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系列访谈录: 卿光亚:我只为1%的人办学校?|?★观察家OBSERVER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46:09
中国的政策从来都是没有的,只能自己去找。出路都在政策的缝隙里,比如树林远看都是一片绿墙,但近看树之间的缝隙却非常大。
《观察家》系列访谈录: 卿光亚:我只为1%的人办学校
文/观察家 谢文轩  吳劍
他的传奇毋庸我们过多叙述,一个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男人,做过小提琴手、编剧和导演。18年前的一天,他突然三百六十度转身,辞去公职,创办教育。
之后多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光亚学校,在经历了诸多风雨波折后逐步进入顺利轨迹。光亚以他蜀人特有的坚毅和执着最终让光亚学校赢得了众多声誉。
2010年5月12日,观察家记者在成都麓山国际社区光亚学校对卿光亚先生进行简短的采访。

Q&N
观察家:最近光亚学校有什么新行动?
卿光亚:我们学校正在组织有关于乡村教师的一个活动。我们每个月组织30至60位全西南贫困地区的老师到光亚学校进行免费培训,食宿行都由我们负责。今天这批60位老师中,30位来自云南,30位来自青海。云南今年是干旱地区,而青海是地震灾区。他们是我们支援的重点。
观察家:这部分乡村老师是怎么筛选的呢?
卿光亚:各地教育局负责筛选。他们有的地方还要公示,蛮认真的。来了以后,一是职业再教育,二是树立一个职业观。多年来我们学校形成了两个观念:一个是职业观,希望教育是终生的;第二个观念就是教育什么样的人。我们教育出来的人要有感恩之心。因为以往的师范不培训这个观念,只是教技巧。我们感恩的口号是这么说的:懂得感恩,幸福一生。
观察家:玉树地震,光亚学校做了哪些事情?
卿光亚:这种对灾难的活动我们都是常规的了。海地地震、玉树地震等等,我们每次都有一些演说,介绍,捐赠会,当然是用零用钱。再有就是做一些行动,如写写信,做好自己的工作,捐零用钱是每次都有。
观察家:这些活动只针对学生吗?
卿光亚:学生。老师也要捐钱,不用提老师自己知道。我们捐钱不是一次就倾巢出动。我们大概估算了下,每半年世界就有一次大灾,不是国内的就是国外的。当然我们没敢向王石那样建议只捐10块,那是肯定不可以的。我们学校是国际学校,老师大概一半是外国老师,他们一般有一个概率,工资的1%至4%,这样呢就人人都做得到,是这么一个捐献法。
观察家:这么说,你们的捐款有别于传统学校?
卿光亚:是的。我们没有给他们定一个价,一是希望用自己的零用钱,二最好是自己的行动来服务。我们在都江堰做得比较多的是每星期一次去辅导贫困学生。贫困学生是精神和经济比较贫困。为什么提到精神呢,譬如说英语,他们就基本上没有,我们每周强调要有一小时义务服务教他们,学生教学生。因为我们那个捐赠的最大特点是行动,自身的行动。因为学生真正富有的是他的行动,不是他的钱。他的钱参差不齐,而且百分之百是父母的,他捐起来也不会心疼,所以那个我们也没多提倡。
观察家:光亚学校平时的公益行动多吗?
卿光亚:学校有5%的公益活动,其中就包括学校每年资助的1至2名孤儿。上次汶川地震我们捐助了一个孤儿和一个残疾儿。汶川地震大概有一万多个残疾儿没人要,还有大概一万多个孤儿被全员收养了,而且效果也比较好。残疾儿现在的一般状况是回家了,就是没办法读书了。一般的学校承担残疾儿是太艰苦了,所以我们学校只承担了一个。一个女孩儿,两个腿都断了,北川的羌族娃娃。但就这一个,不得了。第一,房子是单独的。第二,她要母亲陪同她。第三,父亲就只能在学校打工了,在学校做点清洁卫生工作。而且小孩儿的吃啊,学习,都是系统的。另外,我们还很谨慎。因为我们本身是灾区学校,每天眼睁睁看到一个伤痕,害怕唤起孩子们的恐惧。所以我们同时还赞助了一个北大临床心理研究所。他们每个月来灾区来活动就设在我们学校。之前他们来了一年后就没人接手了,一年后大家就忘了,但是他们提出从科学上说心理伤害需要30年。我们弄了十几间教室,他们每个月来两次,住啊,吃啊,都是我们出的,我们安排。
关于这个你们报道是第一次,因为我们怕两点:一,来得太多我们没有那个能力;二,怕很多心理有问题的。比如有一个女孩在我们那里疗养,他本来是父亲遇难了,前段时间一次余震,爷爷自杀了,一个多月前一次余震,母亲也自杀了,就剩下一个了。本来我们计划一直赞助他,从小学到大学,结果这个小孩说不行,她一定能要离开地震区,离开都江堰。虽然他是一个孤儿,就跑掉了。
观察家:你们学校就只有一个羌族的残疾孩子?
