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饮食,就谈男女(涂鸦旧作)//人的漫长性旅程:性别差异只在一瞬-斜眼陶渊明-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37:28
搜狐博客 > 斜眼陶渊明 > 日志 > 两性

2010-03-08 | 不谈饮食,就谈男女(涂鸦旧作)//人的漫长性旅程:性别差异只在一瞬

村里最近添了不少丁,也进了不少口。有一个叫绛紫湮的,最近出台了村里拥挤起摩擦时(不是男女那事,别想歪了)村民要遵守的骂人暂行龟腚(草案)。觉得可行。转了一圈刚要走,一眼瞥见她的旧作当中,竟有一篇女权主义思潮已经到了南亚海啸地步的污蔑人类另一半的鸟作。半晌回不过气来,真个是有点 x自心头起,x从胆边生啊! 男同胞们,看这小女子给咱们集体糟践的啊哈!现代社会里,咱们男人已经开始觉得“百无一用是男生”了,咱可不需要女人们再倒帮一把忙,将男性再行推入那更觉一无是处的深渊。我们这人类的一半都变作了鬼,你们这另一半也活不成人吧,是不是?女警胯下是儿马子,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而且女性世界每个月总有几天不适的感觉吧?那时可就血飞顿作倾盆雨了。再往下看时:咿呀!雄性的头颅都已腌作血葫芦了。岂不痛哉!岂不味哉!再者,套句台湾省(那里管女友叫“马子”)所谓“阁魁”刘兆玄的话说,要对付那些血流七天不止却竟然不死的雌性动物,你有胜算吗?! 不过话也说回来。女人被惯成今天这副“猖獗”模样,也委实不能都怪女人。也实在是男人世界作茧自缚,作俑在先(做兵马俑除外)。但也有可能是历史的进程。男女都奈何不得。有一句老俗话不是说嘛,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应用到这里,就叫男有所短,女有所长。或叫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按考古人类学来作依据,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产生父系社会;而采集为主的生存方式容易形成母系社会。农耕时代又轮回至父系社会。那么以天上掉馅饼的方式(就是非洲人躺在香蕉树下张嘴接住掉下的香蕉)既不涉及勇,也不涉及智,又能产生什么呢?看来只能产生巫系部落了(见笑啦)。那么看来,只要自然土壤、社情环境适宜于采集的方式再现,或者干脆按照“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逻辑,那么,重归“母”连托的母系氏族社会,也应该是睡到娶成的。不是吗? 男女两性,从性别比例、角色比较、到强弱转换,到了独生子女政策实行30多年以来的今天,方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二元性。从前张贤亮写《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时,他恐怕只是为了噱头才加此书名,自己甚至不见得清楚要表达什么意思。当然生物学意义上,原本就是如此。卵子受到精子冲破围城而受精那一瞬间,您说它是雄性卵还是雌性卵?从受精到确定性别的那段日子,其实是“舍南舍北皆春水”,处于混沌状态。如果到杀了果(川语:结果)还不分配性别,就别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同性恋、双性恋、和生理结构上的两性花?  但见群“偶”日日来,却原是,男子几乎浪费了所有精子,而女人一生的400个卵子中只有一个被允许孵出活物来,因为只能“少养孩子多养猪”。所以中国未来,少数民族地区除外,会造成多少类似“悬空寺”一样的社会家庭结构,一子或一女头上各顶一双老公母。结婚以后,就积乘为:一二得二小两口、二二得四麻将桌,情形堪虞。在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个天的今朝,男女之间,除了凹凸之差,还真有太多区别吗? 把韩寒和李宇春放一起,你能看出谁男谁女?