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徐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36:48

漫步徐汇

 

在商贸繁华,车水马龙,林立高楼中点缀着高耸佛塔、巍峨钟楼、宏丽教堂、欧亚寓所……位于上海市区南部的徐汇区,不仅是现代发达的商业区,更因它在中心城区中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闻名。没有来过上海的游人也许不知道上海的徐汇区,但不会不知道徐家汇,更不会不知道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墓地和遗迹。

徐汇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唐、五代、宋时属华亭,元明清时属上海县。古镇龙华在唐代,乌泥泾在宋代已形成集市。至元代,龙华街市已初具规模,明洪武年间,乌泥泾已形成西南水陆重镇,许多文人学者相继托足于此。四百多年前,徐光启在此建农庄别业,繁衍生息,族人甚众。因肇家浜、李从泾、蒲汇塘三水汇合徐家,故名徐家汇,后延伸为徐家汇。

著名教授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他可算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上海人。”“如果要把上海文明分个等级,最高一个等级可名之为徐家汇文明。”徐光启是将中西文化、科技、教育融为一体的中华第一人,由于他身体力行,使徐家汇一带成为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汇点,更由于当年徐汇区的中心街区曾一度成了法租界,达官贵人和中外名人纷纷在此修建别墅公寓,使徐汇区成了上海市民心目中的“上只角”,使大量的文化、建筑在这儿汇流。区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区级已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102处,遍布徐汇区北面的近2000多幢近代优秀建筑群,区域内国家、行业博物馆和纪念馆以及私人收藏馆20余个。另有4个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

徐汇在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徐汇区独特的人文景观。按照徐汇区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分布特点,可分为五个相对集中的区域。首先是以徐家汇为中心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徐家汇南面的光启公园花木葱茏,绿树成荫,走过石牌坊,两侧齐整的石人石马,迎面是尖尖的十字架,映衬着绿草茵茵砖砌围护的圆冢,这就是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的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祯五年(1632年)徐光启当上了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久,又加太子太保衔,入文渊阁。徐光启学问渊博,实际经验丰富,对农业、天文学、数学以及水利、测量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里取得了重要成果。他编著的六十卷《农政全书》,是明末一部农业科学的巨著,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合译的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的著作。

徐光启墓历史上曾几经损毁,几经修缮。200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徐汇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次年6月再次对徐光启墓进行修复,同年12月竣工。本次工程恢复了二十世纪初的华表、小河、神道、牌坊、石羊、石虎、石马、翁仲、十字架、托山等墓地建筑。

徐光启墓的西面是一座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典雅古朴的明代典型第宅建筑——南春华堂。该堂原为三进,今仅存仪门、头进厅堂及西屋2间、东屋1间。仪门门楣正面砖刻篆书“视履考祥”,背面砖刻行楷“克洽雍熙”。南春华堂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原处凌云街道梅陇路,始建于明弘治末年,距今五百多年,系明代张姓显宦告老所居。为了抢救历史文物,徐汇区文管办在2003年6月将其迁址光启公园西面,进行易地保护。整个工程于同年12月竣工。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西方传教士始在徐家汇陆续建起一群完整的宗教、教育、科技文化和慈善事业设施,其中包括天主教堂、圣母院、大小修道院、徐汇公学、观象台、藏书楼、博物馆、画馆、印书馆、杂志社等,至二十世纪初,此地成为全国第一处近代西方文化对外传播如此集中的辐射点和华东地区规模如此庞大的天主教教区。

这座碧瓦重檐,描金镂花,气势雄伟的建筑不是宫殿,它是声名远扬的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南洋公学。它创办于1896年,是中国最早的理工科大学之一。南洋公学的创办得益于洋务运动的发展,盛宣怀是该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学校原设外院、中院、上院三个分院,分管小学、中学、大学三阶段的教育,是当时中国最科学的教育体系。还有体育馆和总办公厅。先前的图书馆今已作为校史博物馆。百年校龄,曾有多少能人志士从这里开始他们的宏图大业,和着乱世一段段风起云涌的变迁,展露多少英雄气节。

