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03年至今的遏制房价调控方式必须改变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12:53
楼市新政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新政总体基调又是03年的政策延续,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明明知道会造成整体经济的大幅波动,为什么还是靠堵而不是疏?地方政府在忙于泼脏水的时候,是否靠泼开水才能遏制房价?我认为目前新政是云贵大旱情期间搞泼开水节。

    我们有必要回顾为什么产生03式调控政策,以及03式政策为什么屡屡失效?为什么越调越高?

    1998年,中国启动商品房市场化改革。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开始向住房分配货币化过渡,市场化的“商品房”成为了城市住房建设的主题词。

    到2001年,沪深股市指数大跌,致使投资者又把目光投向了楼市。2001年是股市和楼市的牛熊分水岭:股市大熊,楼市大牛。2001年“温州炒房团”概念产生。

    2002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在中央电视台发表了题为《2002,房地产的冬天》的访谈讲话,“如果楼市不崩盘,我就去跳楼。”魏杰高论一出,一场围绕“冬天”还是“春天”,有无“泡沫”的世纪大论战贯穿全年。论战甚至引起了朱总理的关注,他亲自打电话给建设部部长俞正声,要求建设部加强市场分析。

    而2003年,原材料和能源因紧缺而价格一路飞涨。在决策层面宏观投资过热已渐成共识。有人把2003年称作“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年”。为了有效遏制住土地资源的流失,国家一年内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政策来参与调控宏观经济。

    03年6月12日的金融调控之鼻祖“121号文”主基调确定,07年9.27房贷新政与目前的收缩信贷政策,几乎与121号文一脉相承。但是,紧跟着出台的国务院“18号文”,确立了房地产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121号文的执行结束。03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真的是冰火两重天。

    实际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从98年启动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真正诱因是亚洲金融危机,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就已经确立。直至目前我们一直强调的经济转型说,与房地产的地位并不矛盾。发展的主要精神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而居住条件在商品房市场化改革前,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福利分房时代并没有真正解决住房分配的难题。

    官方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米,到1998年仅达到9.04平方米。住建部副部长齐骥09年年初数据:08年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2平米,迅猛增长的城乡居住面积的提升,是商品房市场化改革
的主要功绩。

    但是,04年严格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一刀切的出让政策却没有前期土地储备的支持。措手不及的市场,从土地收储阶段开始出现问题。协议出让时代,一级土地开发是每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面临的问题。而04年开始的土地一级开发由政府土地储备中心一家垄断,实际造成了直至07年的土地上市量大幅下降。所谓的土地收购和出让计划不可能实现。

    那么,07年的地价暴涨原因在于从05年就开始拍卖地价的屡屡天价,根本原因却是土地供应的紧缺。而土地拍卖信息,无疑是推涨土地收购成本的基础。也就是从05年开始,土地储备部门的土地收购成本直线上升。土地出让金的几乎80%用在了拆迁安置补偿和随后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土地出让金全被地方政府吃光分净。

    而07年乃至09年的市场,只有一个原因是土地供给的严重不足。但是政策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07年9。27期政策的主要思路是双紧,土地和信贷全部收紧,而目前的政策却是收紧信贷,加大土地供应,但是我们也能感觉到,由于土地收购成本已经不可逆转的大大提高,土地天价局面已经是常态状况。

    4.14新政满月之后,北京土地市场5月20日中铁建与首开分别以14.6亿和17亿在房山拿地,天价地依旧。虽然参与的热情由于新政的不确定而放缓,但是,一旦政策稳定,房企对土地的争夺是必须的,天价地助推拆迁成本的循环也不可改变。

    结束03年新政是必然的。而新政的无效,实际原因是市场因素的变化在其作用,房价绝对数的提高,并不是不可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