩部、腹部连捅7刀,赵老师便倒在血泊中……
在丘北一中发生“弑师血案”后的十多天,在文山城又发生了“文山一技校生邀约11同学砍杀室友”的血案②。据报载,这一暴力凶杀事件原因非常简单,仅仅因为在宿舍过道上走路时撞了一下没道歉,竟邀约人砍同学至其死亡。行凶过程如下:2009年3月27日晚,学生刘某某在本校302宿舍的走道上与从外面返回该宿舍的梁永鸿迎面相撞后,梁永鸿叫刘某某向其道歉,刘某某不但不向梁永鸿道歉,并问梁永鸿“想打架吗?”然后于3月28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刘某某约同校的李某某等共12人,一起从学校携带刀具来到文山城环北路百米大街岔路口处找到梁永鸿;刚见到梁永鸿,12人二话不说,冲上去围住梁永鸿,拔出随身携带的刀具朝梁永鸿一阵乱砍,致梁永鸿不能再动弹,12人才分头逃离了现场。随后,梁永鸿被送往文山州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类似上述事件在我州其他中小学校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例如,2007年春季学期,我校就发生了一起令教师和家长都震惊的学生夜袭砍杀事件,原因也很简单,正读初二的学生杨某的弟弟(在读初一)被本班的同学符某欺负,杨某便怀恨在心,决心替弟弟出气算账,于是在某一天夜里拿着钢管刀摸到符某的床前,然后用手触摸符某的脖子(找准位置),紧接着举刀砍下,幸好是在夜间看不清楚,所以刀口没砍中符某的喉部,而是砍到他的上嘴唇,被砍落3颗牙齿,后被送到医院缝了好几针。
二、     校园暴力事件原因分析
值得深思的是,这类事件大多数发生在初、高中的未成年人身上,尤其是初中生的比例更高。为什么这一年龄段易发生暴力事件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㈠、受此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影响
十几岁的青少年最缺乏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年龄阶段,其较显著的心理特征有以下几点:
1、随意性。
他们做事大多凭一时的好恶、是否感兴趣,而少有理智的、有目的地行事。这种随意性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任意一个坏的念头的产生,就可导致他去违法犯罪。
①参见《春城晚报》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A04版重点报道中的《家庭积怨埋下仇恨,高三补习生捅死老师》。
②参见《春城晚报》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B04版 都市新闻  、看点。
2、易冲动、不记后果性。
十几岁青少年的第二个心理特征就是易冲动,莽撞行事,不计后果性。他
只知道凭自己一时的冲动去做事,哪怕是攻击他人的行为,他们很难做到成年人那样易控制自己,他们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事情的后果。这种欠缺“凡事三思而后行”的思想,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为他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给他人带来伤害和痛苦,是否触犯国家法律等,上述的几个案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3、逆反心理强,人格易裂变。
据专家分析,14——18岁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是极易犯法犯罪的高峰期,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表现欲极强,逆反心理也较强。长辈对他们的忠告觉得很“逆耳”,他们会用相反的观点和眼光来看正面的教育内容,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逆反领悟现象。当他们追求某种东西,但如果在体验中获得与追求相反的效果。那么,他们就会不再将它作为可信赖和追求的东西了,当它再一次出现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例如看到家长或老师出现某些言行不一致时,他们就觉得受到成年人的欺骗,就对什么也不相信了。越是社会倡导的,他们越反对,社会越是反对的,他们可能做得更起劲。你越说好,他们反而认为这一定存在大问题,这种逆反心理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行为的越轨。这也是 当今令老师和家长最头痛的问题。由于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对社会上的许多不良习气不辨美丑、难分好坏 ,难以拒绝身边的诱惑,所以经常上当受骗是常事。如染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赌性成瘾等不良嗜好,若遇上很不顺心时或被逼急了,就有可能采取自杀或用暴力攻击他人的行为,甚至走向六亲不认、杀师弑父的人格极度分裂的地步。
㈡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笔者通过对这些行凶作案的学生的家庭背景作了解得知,这些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相当糟糕,有钱的父母对子女要么溺爱,放任自流,要么严而无正确的方法,缺乏与子女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和沟通,这类家长大多忙于赚取更多的钱而早出晚归,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在家与学校的行为表现,更不用说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和教育了。而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农民工,因为外出较远的地方去打工,将自己的全部丢给年迈的父母来照管。这样,大多数的爷奶没有能力来管教和约束自己的孙子辈,也只好顺其自然了。他们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事了,那是老师的责任了。至于这些孩子在校表现如何,是否逃学、是否常违纪闹事、是否抽烟酗酒等就很少过问,很少与学校教师联系,有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就读初几,在哪个班级,班主任是谁等,就充分地说明了 这些家长很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很不关心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这样,在孩子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年龄段,却无人管、无人关心、无人疼爱,所以他们极易跟着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瞎混,会在舞厅、网吧等地方接受不良的影响,久而久之,就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㈢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较恶劣