在独生子女们免除了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兄弟姐妹等称呼烦恼的欢欣背后,飘荡着多少婴儿、少年和成人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香港文汇报陈卓栋) 随著「80后」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子随父姓这一传统在内地第一代独生子女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民风保守的福建,宝宝「冠姓权」之争愈演愈烈。两家均独生都想后继有人(e 不少男性认为姓氏争夺纯属无聊。「千百年来都是跟父亲姓氏,何必要多一层麻烦呢?」而新妈妈们则提出:「怀胎十月如此辛苦,让孩子跟我姓算是一种安慰。」不过,姓氏压力相当部分来自家中长辈,尤其是女方家长将独女嫁出后便觉得家中无后,因此希望外孙子外孙女能随母姓。
复旦大学教授倡议“子随父姓,女随母姓”--“有宝宝随母姓吗?”“想让宝宝随我姓,公公婆婆会怎么看?”近几年来,网络上频频发起关于孩子姓氏的讨论。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高峰期,双方都是独苗苗,下一代到底跟谁姓引发了争论。 “子随父姓,女随母姓。”著名遗传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卢大儒从遗传学的角度,提出一种兼顾男女双方姓氏传递的建议。他认为,姓氏传递如同生男生女随机化,既有科学性又体现公平,有利于消除“生女不生男是断后”的观念。
对于这一棘手问题,有网友提议将父母姓氏合成一个「複姓」赋予小孩,如泉州一杨姓先生与柳姓妻子,便为女儿取名「杨柳依依」,诗情画意又兼含双方姓氏,长辈亦觉得满意。也有网友建议,姓氏跟随孩子一生,因此孩子也有决定权,不妨先随机挑一姓氏起名,待孩子懂事后再自己决定。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的非著名研究人员易富贤, 将这几年反思计划生育的文章系统化整理成《大国空巢》一书,声称:计划生育破坏了建立了几千年的人伦体系,使得年轻一代性格缺失。计划生育让当代人很多断子绝孙,让下一代人举目无亲!人口政策是“千年战略”,政治制度是“百年战略”,经济政策是“五年战略”(台湾、韩国有“民主”,香港、新加坡有“自由”,“五年战略”似乎还不错,但是这些地区生育率只有0.9-1.1,远远低于世代更替的2.1,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制度是自绝的制度,这些地区将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社会将彻底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千年战略”的大失误)。 也许是集体下意识吧,现如今,大人给独生子女起名字时,也是为了给他们找个伴儿,因而在这世界上有了众多的冰冰、大大、圆圆等等书面上的孪生姊弟们。比如:薄一波的孙子薄瓜瓜,万里的孙女万宝宝。李肇星的儿子李禾禾,刚刚娶娶了阎维文的女儿阎晶晶。叠字本身就是母性对娇娃弱子的昵称,或者与子沟通时语气的加强。像“排排队,吃果果”一类。把叠字用于女生之名,自古皆有,如崔莺莺、陈圆圆,现代就更是不胜枚举,如范冰冰、李冰冰、白冰冰、蒋勤勤、李媛媛、徐茜茜公主;然而用于男子,30年以前只记得赵大大、马友友,在民间则鲜有所闻。可如今,城市男生向女生在多方面看齐(像方明明、任飞飞、沈干干以及“范跑跑”还有最新的“何逛逛”),孔武有力的男性恐怕只存在与乡间、武僧、体工队与传统意义上的“流氓阿飞”当中了。【当然网民给的戏称,除了“郭跳跳”外,都是属于对作奸犯科行为的鞭挞。虽然显得有点随便,但却反映了民众的谴责心声,而且易于传播,正是对作奸犯科者的警戒,如:“谭踹踹”、“周逃逃”(也有的送他外号“周跑跑”)、 张逃逃、长治张逃逃、“吕传传”、“周照照”还没有叫开(新京报:周正龙关克承认年画虎就是周老虎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11/18/content_7098289.htm)、胡撞撞、王撞撞】 苏州大学最近一项测验,却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大学男女生都呈现“双性化”,题为:   “双性化”兼有男女优良品质

