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意识的感性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21:19
<1>气球原理
看到这一段:"他在思考,他是意识的."
确切的说,障碍并不存在,它是由于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挤压而产生的一种界限而已.它既在这一边又在另一边,既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那里.在"无"的意义上说,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互补.从"有"的方面来看,气球的外面是世界,里面是与世界等同的一种东西,我觉得这东西就是世界.
事实是,鸟不在笼子里,世界在笼子里~
奇道觉得,可以把世界懒散地分为外在意识与内在意识,
符合气球原理..
意识是世界之本啊
奇道抚摩着自己的手指,这是一场真实的梦,可怜的幻想哦,是你们创造了一个世界来欺骗自己.
我们在撒谎的同时也正扮演着被欺骗者.
<2>意识
世界是意识的,人是意识的流体,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意识组成了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归属的意识之间的联系。人们交谈,拥抱,互相伤害,都是意识间的各种交流。人的思维是意识的流动,人们思考如同意识的聚集,大脑像一个会议室,有时有人或许忽然能听见意识在这里急速碰撞的声音,好像一场唧唧喳喳的争议,为了得出一个结果,此时却显得那么混乱,让人迷茫。
人的意识性,世界的意识性,我急于表述它们,但我的思维好像受到了冲撞,意识忽然不那么流畅地运行了,这似乎让人感觉很可笑,我问自己:“意识是在何处产生的?它从何处开始,到何处结束?它是物质呢还是非物质?我该从哪个方面去了解它,掌握它,定义它-----然而,意识应该是无法定义的吧,可我认为意识是可以感知到的,它证实了自己的存在,我感受到它的存在----可是存在也是无法定义的,意识是存在的,那么它的本质来自何处呢?”
海德格尔说:“哲学是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人终会受到存在的质疑----“我为何而存在?我的存在立于何处?”假若我们不能就此问题作出回答,即“响应于存在者之存在的劝说。”那么,就会为这一问题所困扰,这种困扰会在伴随而来的无数问题中,在意识里,成长为不可思议的痛苦,因此人们需要哲学,这种需求让哲学能够无碍地成长,但是,现今我们社会中所盛行的,是马列主义和诸科学,哲学受到冷遇,而当人们不能够作出“响应”而再次求助于哲学时,恐怕哲学真如海氏所说,已进入其终结。
我应该来说“意识”,作为一切之根本,意识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不。不如说它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种转换,可是我又怎么能界定物质与精神呢?
意识是多么神奇,它好像阳光下在波面上闪闪烁烁地变换着的织锦,好像微风里让人发痒的微尘,我如何才能就此--对意识作出响应,有些东西,当你不曾关涉它的时候,它是“敞开”的,若我们对它有所思了,它却进行“遮蔽”,以至于让思考陷入了一个无法越出的怪圈,唔
个体的属性决定了他的世界的属性
<3>局限
追溯到世界的源头,甚至到思维的第一个交流开始,世界就被局限了,到人类开始发展繁衍,这种局限就越来越严重,逻辑和惯性思维扭曲了人的每一个认识,人们甚至到了如果不被给予任何参照物就无法认识一种新事物的地步.真实在隐去,谎言在飞散.不要过分地自信吧,不要那样的倚赖科学,她只是无土之木上结出的果实,
我们曾经看到真实吗 不,真实不是我们器官的产物,朋友,你要真实吗,那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