 

巴洛克式旋涡装饰窗楣,孟沙式屋顶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其主体叫崇思楼--今天的徐汇中学。它建于1849年,定名于1850年,是我国西洋办学的第一校。学校专司培养神职人员及法租界公职人员。2003年,徐汇中学崇思楼被徐汇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身处林立的高楼之间,徐家汇天主堂却比任何高楼都能让人觉得,自己与天空的距离如此接近。这也许要归因于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双尖顶砖石结构建筑风格。

徐家汇天主堂又名圣依纳爵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教堂。它建于1910年,座西朝东,高五层,砖木结构。两座哥特式的钟楼狭长瘦削,塔顶的十字架悬于一线,其天机线的尖锐更加凸显天空的辽阔。

教堂内有楹株64根,雕花圆形束柱,上接拱券,心型拱门重重叠叠,似乎刻意保持与人心理的距离。徐家汇天主堂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葡萄牙建筑风格的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最早的宗教图书馆。1897年耶稣会在现址建起了这幢二层楼的藏书楼。一二层设计思想和风格截然不同。一楼书库主要存放中文古籍线装书,其设计思想取自《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语。二楼书库设计思想取自于罗马梵蒂冈教会大藏书楼。其布置风格除梵蒂冈外,全世界绝无仅有。藏书楼内存有自16世纪以来出版的中西文书籍约20万册,全国各省地方志19000余册。并保存我国最全的一套《申报》和各国著名百科辞典。徐光启十一世孙徐允希,十二世孙徐宗泽都曾主持过藏书楼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徐家汇商业中心的确立和漕溪北路的拓宽,徐汇区人民政府处于对历史的负责,精心设计使徐家汇藏书楼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872年8月,耶稣会责成高龙盘在徐家汇建一座“与耶稣会相称”的观象台,1873年8月,徐家汇观象台建成并座落在现在的蒲西路221号,是我国沿海第一座观象台。当时,上海公布的气象预报数据均出自于此。同时他们还将天文观察和气象记录编成杂志,在上海出版并寄往欧洲。

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观象台在2003年均被徐汇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江路上有原上海特别市政府旧址。这是徐汇区第二个历史文化文物古迹集中地区。

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将上海定为特别市,并选择这里作为特别市政府办公地,并在这里诞生了大上海发展的宏伟规划。1932年市政府迁至江湾,又将此作为海道测量局办公场所。抗战期间,这里又曾是伪市政府的办公机构。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假三层建筑,清水红砖外墙,其建造年代大概要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

由于有了这座特别市政府办公楼,其周边就应运而生了一些政府机构,外交大楼就是其中之一。

建于1936年,现为中山医院主楼的原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今复旦大学医学院1号楼,原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建筑也是与这些政府机构相配套的公共设施。

2003年,上海市特别市政府旧址被徐汇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地区是徐汇区第三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集中地区,这里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龙华地区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著名历史建筑龙华寺、龙华塔和龙华革命烈士陵园都在风貌区内。

龙华寺位于龙华镇上,相传建于三国东吴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龙华寺有双绝,其中一绝是“百年牡丹”,是咸丰年间从杭州东林寺移植而来;另一绝则是曾被誉为“沪城八景”之一的“龙华晚钟”。钟楼高三层,楼顶悬有清光绪年间铸造的青龙晚钟一口。钟高约2米,直径1.3米,重约5吨,音色浑然。年年新春,都用那积满尘埃的清越呼喊,为人们布道,那来自佛境的108声问候。

与龙华寺遥遥相对的龙华塔曾被誉为沪上的宝塔之冠。相传是东吴赤鸟年间由孙权建造,塔高40.6米,七层八角,砖木结构,供有藏西竺康居僧会所请得的五色佛舍利。

 