  心理学家把人的性别角色分为了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四类。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是双性化的。所谓“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兼有男性化与女性化的气质。双性化者并非“变态”,相反众多研究表明,双性化者兼有男性和女性较为优良的品质,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调研结果显示,33.0%的被调查大学生显示为双性化性别类型,而男性化比例和女性化比例分别仅占18.5%和18.3%,未显示明显性别类型的未分化大学生比例则占到了30.3%。性别的单性化已成为少数人群,“独立、爱冒险、竞争性强……”这些男性气质不再是男生的专利。

  “女生少了贤良淑德,男生缺了高大威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超女’、‘好男儿’的中性造型获得了那么多大学生‘粉丝’的拥趸。从这个角度看,即便是舞台上中性化的扮相和表演,也有值得我们关注甚至研究的地方。”
 这种角色可所以被轻易混淆的情况,源于两性在现代生活中面临所处环境以及社会分工的同质性的提高。换言之,“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干到的事情,女同志也一样能干的到 (《毛主席语录》)”那么,又如何不同了? 如何一样了?现代社会发展到如今这种细致复杂的地步,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以一种显著的生活实践就可以划分社会形态的的时段了。当今处事,不光凭勇,也不能仅靠智,还得将从来在社会分类中都被撇在画外的“情”(可否也称为直觉或本能)字请回来。如果还想套用过往的分类法,那么我们就要说,世界如今的社会形态,可以是既有狩猎和农耕方式的父系性质,更兼有原始采集方式以及其现代高级表现形式的母系社会倾向的性质。不是吗?在游戏中的“狩猎”、提供集群电脑伺服的网上“耕作”(Web Farming)以及各种方式和意图的情报“采集”,都仅仅需要一根小手指大小的力道就可以完成。加以主要是男性祖先发明的各种“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与工具,现在不是男女都可以做得很好?而且由于细致、耐心以及天生情商巨大,有时女性的适应性更胜过男子哩!如果再流行一些所谓“研究”成果,什么拔一毛而可复制自身,多少年后女人可以实行单性繁殖,等等,那么男性的出路何在呀?连配种都省了。又没有什么东西以人为食,那这雄性动物连“以身饲虎”的肉鸡、肉牛、肉猪的功能都难于实现。这世界还要男的何用?!看来男性的命运已经开始 “听天由女”了。再如果女人们,要么迷上同性女要么迷上假阳具的话,就连在男人身上找乐子都免了。那岂不真是“百无一用是男生”了吗?     由此观之,就完全可以想象一个没有男人的世界:劳伦-巴考尔但没有鲍嘉,希拉里-克林顿但没有比尔,没有斯塔斯基或哈奇。这并不是一幕不太可能的科幻情景,据牛津大学著名遗传学教授、《亚当的诅咒:一个没有男人的未来》一书作者布莱恩-塞克斯说,这可能是真实的一幕。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遗传物质领域的权威人士,塞克斯经常被请去调查犯罪现场的DNA证据。他的研究小组目前正在破译一本人类的DNA图谱。塞克斯说:“Y 染色体正在退化,而且我相信它将会消失。” 12.5万年后男性消失?   Y染色体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的,有了它,胎儿就会发育成男孩。基本上,刚开始孕育时,人类的“模板”是女性,但Y染色体在受精几周后进入,造出男孩。塞克斯解释说:“在遗传上,男人是由女人改良而来的。” 

    但和其他染色体不同,Y染色体不能自己修复,而且它将在大约12.5万年后完全消失。塞克斯解释说:“每一代人,1%的男人会有一次突变,突变让他们的生育能力减少10%。”和多数染色体不同,Y染色体不会成对穿越世代,所以永远不能照着模板自行修复。缺陷永远得不到修复。塞克斯认为:“如果继续照这样一代一代发展下去,最终将不会有任何起作用的Y染色体。” (人类Y染色体将会完全消失 传宗接代将受威胁(图))     但是,我们又为什么要说,是男性作茧自缚的始作俑者、挖了个坑再将自己往里埋?且不说(倘若你信圣经的话)假使男性当初不感觉寂寞,那么上帝何由要抽肋造女,而平白生出后来这种种烦恼;也不说为什么要受自己的一根肋条的诱惑而偷食禁果,而令自身万劫不复。更有甚者,“没有男人,女人生不了孩子”这句话,过去可以这样说,但这并不代表着将来。也许不久她们将不再需要男人的精子,男人的染色体,男人的任何东西。
以至于在未来时空里,作为男人,或许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女人为了她们自己的娱乐决定让我们继续活下去。比如流行音乐,抑或是舞蹈。我们擅长那个。(2009.4.9)

人的漫长性旅程:性别差异只在一瞬

2010年03月21日 02:22  新京报

  男女之别看起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它却让科学家们大费脑筋。关于性别发育,人们进行了无数的研究,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懂,而性别也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简单的黑白两色,颜色的调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还有些人则处于某种“中间地带”。下面,我们就看看一个人是如何从精子和卵子成长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的。

  1 决定 性别差异只在一瞬

  母亲的体细胞里含有“XX”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卵子,所以卵子中都含有X染色体;而父亲体细胞中含有“XY”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所以一半的精子中含有“X”染色体,另一半含有“Y”染色体。如果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就会形成含有“XY”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出意外的话应当发育成男孩;反之会形成“XX”染色体,不出意外的话应当发育成女孩。

  所以,子女的性别是父亲的精子决定的,在精卵结合的那一瞬就已经决定了。此前有一些研究发现母亲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后代的性别产生影响。但美国肯塔基大学生殖生物学博士后刘璟表示,现在还没有控制女性身体选择含有某种性别基因的精子的能力,所以自然受孕的情况下,生男生女还是要靠运气。

  在这个阶段就有可能出“乱子”。有时候,科学家会发现“XY染色体女人”或者“XX染色体男人”,其中有的是基因混乱造成的。科学家发现,在Y染色体上有一种决定性别的“SRY基因”。它和别的基因一起工作,让细胞“制造”出男性的生殖器官。但有时候因为基因漂移,X染色体上也带有SRY基因,于是就出现了一种“XX男”。“XX男”拥有睾丸,但因为他没有Y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所以男性的第二性征难以发育。还有一些著名的病症,比如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性染色体比一般人少一个,只有一个X,这种病人会表现为发育不良,女性特征不明显;与之对应的克林菲尔特综合征则是XXY男性,会表现出部分的女性特征。更罕见的情况是一个人体内既有卵巢也有睾丸,数种遗传问题可以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2 推进 一次漫长的旅行