卿光亚:对,就一个,羌族的。孤儿本身就是我们学校的。我们学校有八个单亲去世的,一个父母双亡的,都是因为地震。
观察家:你以前是搞艺术的,拉过小提琴,做过导演,你是怎么完成从艺术家到教育家的转型?
卿光亚:教育作为服务行业我非常赞成,所以才会去参加,而且我是赞成邓小平说的跟世界接轨。其实后来知道,江泽民也是这么说的,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绝对没有说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他一样采用邓小平的说法,只要先进,不分国内国外,当年马克思也叫国外啊。
我个人转型很简单,是一个机遇。1992年提出改革开放,在此算作一次分界线。当时就扩得比较大,就提到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我本人的行业在做文化,当时有一批善款能够投入到教育里边,有限定,要么修庙,要么建校,是不可能拿来拍电视的。
观察家:讲讲这笔投资?
卿光亚:就我父辈那些黄埔老人的捐赠,指向很准确。修庙不是不可能,因为92年改革开放的步子很开,办什么都可以,只是我不愿意修庙。他们肯定是最愿意修庙的,他们是军人,打了一辈子仗,对社会贡献不大,最后觉得打赢打输都是输,就考虑能否为社会做点善事。本来是想修庙,但修庙我没有爱好,不是说对不对,肯定都对的。比如台湾平均一千个人一个庙,台湾两千三百万人,两万三千座庙。宗教是精神支柱。人是精神的人,人的精神作用更超过了物质上的需要。人是可以三下五除二的吃饱喝好,但是精神要满足很难。所以我的教育提到感恩,其实是为了学生本身。他有感恩思想后自己也快乐。
观察家:你怎么评价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教育?
卿光亚:那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当年从私学到新学堂算是一次飞跃。现在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可能也是一次飞跃。现在又是一个机会,在两会开的时候提到的一个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其中占到最大比重的就是提到国际教育。这次的国际教育不是说单纯的送出去,是包括在国内办的教育要有国际标准。
以前30年改革开放,唯有教育没有提改革开放,教育提的是恢复两个字。当然还是源于邓小平,1977年他首先抓的是教育,抓恢复高考。当时还是提两个凡是的时候,他就先提了一个方针,恢复高考。而且他提出得有好激动呢?提出是8月份,9月份要入学了,来不及了。但是他说一刻都不能等,已经等了10年了,什么时候批下来什么时候开始,所以77级是78年2月才入校。
但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高考就演绎歪了,背离了教育宗旨本身。教育不能为考试服务,考试本来是教育手段,考试只是我们学位不够的一个选择。比如我们大学每年才招到五百六十万,但是每年报考是一千万,就采取了高考选拔。统考从来都是为了选拔,而不是拿来培养人。这个选拔就被弄歪了,就成了不考就不教了。
观察家:那您觉得原因出在那里?
