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科长扫垃圾有啥稀奇(潇湘晨报 2007-11-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27:52
知道分子:科长扫垃圾有啥稀奇 潇湘晨报 2007-11-19
  十年砍柴(专栏作家)
  
  河南开封一位普通的干部董立太成了名人了。原因很简单,贵为开封某区民政局社保科长的他,连续几年替做环卫工的妻子去打扫楼道、运送垃圾被报道后,赞扬声不绝入耳,当地官府还称他是“公务员的骄傲”。
  
  老董这样做当然值得肯定,人家不嫌糟糠之妻,比起那些有“二奶”、“三奶”的官员,品行高低不能以里计。可如果说他扫垃圾有多么高尚伟大,那委实耐人寻味。不要说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一直倡导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最光荣”等等,就说老董本人,他在河南农村长大的,在老家种种农活他肯定干过。到了部队,抢着打扫营房,替老兵洗衣服等等估计也没少干。无论在农村还是在部队,他干的那些事不比今日扫垃圾轻松,但当日他干稀松平常,今日再干就成了新闻,原因无它,只因为老董已有了顶官帽。
  
  其实古代中国和其他民族相比,是最没有身份歧视的,从来就不把干脏活累活看成多么下贱的事。印度的四大种姓泾渭分明,婆罗门绝对不会干首陀罗阶层的活计,电影《甘地》中甘地在南非搞乌托邦试验,倡导人人劳动,让他高种姓的夫人去扫厕所引发了家庭冲突,那时已到了20世纪;日本幕府时代的武士,即使再潦倒也不能干农夫和工匠所干的活,否则就遭人耻笑。中国没这么多规矩,至圣先师孔子自己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许多大人物发达前当屠夫、做小买卖甚至做奴隶的励志作品,而贵人发达后再做少年时的“鄙事”也不稀奇。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有一次派人去暗访某退休的尚书是否在老家仰仗权势鱼肉乡民,化装成平民的锦衣卫来到当地向一位正在水田里插秧的老汉问某某老爷家怎样走,那老汉说你要找的人就是我。
  
  古代中国的官场尽管等级森严,但这是为了政权运行需要,整个社会并无明显的阶级区分,“士、农、工、商”四类人彼此是流动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即是如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如此,因为“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性质写进了宪法,谁敢说扫垃圾是下贱之事?可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不是单靠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就能形成的,选几个淘粪工人、售票员、农民做典型,给他戴上种种光环,这种用了几千年的旌表形式在显示一种真实:正因为这类劳动并不被全社会羡慕推崇,所以需要大力宣传。公众是最现实的,他们拿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衡量:即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当干部再怎样被称作服务民众的仆人,因为有实惠,每年大学生争着去报考公仆;环卫工人是主人,几人又愿意做这种主人?
  
  老董扫垃圾被许多人觉得稀奇,还隐含这样一种判断:他手中有点权力可以避免这样做,比如给老婆办个低保,可他有权不谋私,不可思议。对比前两天北京发生的一件新闻:通州区某镇组织村委会主任去厦门考察,某村主任嫖娼被厦门警方拘留。村主任都能这样,老董的形象能不高大起来么?
  
  按理说,政府官员不贪污、法官秉公办案、警察不刑讯逼供,一个法治社会起码应当做到的,可是往往做到这点的一些人被树为典型广为宣传。当常识变成难题,底线变成高标准时,老董扫垃圾也就成了举国皆知的新闻。 http://hlj.rednet.cn/c/2007/11/19/1374939.htm
十年砍柴:科长扫垃圾有啥稀奇(潇湘晨报 2007-11-19) 十年砍柴:科长扫垃圾有啥稀奇(潇湘晨报 2007-11-19) 十年砍柴:想象农民工的暮年(潇湘晨报 2008-3-10) 十年砍柴:国家罗汉的历史渊源(潇湘晨报 2008-7-28) 十年砍柴:想象农民工的暮年(潇湘晨报 2008-3-10) 董立太是开封的骄傲 民政局科长扫大街三年引美誉(东方今报 2007-11-14) 十年砍柴:国之名器不可轻授(潇湘晨报 2008-3-17) 十年砍柴:从部长的中专学历说起(潇湘晨报 2008-3-24) 十年砍柴:杨度那代留学生的爱国(潇湘晨报 2008-4-21) 十年砍柴:文化如何成什么都装的大筐(潇湘晨报 2008-8-4) 十年砍柴:从部长的中专学历说起(潇湘晨报 2008-3-24) 十年砍柴:文化如何成什么都装的大筐(潇湘晨报 2008-8-4)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章子怡演艺伎有何不妥(2005-11-07 南方都市报) 十年砍柴:即使做小姐 她也有尊严 十年砍柴:封口管用才有真假记者分肥 善用食物“扫垃圾” 善用食物“扫垃圾" -善用食物“扫垃圾” 十年砍柴:11元钱所凝结的社会问题(南方都市报 2007-11-13) 十年砍柴:11元钱所凝结的社会问题(南方都市报 2007-11-13) 十年砍柴:靠生命促安全的困局亟待破解(南方都市报 2007-11-8) 十年砍柴:警车闯红灯:可怕的“炫耀性违法”(新京报 2007-11-17) 十年砍柴:媒体坚守底线的智慧(南方都市报 200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