  在受精之后大约6周的时间里,男性和女性的胚胎都是一模一样的。在胚胎里,卵巢和睾丸是以相同的组织“制造”的。在6周大的时候,则开始出现男女生殖器官的区别。胚胎是根据什么来“决定”这个区别的呢?在第六周里,XY染色体中所包含的男性基因会和别的基因合作,让细胞像“做花卷”一样把睾丸从原本是微小皱褶的组织中“做”出来,而女性会相应地产生卵巢。

  女性胎儿的卵巢则从中间向下移至尿道和输卵管附近,以确保卵子不需为受精长途跋涉。男性睪丸下移的距离较远,甚至离开身体落至阴囊中。为什么睾丸要走这么远呢?这是因为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但量多质佳的精子却必须在低于体温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所以睾丸要搬家到身体外面。由于睪丸必须移动相当长的距离才能落到阴囊,也使得精索绕成一个大圈。这会使得精索上方的体壁变薄,假使有段小肠从该处捅出,便会造成各种类型的疝气。

  那么,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就在身体下端形成睾丸呢?这跟我们人类漫长的演化史有关。美国演化生物学家舒宾在其《你是怎么来的》一书中解释说,人类生殖腺开始发育的位置,与鲨鱼、硬骨鱼类及其他脊索动物相似,起初形成于较上方靠近肝脏的地方,然后才发育为生殖腺。成年鲨鱼及硬骨鱼类的生殖腺仍保留在肝脏附近,或许是其祖先为了便于精子在体腔内部发育。所以,睾丸的漫长旅行和疝气其实反映了人类演化的历史,即我们过去是鱼类。

  3 差异 同一源头 分道扬镳

  睾丸一产生就开始“工作”。在新生的睾丸分泌的男性激素的影响下,男性的内外生殖器官开始产生。在第9周的时候,胎儿的外阴区域看上去完全是一模一样,因为它们都是由同样的“材料”制成的。之后区别越来越明显。

  在大约11周的时候,男孩的“小茶壶”已经相当明显,而到20周时,女孩才看起来像个女孩。刘璟表示,在胚胎阶段,母亲身体里分泌的激素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很多污染物也会起到类似激素的作用,导致畸形。在出生之后,睾丸和卵巢的活动大大减弱,在出生的3个月之后停止分泌激素。弗洛伊德说,这三个月的 “婴儿性腺分泌期”产生了“婴儿性欲”,之后进入“性欲潜伏期”。在此之后,和性发育有关的腺体受到抑制,人类开始了漫长的儿童期。

  随着性激素的分泌,到了11岁之后,重要而麻烦的“青春期”开始了。刘璟说,人的基因中包含有“时钟”,可以激发青春期的来临,此时下丘脑发出信号,让受到抑制的腺体重新开工。在促性腺激素等激素的影响下,男性睾丸发育成熟,开始产生精子;而女性的卵巢发育成熟,开始产生卵子。同时,男女的身高体重都有了很大增加,第二性征也发育成熟。

  刘璟说,除了人类,其他哺乳动物也有青春期。青春期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男人”或者“女人”,从而进入让人爱恨交加,丰富多彩而又寂寞难当的成人世界。

  【链接】

  假如阴阳“不调和”

  两性畸形,英文叫“intersex”,指人生下来之后兼具两性的特征。这种混合可能是基因层面的,也可能是同时具有男女的部分生殖器官。不过,现在在英文世界里,“intersex”一词被认为有歧视的意义,替代这个词的词汇是“性别发育紊乱”,简称DSD。

  DSD有很多种类型,其中有两种最常见,一种是“性别模糊”,比如有着女性外生殖器,同时有着长似阴茎的阴蒂;另一种叫“5阿尔法还原酶缺乏症” (deficiency of 5 alpha-reductase),患有这种病的人生下来看起来是女性,但到青春期时却会出现男性特征,普利策获奖小说《中性》的主人公卡尔就患有这种病。

  美国生物学家和性别理论家安妮·斯特林(Anne Fausto Sterling)曾经提出,人类存在五种性别,而非传统观念里的两种。这五种性别分别是:1、男性;2、女性;3、男性假两性畸形(有睾丸,同时男性特征不明显或有女性特征);4、女性假两性畸形(有卵巢,同时女性特征不明显或有男性特征);5、真正的两性人(同时有睾丸和卵巢组织)。不过,性学专家爱丽丝·德莱格(Alice Domurat Dreger)并不同意这种分类法,因为它武断地把人分成“男性”和“女性”,认为其他的都是“畸形”,其实情况要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