卿光亚:很简单,因为进大学的人有限制,就被迫搞了个高考。高考大家要考进大学,就干脆不考的就不教,教了浪费时间,目的是考进去,就弄歪了。
教育本来的宗旨就像毛泽东说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生产实践想结合。江泽民把它改变了一点,教育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教育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都没任何错误。包括后来讲八荣八耻,三个代表。但没有把八荣八耻量化到高考里边来,高考还是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比如当时不考政治就不学,后来要考政治,那就说取消哪一门吧,取消生物,结果中国10年不教生物。后来说不考体育,那到现在也是全国中国就不锻炼时身体。高考不考艺术,全中国就不做艺术了,高考不考雷锋式的义务劳动,全中国就不教了。所以现在改革很难,因为还没找到改革的点。其实改革的点很简单,如果说要利用高考,想改什么那就高考考什么。我估计最后的方法还是只有采用清朝的方法,废了。其实这个并不科学。
观察家:你觉得高考制度迟早得完蛋?
卿光亚:我估计是想废了,提出改革不是一天了。教育部等提出了无数方案,所有的高层领导不同意。我估计最后很悲惨,就崩盘了,可能会取消。取消成各校自考。
观察家: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教育破冰,比如上海就开始执行命题高考了。
卿光亚:上海从来都是自己考。上海为什么没受中国教育的残害,因为它申请上海能不能独立考试,结果同意了就根本不高考,变成三项综合能力测试。各校一律自考,把语数外作为参考。上海工业大学第一次考试都拍成电影了,就在上海体育馆。一次六百人,30分钟六百人。 当四川等地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上海早就是教育的春天了。
观察家:全中国也只有上海有这样的特权吧?
卿光亚:不是,现在也多了,但执行得最好的是上海。它申请到了独立高考的资格的时候是废除了,另外还有十几个省都得到了独立考试的资格,但是只是独立命题,没有搞学校单独录取。出题是自己出,搞得考省外和省内还不一样。虽然当年四川是教育最开放的,但是后面我们是远远落后了。开玩笑说人才都出去了忘了回来,本地都完全空了。建设新中国除了毛泽东没留学,其余都是留了学的,军事将领和文官都是留了学的。因为他们都去学习先进文化代表。
观察家:听说你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你的教育理念从何而来?
卿光亚:就是贯彻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他提的是面向世界,不是面向四川,我们就遵照他的指示,面向世界。江泽民的指示是面向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从那接过来,我们就叫做国际课程。国际课程我们就引进了三种国际通行的课程:第一就是A-level,英联邦的;第二叫I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第三个叫at,直接是美国本身的,因为最先进的是美国本身的,说老实话,美国对国内定的标准是最高标准,美国他没有国际国内这个概念,他定标准的时候从来都是面向全球的。
观察家:创立光亚之初,你出去考查过吗?
卿光亚:没有,是文字考查。我们起初是参照英国伊顿公学。伊顿公学是英国第一学校,也是世界第一学校。他的意识是离大城市50公里,离小城镇5公里。
观察家:这是基础设施的标准。
卿光亚:是的,但后来证明是错误的,他们的文化是城堡文化,我们是城市文化,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叫县城文化。我们是城墙外边是农村,城墙内部才是经济文化中心,和欧洲不同。我们当年证明是错误的。
观察家:曾有传言说,你办这个学校是为了你儿子?
卿光亚:开始我也说了,钱是可以拿来办庙,后来他们也说办校可以当办庙。92年我小孩刚好6岁,很优秀,各个小学都喜欢他去。我就去看了各个小学。之前我一直在狭小的娱乐圈里。后来我一去看那些个学校,开玩笑说,丁点大一个学校,自己办一个得了。我觉得太简单,我有那个驾驭能力。拍一个电视剧的资金和办一个学校差不多,一点问题都没有。
观察家:但是当时好像没有相关的政策环境?
卿光亚:政策是没有的。中国的政策从来都是没有的,只能自己去找。出路都在政策的缝隙里。比如树林远看都是一片绿墙,但近看树之间的缝隙还是很大。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哪能欢迎我办学校,我就去哪里。机缘让我撞到了都江堰的市委书记——徐振汉(音)。我当时说办学校有没有问题,他说没有问题,私立学校一定是好学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要收钱,学校收钱你就必须质量做好,你做不好你就收不到钱,他说我之所以支持你,是因为你在我这办了一个好学校,同时他又说了,建校如建庙,也会使我这一方人受益。这个观念很难得。
观察家:当时招的第一批都是都江堰的吗?
