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炒作(沈阳今报 2004-11-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7:21
《沈阳今报》:权力炒作
2004-11-06
来源:沈阳今报
背景事件
11月5日《北京青年报》一篇报道披露了深圳有关部门联合下文举办以“相约电影《时差7小时》”为主题的“首届深圳市青少年影视表演艺术大赛”的事件。此前,深圳市有关部门曾发文件要求学生观看影片《时差7小时》。
影片是一种文化产品,能否得到大众的认可,能否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政府部门的责任是在影片进入市场前进行审查。当然,对于优秀影片,主管部门向社会推荐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妞妞和《时差7小时》这个个例上,深圳市有关部门却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积极性和热情。
《时差7小时》虽然不是深圳市有关部门本年度推介的唯一一部影片,但只有它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位16岁的中国少女留学英伦的故事”,只是一部校园青春偶像剧而已。那么,深圳市有关部门为什么将这部不为群众认可的影片当成具有教育意义的精品来加以推荐,并要求组织学生在上课时间自费购票观看呢?
既然是政府主管部门下文举办的首届青少年影视表演艺术大赛,就应当以考量青少年的表演艺术为主旨,为什么要确定“相约电影《时差7小时》”这个主题呢?而且比赛的具体环节也都要求与《相差7小时》相关,决赛的100道影视知识问答题中,更有许多如“妞妞原名是什么”、“李倩妮的外号是什么”等问题来自妞妞的这部影片。而大赛承办方也恰好选中由妞妞的母亲担任董事的《时差7小时》的制作方———梦想隧道公司。“青少年表演艺术大赛”为谁而设、其真实目的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政府部门的权力越界,可以为企业谋取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是以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为代价的。深圳市有关部门追捧妞妞,炒作《时差7小时》的一系列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和谴责,说明这一难以弥补的损失已然产生。
遗憾的是,主管部门至今还在装聋作哑,以沉默和逃避来应对社会舆论。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极不明智的行为,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