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行为特征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18:48

网络学习行为特征探究

网大首页 > 网络教育 > 广角镜 > 正文  2004-03-02 10:52  远程教育杂志  

  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将成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相比,学习行为发生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环境对学习者个体心理特征产生着深刻影响。因此,网络学习行为必然具有与传统学习行为不同的特征。研究这些特征,不仅为网络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而且为在线学习者认识和调适学习行为提供帮助。




  一、网络学习行为技能的科技性和专门化


  网络学习行为技能表现出科技性和专门化的特征。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有关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使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像编辑软件以及数字软件、统计软件等应用软件,而且要学会使用E-mail、BBS、FTP等进行远程通讯和网上交互,学会进行网上浏览、使用搜索引擎,乃至掌握智能超媒体导航技术。基于科技性、专门化技能的网络学习行为,和传统学习行为迥然不同。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由此引起的一些问题。


  第一,引导学习者变革思维方式。在网络学习中,籍助新的学习行为技能,能从网上即时获取十分丰富的信息,特别是基于WWW的网络教学,营造了超文本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非线性存取的、随机通达各节点间的信息。使学习者对概念进行联系大量应用实例的交叉,对复杂专题作非线性的多维度浏览,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这种思维方式特征是非线性的、多维的,是保持收敛和发散的合理张力的。因此,我们在网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动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同时在网络学习中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培养创造性人才。


  第二,要为网络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的保障。网络学习会受到技术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校园网的某些技术故障,可能使一些学习终端瘫痪,双向视频教学,可能由于学习者无法知晓的原因,信号戛然丢失;任意段网络带宽不足或用户争用而出现网络阻塞使学习行为不连贯。这一切都可能使学习者心烦意燥,甚至丧失网上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网络学习的成熟,需要网络通讯技术环境的完善。在目前大多数个人还没有条件实现宽带接入的情况下,网络教育机构应当实现宽带接入,为学习者提供技术环境支持。


  第三,要重视学习者学习技能的培训。目前,学生缺乏必要的网络学习技能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院校普遍碰到的问题。即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录入和上网,但由于掌握技能的深广度和熟练程度不够,也影响着学习行为的顺利进行,影响了网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对学习者进行技能培训十分重要,要把它作为入学教育的一项内容。技能培训不能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灌输,而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利用学生追求完成任务的激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去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技能。




  二、网络学习行为情境的虚拟化


  传统学习行为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传统课堂学习中,由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活动以及教室内各种物质设施构成一个封闭的学习行为的真实情境。


  网络学习行为是发生在一个开放的、虚拟的情境中。它包括双向视频式的可视性虚拟情境,远程通信式的非可视性虚拟情境,虚拟现实技术条件下的融入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相比,在这些虚拟情境中,学习者的物质距离感、生理距离感、心理距离感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需要我们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审视和研究网络学习行为。本文仅对以下几个问题作粗浅分析。


  虚拟情境与学习中的交互行为。网络教学中的学习交互是在空间分隔的情况下发生的,交互者之间形成一种共同的虚拟活动背景。网络学习行为情境的虚拟化,使远程教育中的学习交互、特别是实时交互成为可能。网上交互可以因为匿名性而形成“身份丧失”,学习者获得一种平等感和自由感,消除传统课堂交互中“师道尊严”对学生产生的情绪束缚和压抑,使交互更为自由、直率和活泼。网上交互除了虚拟化的人际交互,还有较多的人与学习系统的交互和学习者的自我交互,增加了交互的丰富性。


  但是,虚拟情境中的交互也有负面影响。例如,真实情境中学习交互的那种人格感染、情感熏陶作用被大大弱化,因缺乏人气和社会性使学习者产生孤独感。网上交互受技术环境和学习者技能的制约,交互的频度、深度往往也不如人意。另外,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长期形成的交互行为习惯,在虚拟情境往往成为一种行为障碍。学生面对屏幕上的老师,教师观察监视器里呈现的远端学生,“提问”、“回答”的行为反应总不自如。为了克服上述种种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例如,注意教学网页和教学内容设计的人性化;建立虚拟班级或开展虚拟班集体活动,增添网上人气;远程教育机构组织必要的面授辅导、小组讨论等学习支持活动,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


  虚拟情境与学习兴趣。虚拟情境与学习兴趣的关系是复杂的。首先,不同的学习任务,或在不同类型的虚拟情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能受到完全不同的影响,虚拟情境与学习兴趣的相关性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给出非此即彼的简单结论。其次,要区别暂时兴趣和持久兴趣,许多媒体对网络学习情景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上网的兴趣。但是,真正开始网络学习以后,新鲜感逐步消失,如果再遇上页面的单调,内容的平淡和技术挫折,兴趣就难以持久。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独特的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的表达生动、形象、设计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该学科知识的持久兴趣。再次,要注意将学习者的兴趣从情感目标转移到认知目标上来。研究网民痴迷于网上虚拟情境的案例,我们发现许多个人网站和大部分综合网站的主题侧重于情感性,网民在那里追求情感的表达和心理的沟通,兴趣指向情感目标。我们需要教育学生更好地树立学习责任感,将兴趣转移到课程学习的认知目标上来。