卿光亚:没有,第一批150个人,有148个是成都的。
观察家:这么一个新鲜事物,怎么去招生,怎么去说服别人把孩子送来?
卿光亚:我当时招生就在成都最好的宾馆,岷山饭店。当时我要收钱,就要算成本,一算成本呢,就要2万8一年,当时的2万8很不得了。后来又人说一年28万,是报上登错了,但我的名气却一下大起来,说我是货真价实的贵族学校。
观察家:1992年2万8已经非常高了。
卿光亚:就是被炒作了。当时不平衡,2万8在沿海是少了,就写成28万,在四川2万8已经是天价了。当时形容很夸张,开学当天,西门车站的警察的手都只用往西边指,不用放下来了,其实也是夸张,也就300多辆车。但当时都不得了了,全成都的好车云集。
观察家:看来你还是营销高手?
卿光亚:是啊。四川人喜欢热闹,这是一个优点。我们就仅仅在人民南路放了一个气球,拉了一根横幅,然后在一个地方打了一次广告,就是川报。当时只有川报和成都晚报,当时打广告没有地方,就摆在头版,非常干脆。大家觉得是头版,就证明了党的声音,那个时候总共才4版。头版打了一个广告就说私利光亚学校招生,就说这个地方地处郊外,空气清新。乱打的啦,因为没有特色的,怎么敢说特色。大概是说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准备小学一年级就教英语,因为要面向世界,将由美国老师执教,然后有24小时热水。
观察家:当时教师已经找到了吗?
卿光亚:没有没有,打广告就是将要用美国老师。后来才知道是完全不符合规定的,规定不准许义务教育阶段用外国老师,只有高中允许,而且高中是谁批呢,国家批,不是四川省,四川省批不了。我都不知道,我就打广告,而且还打了个住到这是24小时热水。现在都觉得滑稽了,现在说没有热水怎么洗澡啊,当时骂我贵族学校就是说可以洗澡。而且我说每间教室有厕所,不得了。那个时候大家还住筒子楼的时代,一层楼有一个厕所,我就打了个广告,24小时热水,结果大家都认为这是好学校,贵族学校。那个时候大家觉得太新鲜了,学校就用我的名字注册的,彻头彻尾的私立学校,学校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招生多少呢,一百人,又不打算招多了。
观察家:有所少人报名?
卿光亚:两千多人啊。
观察家:看来当时有钱人还是挺多的?
卿光亚:不多,四川人是喜欢看稀奇。当时唯一的一个四星饭店,岷山饭店,是所有有钱人和官最熟悉的地方。人呢,不熟悉的地方他不去。如果在都江堰,一个都不会来。所以偶然的成功是因为:第一是广告打到了党报上面,第二是地点设在了成都最高档的地方。而且当时是委托招生,岷山饭店公关部,公关部会营销。
观察家:招生你花了多少钱?
卿光亚:当时不花钱啊,招生报名费归岷山饭店公关部得。当时报名费10块钱,他很爽,一天就得了2万块,因为2千人报名。
观察家:广告花了多少钱呢?
卿光亚:那时广告千把块钱,太便宜了。那个时代是准不准打的问题,打那个广告得老总签字。
观察家:在这一过程中,你没有动用你父亲的那些关系吗?
卿光亚:没有,完全不需要。他的关系是上个时代的,他的关系就是出钱就够了,别的都不需要,就一个观念需要。他们都是80多岁的人,这些人想办的事不会有害于社会,所有领导,当时我去送请柬,我就到省委常委会去送的。我就是要奠基而已,不是开学。有一半的人说我们认识这个人,他是拍电视的导演。当时我们是早晨7点奠基。开车过去还要2个小时。当时就说那个谁谁和我最熟,然后他们早上5点就要起来。
后来我问我父亲为什么要定在7点,他说他9点要回医院去,医院要查房。当时他还住在医院,他说不想让医生查房时看不到他。选地方也是,我父亲想的是离大城市50公里,离小城市5公里是驻军,军营最好安在那里。我想的是做伊顿公学,他想的是驻军。
观察家:当时只找了都江堰吗,有没有去其他地方?