1、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差,难以抗拒社会不良诱惑,易上当受骗。
社会上有些成年人,尤其是一部分唯利是图的商人,他们无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利益,置《未成年人保护法》于不 顾,干起了勾引未成年人堕落的勾当。例如让未成年人进舞厅、酒吧、网吧等。以进入网吧为例, 青少年一旦进入这这种地方,时间不长就会迷恋上艳情、暴力、凶杀等虚拟世界中,这些网络游戏常误导青少年,比如游戏中的暴力凶杀内容,它极力渲染杀人如儿戏,杀人如麻方显“英雄”本色,杀人后不需承担法律责任,可以逍遥法外,而一旦回到现实中,这种情形是不存在 的,这些青少年若模仿游戏中的某个“英雄”角色,那将给他人和自己均带来灾难,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就要吞下自己种出的苦果。但醒悟过来时为时已晚。
2、受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
一些外来不良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电视、电影等,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较大,尤其是那些暴力凶杀内容较吸引未成年人。“大众传播媒介中,屡屡出现暴力情节,复仇形象,强烈的影响着青少年,他们往往模仿剧中人物形象的语言和行为而学会侵犯。”③这些内容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那么,未成年人就会把毒草当鲜花来欣赏,进而会在现实生活中去模仿和体验,既害人又害几。因此,“青少年应远离迪厅、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稳定性都较差。不良的社会现象对未成年人心灵的冲击和腐蚀,是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社会根源。”④又因为“心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在这些不良文化的长期作用下心理产生畸变,理想被严重扭曲,纯洁的心灵遭受毒化。当他们的欲望因受种种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满足、又不能用理智去调整时,低级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要会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从而无视社会公德和法律的规范,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教师应该注重发掘 现象形成的根本因素,力使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提供积极的典范和向上的精神源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防卫不良文化的侵袭。”⑤
所以,营造有 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刻不容缓, 这要靠 社会的每个公民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部门要花力气来加大治理力度。因为这些青少年若得不到健康成长,经常在社会上发生暴力攻击行为,那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孟母为何“三迁”,目的就是为孩子找到更利于其安心学习、能够健康成长的环境。
㈣受学校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尚疲软
1、受应试教育毒害。
我州搞素质教育以多年,但收效甚微,大多还反弹,回归到原来的应试教育中去,这不单是我州存在这种现象,全国形势也是如此,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存在,应试教育就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据2009年4月1 日的《参考消息》报中的一篇《学习压力损害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称:“中国的年轻人每天学习超过10小时。很多年轻人不相信任何人,而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使很高比例的年轻人患上心理疾病,甚至导致很多人打算或实施自杀……”这说明全国的“减负”工作几乎是名存实亡,应试教育将伴随孩子的整个中小学阶段。
目前,我州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较严重,有部分教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有意无意的歧视,对这部分学生懒得管理,或对他们进行变相体罚和体罚,轻则挖苦讽刺,重则借其有违纪现象而拳打脚踢,自认为既可以消解心中的厌弃情绪,又可以达到“杀鸡吓猴”的教育效果。殊不知,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对未成年的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埋下祸根。因为其成
绩不好就已遭到同年人的歧视,他们是多么的希望教师能够关心和同情他们,但如果教师不但不关心他们,反而更残暴的体罚他们,这无异于在他们的心灵雪上
③刘薇琳编著:《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第105页
④⑤均参见鞠文灿主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第28、29页。
加霜,对感情脆弱者,可导致他们无心在校学习,常以逃课等行为方式来抗议。若遇上性情刚烈的学生,他们会怀恨在心,就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就会采取极端的攻击他人方式来进行报复,甚至是杀师灭祖的残暴行为。
2、学校安全管理措施不力。