  虚拟情境与实践性学习。在远程教育中,如何解决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过去常用办法是使用实验包或到当地高校实验室去完成。网络学习则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例如,通过双向视频转播实验教学实况,或者采用计算机模拟。远程学习者的计算机与实验计算机联网。学习者通过远程登录、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方式与实验模拟软件交互,完成实验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更为医学外科手术、航空飞行等实习和技能训练提供了条件。学生在那种融合式的虚拟情境中,“亲自”施行手术或驾机飞行,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不必担心在真实情境中实习可能发生的风险。


  但是,上述虚拟情境中实践性学习,不仅目前受技术条件限制,而且将来也不能完全取代真实情境中的实验实习,实验操作中虚拟的生理感觉到真实的生理感觉需要转换过程,虚拟情境中习得的外科手术等技能,用到真人身上也要经过一段心理调适。




  三、网络学习行为控制的自主化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网络学习行为控制的自主化,正提供了实现自主学习的任务条件。网络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终身学习体系。网络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学习对象的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教育管理的开放性、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动机和自我目标选择参与网络学习。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性,网络学习的个别化技术,网络教学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全球传输,使学习者能自主选择和控制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样化的异步和同步的通信方式,为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协同学习创造了可自主选择控制学习的社会环境的可能性,学习者可以去自主选择榜样、寻求帮助。因此,网络学习的本质应当是一种自主学习。


  网络学习要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但也要注意避免因为行为控制的自主化而引起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学习行为控制的自主化,当学生自主控制的行为指向背离当前规定的学习任务时,难以及时矫正。例如,学习者在网上被一些有趣的站点所吸引,虽然知道那些内容与所学内容无关,但也不愿自觉返回正常学习进程。这就是所谓“自觉迷航”。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习者放纵不良学习行为,形成不良行为习惯,以至整天痴迷上网不能自拔出现情绪低落、生理心理异常等现象。


  因此,网络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学习意志,保证行为控制的正确指向。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和进行心理指导和服务,减少网络对心理和行为的负面效应。同时,要加强教师网上活动的策划和网上教学任务、情景、资源的制作设计。信息要多点化、动态化,链接要紧凑,各层次界面要有学生的兴奋点。


  网络学习行为控制的自主化,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研究自主学习的学者中,持信息加工观点的Winner和Butler认为,自主学习过程中涉及四类知识,其中策略知识在自主学习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充分而有效的策略知识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意志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精加工、组织等许多具体策略;意志策略包括动机控制策略和情感控制策略等。认知策略处理学习过程,元认知策略处理的是认知过程中如何对学习进行控制、组织和思考。但是,在实际的网络教育中,学生往往缺乏有关策略知识和元认知能力,在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学生关于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四、网络学习行为文化背景的全球化


  因特网营造了“地球村”,教学信息在“地球村”快捷传播。许多远程教育大学在世界各地招生,即使在本土办学的远程教育大学的学生也共享着互连网上的丰富资源。从而使网络学习行为的文化背景具有了全球化特征。文化背景的全球化,对网络学习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是语言障碍问题。因特网上大多数网页和站点使用英语,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不利。由于Internet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Internet并没有起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信息共享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学生在英文网站的信息搜索上处于劣势。


  其次,不同的文化传统,会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打上不同的文化印记。伯纳狄特·罗宾森对中西方远程教育模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指出根深蒂固的文化与社会传统的差异,会造成独特的教学实践模式与期望。他分析描述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一系列学生行为差异。例如,中国学生用安静表现出对教师的尊敬,提问被当作是对教师的无礼和挑衅;较低的学生自主,较少的选择,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依赖面授;受外界刺激支配;强调适应性和顺从,避免冲突,注重团结等等,而在西方学生中则对应地表现为,对教师的挑战作为发展过程的一部分,鼓励对话与交流,对提问表示有兴趣;较高的学生自主,较多的选择,独立的学生;不怎么依靠面授;内因的意义更显著;强调个性和自我发展,把对学习材料和老师的质疑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等等。虽然罗宾森的描述没有能反映目前中国教育与学生的变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行为的这些影响确实是存在的,并且会反映到网络学习中。这些影响中的不利因素非一朝一夕所能消除,网络教育工作者应引起充分注意。


  再次,跨文化意识对网络学习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例如,从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颜色搭配协调的测试结果,表明颜色具有很强的文化敏感性,颜色搭配很可能会分散某些文化背景中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注意力;涉及宗教和民族感情的课件内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行为反应;即使设计学生成绩评定系统,也要考虑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文化差异,以保证学习行为的适应和认同。总之,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教师和课程设计要注意文化的中立性问题。


  网络教学面对全球化的文化背景,虽然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全球化的网络教学正在为新世纪的人才培养提供最有力的工具。当前,人类正处在向全球化知识经济过渡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人才的全球性流动,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球化人才需要全球化技能。所谓全球化技能包括计算机技能、一至两门甚至三门语文技能,对他国文化、历史、政治和种种所谓国际游戏规则的了解。全球化技能正是网络学习迫切需要的技能,网络学习又最有利于掌握全球化技能。可以预言,新世纪人类全球化技能的提高,将推动网络学习的大发展,网络学习大发展,必将推动人们全球化技能的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