卿光亚:没有,在城区内问了下,就算了。偶然路过都江堰,就在学校那个地方,碰到书记,书记说我支持你。顺带给我讲了个信息,说你知不知道中国的学校是谁批的,我说我不知道。他说小学1到3年级是人民公社批的,我叫村长批了你,不用惊动任何人。以前别人都问我怎么获得批准呢,我说党的政策好,有人支持。其实是谁去都可以批的,就是注意办学层次。如果你办的是小学一个村都敢批。你办初中呢,就要县,办高中就得市,办大学,就得国家教委,就那么简单。
最近有个非公36条,但有些人还说不够开放。我经常笑他们说我们办私立学校连非公36条都没有,你自己要去钻,自己要熟悉。比如你自己不熟悉钢铁电器你就不敢投。民营资本现在为什么敢投房地产,开个玩笑说民营资本企业家好多都是包工头,他熟悉这个东西他就敢投。民营敢投股票,买卖嘛,本来熟悉。非公36条民营资本为什么不投,是他自己不熟。比如那些二代,什么都敢投,因为他们在外国学了那些。中国第一代资本家,本来就学的是纺纱,电器工程师那些,回来后只不过是把地主老财的土地卖了后建的工厂。现在我们民营资本不投向某些东西是他没有学那个东西,他不懂。不怪国家政策好不好,国家政策再好他也不投,他隔行不贪利,他不愿意投,不是国家的问题。现在好多都责备国家不开放,放屁。我经常说,一,人民最开放,二,人民政府其实很开放,问题是我们自己。当年我自己为什么敢办学校,因为我自己本身是搞文化的,我觉得太有把握,操持那点资金没有问题。然后涉及到课程就相当于我拍摄的一些程序,我觉得太有把握,所以我就敢干。没有说把政策定得很好,搬到我面前,是我觉得可以办,就办。
观察家:到最后你们是如何兑现外教授课的,外教怎么进来的?
卿光亚: 我们那个招生信息发布出去了都是自己来应聘的。我们在上海那个哈佛在上海去招的。美国人富有冒险精神,比如现在到太空去。外国人愿意来光亚,这是他们的探险文化。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教育就是国际教育,现在就建成国际标准。
观察家:光亚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卿光亚:标准就是爱党人民。这是肯定的,标准是共同的。党员是优先考虑的,证明他比较努力。
观察家:你们提倡西式教育又党员优先?
卿光亚:正常的,你看最西式的奥巴马拥抱的是中式的胡锦涛得嘛。
观察家:你认为光亚学校是一所具有包容性的学校吗?
卿光亚:我觉得就是一条,我们依法,当然就拥有一切。依照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照法律就会有包容性。比如我们对那个范跑跑,非常简单,就是依法。全国都说要开除他,我们搬法律来,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我们就报警了,派出所说他不违法,然后我们到法院正式起诉,不立案。我和他什么关系,劳动法,平等关系,一个聘雇关系,所以我没有权利解雇他。还有就是我没有能力批评他,地震那一刻是空白,没有想到什么想到什么的,所有想到什么基本上是撒谎。
观察家:为什么要撒谎?
卿光亚:那是过后的一种回忆放大,人的正常心理,后怕。那是他后来的一种回想,其实当时是一种空白。当时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就在就博客里说,没有经历地震的人,不在地震现场的人,我建议没有资格讨论这个事情。他说他是麻木的从5楼震到了1楼,然后麻木的跑到他儿子上学的地方,没有了,然后又麻木的,他提到,麻木的,跑到他妻子上班的地方,又没有了,他说,可能好多个小时之后,我才想起我的父母,我想在记不起来了,那么现在怎么去谴责一个过后10天说不去救妈的人呢,他说我也是完全参照本能,只是我的本能也是找女儿,但范跑跑的本能可能也是救女儿。大家正想批判他的时候,他就自杀了,大家沉默了。从科学的角度将,我没有能力帮助他和批评他,不是我包容,是我依法来。
观察家:他是怎么进你们学校的?