龙华烈士陵园于1995年7月1日对社会开放,其纪念馆于1997年5月28日开馆。龙华烈士陵园占地285亩,建有纪念、瞻仰、碑苑、遗址、烈士墓、就义地及地下通道,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陵园的东北端的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又称“二十四烈士殉难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过去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的秘密刑场,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遗址区内保留了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门楼、军法处、刑讯处和男女看守所。

1990年10月,江泽民为龙华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丹心碧血为人民”,邓小平为龙华烈士陵园题写园名,1991年2月,陈云为龙华烈士纪念馆题写馆名。

 

华泾地区是是徐汇区第四个历史文化文物古迹集中地区,这里聚集了墓碑馆等文物古迹。

“松郡之布,衣被天下”。为松江府乌泥泾取得如此美誉的,是我国元代杰出的纺织革新技术家黄道婆。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就是现在的华泾镇,自小被卖作了童养媳的她,因为不堪虐打,出逃到了海南,并从当地黎族人那里学会了先进的纺织技术。黄道婆返回故里,改革落后的纺织工具。乌泥泾所生产的布匹从此驰名南北。

黄道婆死后,乡亲出于对她的敬仰,筹款建造了黄母祠。黄母祠为六架梁五开间歇山顶建筑,是一座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俭朴的园林。

在黄道婆墓旁,是徐汇区人民政府出资新建的黄道婆纪念馆。03年黄道婆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开放,馆内用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的各类纺织工具和棉纺织品,其中不乏民清时代的珍品。纪念馆开放仅半年,就接待观众达1.5万人。

 

邹容墓位于华泾镇的建华村内。邹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志士,他自称是“革命军中马前卒”,积极参加各种反清革命活动,还组建了同盟会,留下了《革命军》等名篇。1905年,他受到清政府和上海租界当局的迫害,死于狱中,年仅21岁。

 

肇家浜路以北、陕西南路以西、长乐路以南、华山路以东徐汇区4.4平方公里上聚集了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留下的2000多幢近现代优秀建筑群,房屋建筑面积551.8万平方米, 其中汇聚了不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住宅,是徐汇区第五个历史文化文物古迹集中地区。其中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庆龄故居,是一幢坐落于淮海中路的近代欧洲独院式建筑。屋前有花园草坪,28棵百年樟树雄立草坪周围,终年苍翠。假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白墙褐瓦。故居一楼是客厅和餐厅,客厅北墙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墙则挂有1961年毛泽东探望宋庆龄时的留影。就在这间朴素大方的会客厅里,宋庆龄曾经与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会晤。如今那些关系家国天下的会谈早已散去,只有那些在《宋庆龄文物馆》里陈列着的珍贵礼品,隔着岁月的光芒,依旧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伟大女性和一个国家的沧桑经历。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

从宋庆龄故居步行百米便是武康大楼。大楼结构属文艺复兴式公寓大楼,从西侧面看,就象一艘船。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曾在此居住。

 

黄兴旧居也位于武康路上。黄兴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1917年,袁世凯窃国,黄兴义愤弃职,闲居于此。

 

位于淮海中路1517号的盛宣怀住宅,是一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园洋房。

 

离盛宣怀住宅不远,有出版界的元老张元济先生。他就居住在1285号的上方花园内。

 

与上方花园毗邻的是新康花园。它建于1934年,属西班牙建筑风格,宅后有庭院,植有雪松。颜文梁、袁雪芬都曾经居住于此。(要注明是什么任务)

 

汾阳路79号原来是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官邸。这是一幢带有18世纪欧洲城堡样式的建筑,是法国鼎盛时期文艺复兴建筑样式的典范,它拥有长长的双抱露天大石阶楼梯和细部的浮雕,追求水平的线条和严谨对称的构图都展现出设计者高超的设计水平和对文化深厚的造诣。