除受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师生心理压力大,造成心理不健康而爆发了校园暴力行为外,学校安全管理手段差劲也是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对初、高中生的生活细节及行为表现关注不够,对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宿舍内私藏管制刀具没留意、不重视,一旦出了大事才痛心疾首。从以上发生的几起暴力事件中,学生的刀具大多藏在校园内,说明这些学校平时对学生的管制刀具疏于防范,管理混乱。因此,就埋下了校园安全隐患。其实,只要管理到位,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就能防微杜渐,就可以将暴力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
三、    对解决问题的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重点培养的对象,同时也是父母最大的希望。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希望他们长大了能够成龙成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娇贵的未成年人却出现了令家长痛苦,令教师痛心,令社会担忧的种种“出格”的行为:他们漠视生命,拿生命当作儿戏,不会尊重自己,更不会尊重他人。这正如下棋中的规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这一“着”是什么?是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为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作为一个家长,必须负起责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管教孩子,做到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严而无度,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要力争做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⑥的效果,要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打击。值得一提 的是,家长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就要引导好孩子学会“做人”,要学会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学会感恩。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走人纷繁复杂的社会时。能对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起了一定的“免疫”能力,进而更好地调节心情来适应社会生活。
其次是学校教育,学校不能只搞应试教育,还要搞数质教育,要搞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自觉地远离仇恨,远离暴力。学会感恩,随时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以一颗爱心来对待他人,引导学生阅读像《爱的教育》(学生版)⑦这样的感恩故事内容。另外,还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管理,做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就会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再次,应该普及全民素质教育,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说起容易做起难,因为要改变一个地方的建筑、道路,改变一个地方的外貌很容易,但要改变一个地方的人的思想却需要漫长的过程。先进的知识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技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可以从国外引进,大量的资金和卓越的
⑥黄朴民注译:《白话孙子兵法》,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91年6月第1版,第32页。
⑦【意】亚米契斯著,马丽敏译:《爱的教育》(学生版),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管理人才也可以从国外引进,唯独国民的精神和素质不能引进。说实在的,我很佩服德国和日本的国民素质,他们在二战中战败了,但却在战后不长的时间内强大起来了,其经济及科技实力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人家靠的就是教育,是全民性的、素质很高的大教育的结果。这两个国家有本事教育其国民将国家视为一个大家庭,把别人的事也当作自己的事来看待,且做任何事都很认真、很负责。在这些国度,教育无处不在,责任意识无处不在。例如,德国小孩钓鱼须办有执照,连小孩都知道多大的鱼不能钓,要放生。
要是我国的教育也能达到德国这样的效果,国民的素质都那么高,达到了“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并付诸行动,那将是个大和谐的环境,诸如校园暴力事件将没有生存的土壤,校园也将会一片太平,将成为师生们工作和学习的净土和乐园。
结  论
为撰写本文,笔者于2009年2月在广南教师进修学校面授时,在听陈庆江老师作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后,就着手收集材料,并拟定论题。但由于原先所选的论题难道度较大,不易把握写作的操作性。所以于3月份向指导教师陈老师说明情况并与他交换意见后,我便改了论题,决定用现在的“对文山州校园暴力事件的思考”,因为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感到很痛心,感觉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败,痛定思痛后,想从中找出一些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侧重对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学校教育的体制方面来分析。
然而,令自己难堪的是,虽说自己对近两年来文山州的几起暴力凶杀事件材料较熟悉,但真正分析起其原因时又感到很棘手,原因是造成校园暴力事件的因素较复杂,自己对犯罪心理学的知识较欠缺。所以深感自己所分析的内容会较肤浅而苍白。有负指导教师的期望。在此,自己才真正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含义。同时,由于上述原因而未能在5月初将初稿交给自己的论文指导教师而深表歉意。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