卿光亚:名家推荐。 推荐他来的叫李正新,写爱的教育的那个人。他在网上写他觉得他最光荣的一件事是推荐范跑跑到光亚学校教书,因为它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只是不适合高考。高考本来是考什么教什么,但是他提倡反思,也不谩骂各个作家的作品。当然其他的学校怕他,这样交出来的学生怎么考得上。但是他教出来的学生没问题,我们愿意收留他。
还有他的笔头好得很,中青报冰点周刊,经常是他范美忠一个人整版整版的文章。我问他准备怎么教,他说博览群书,诸子百家遍读,然后精讲4、5部可也,我说好。国际教学大纲的要求是这样的,不是我的要求。他也讲中国传统文化,他功力很深厚,他是状元。他是农村的状元考上去,只不过12岁的时候父亲死了,他是客家人。这些我们都保护了没有登出去,不然大家又要讽刺他。他的老祖宗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是先天下跑而跑,他叫先学生跑而跑。
观察家:既然是贵族学校,你们这里的老师收入一定很高吧?
卿光亚:不高,高不起来。行业锁定了的,跟大家一样的。
观察家:据说光亚每年有60%的学生顺利进入外国大学?
卿光亚:100%,读我的学校不可能是60%,那40%干什么去。他高考100%考不上,因为没学那个程序,就像一个学钢琴的考舞蹈,怎么考。
观察家:你觉得中国的民办教育的最大的困境在哪里?
卿光亚:中国民办教学没有什么困境,我觉得中国的整个教育有困境。就是说不应该按考试来教,应该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教,根据社会的需要来教,那是中国的教育。民办教育主要特点是优质教育,普及教育不应该由民办教育来承担,应该由国家。民办教育就像任志强说的,安居房当然应该由政府来修。
观察家:你的意思说是,贵族学校只是为少部分人的教育?
卿光亚:精确地说我还希望是为5%以下,我现在为的是1%。
观察家:看起教育也是很势力。
卿光亚:不是,教育本来就是一个产业,就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层面和对象。如果选择全民的话那就应该是政府。
观察家:贫民教育就应该由政府来做,就像安居房就应该由政府来建一样?
卿光亚:应该。当年我建校的时候,李铁映是教委主任,去问了邓小平,邓小平一句话就说了。李铁映说四川建了个私立学校,怎么样来对待,邓小平说,不是主渠道,是发展方向。
涵盖人口的95%的教育应该是政府,不然政府收税来干什么,而且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就是政府的责任,那我们当然不是为了取代政府。我就只能做优质教育,我们只能算是百花园中的多一朵花来给国家政府的百花园增辉添彩。我们绝不是取代政府,就像房地产,房地产从来不应该承担居者有其屋,就是应该承担高档的。任志强那个话是被别人给歪曲了。
(全文完)
《观察家》系列访谈录: 卿光亚:我只为1%的人办学校?|?★观察家OBSERVER 花园观察家 “人无我有”的概念时代已经过去--易观国际观察家徐琦峰 沈思玮:金融市场观察家 - 互联网盈利模式 ? TMT观察家 观察家报 俄罗斯炫耀实力是危险的姿态 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中华文化的未来”实录 军事观察家:高海拔民用机场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 观察家报 俄罗斯炫耀实力是危险的姿态 观察家预测:美联准会下周将升息一码 观察家报 香港,变色龙殖民地 中国陆军集团军概况 - 军事观察家 - 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 我愿做一盆冷水 --- 许知远 访谈录1 对克勒与鸠山辞职事件的思索(6月2日) 1- 京报观察家 - 新京报官方俱乐部 - 话题 -... 对克勒与鸠山辞职事件的思索(6月2日) 1- 京报观察家 - 新京报官方俱乐部 - 话题 -... 手机条码的钱途在哪里 - Bar code Insight 条码观察家 - DonewsB... 西北军的演变 冯玉祥军事集团最后结局 - 军事观察家 - 天益社区 重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原创) - 京报观察家 - 新京报官方俱乐部 - 话题 - 心流... 王建:城市化 振兴经济的关键所在2 -观察家-东亚经济评论 生吞活剥90后 “肉偿女”的生意经 - 日志 - yugang- 易观观察家社区 - Cl... 观察家报 中国互联网影响全球 观察家报 中国互联网影响全球 商业观察家 中国不会被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