就在这座官邸,曾有多少高跟鞋和晚礼服欢聚他们一时的得意。而今,那些过往的动荡和喧嚣都化作对艺术的端详。汾阳路79号现在是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在汾阳路45号内,有一幢西班牙式花园住宅。花园占地达1.7公顷,在上海实属罕见。住宅窗间有螺旋形柱,阳台有绞绳开铸铁条,西班牙特色鲜明。该宅原是海关税务司司长官邸。而当时中国海关均为洋人把持,入住于此的,也皆为洋人。直到抗战时期,丁贵堂接任税务司长一职,这幢奔放洒脱的别墅才迎来了它第一位中国主人。

 

丁香花园始建于1862年,相传曾是李鸿章幼子的居所,是上海第一座西式花园。建筑主体为英国式乡村别墅,配以中式园林。主楼敝廊和局部山墙面具有英国殖民建筑风格,底层遮阳板的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的金钱图案。园林内龙盘虎踞,琉璃瓦龙墙蜿蜒曲折。龙首长啸,正对未名湖上八角亭顶的凤凰展翅,一派龙凤戏水、意气风发的景象。

 

太原别墅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样式。这幢有着老式壁炉的花园别墅,拥有孟沙式的屋顶和拿破仑头盔式的老虎窗,还有城堡式圆锥形屋顶,庄重而又神秘。1945年,美国特使马歇尔将军入住于此。翌年,国共谈判破裂,马歇尔将军无力回天,只得遗憾地离开。1956年,太原别墅改为太原宾馆,专司接待高级贵宾。不知当年马歇尔将军的卧室,又有多少举足轻重的人物居住。

 

修道院公寓位于复兴路62号,虽以“修道院”命名,却与清寒禁欲的修道生活毫无关系。这里曾是英国绒线商人的豪宅,尔后又成为老上海殷实家庭的居所。整个住宅由一幢两层和一幢三层建筑组成。每幢每层均有两个居住单元,有3室、4室、5室多种房形,其外观和室内装潢皆为西班牙式风格。如今这里是湖南路街道的办事处。

 

国际礼拜堂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平面为L形,可容纳700余人,属哥特复兴式风格,外形简洁,外墙红砖砌筑,沉实稳重。堂内设备齐全,有暖气,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建于1925年,当时由于在沪侨民人数逐年增长,那些虔诚的基督教徒的信仰无以寄托,便集资建造了这座教堂,后来又因参加礼拜的多为外籍教徒,且来自不同的教派,所以取名为“国际礼拜堂”。

 

桂林公园秉承了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传统布局手法,园内小桥流水,叠山立峰,楼台掩映、曲径通幽。这里曾是上海流氓大亨黄金荣的私人别墅,1953年收归国有之后,因多植桂花而得名。

 

在徐家汇公园里有一幢欧式小楼,这里曾经是百代公司亚太区的总部,拥有中国最早的录音室。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是明星的汇集之所,梅兰芳、周信芳、周璇、冼星海、……都曾在这里录音。聂耳也在这里谱就了《义勇军进行曲》。如今,小楼周围的厂区已幻作波涛绿柳,小楼里开出了法式餐馆,烛火轻曼,只有小楼的底层,留出了属于老式留声机的一隅,那些曾经红极一时,持续着半个多世纪的音乐被封锁在老唱片的缕缕纹理之中,静静地缅怀属于它们的那个时代。

漫步在徐汇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仿佛走在一条五色的长廊,让您时时感受定格的历史和文化的氛围,让您从不同的视角,得到永载千年历史遗产的宝贵启示。遗憾的是,一些珍贵历史文物没有避免不幸的遭遇:土山湾——中国近代西方艺术教育的发源地、博物院、印书馆……已永远失去它的历史身影。为了避免历史悲剧的再演,我们要百倍珍惜这历史的馈赠,世代传承这历史的风景。让宁静与繁华并存、传统与现代互动、古韵今风交相辉映,牵扯着一代代人无尽的思索,激励人们走向文明昌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