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以何为基点 - 内容 - 徐汇教育信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22:04
教师专业化:以何为基点
作者/来源:孙阳春    发布时间:2003-12-01
为什么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人同样能够当老师,甚至当得也很好?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作者从“基点”的角度入手,分析“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澄清教师专业“被替代”的深层原因,确立教师专业化的真正基点,值得一读。
教师专业化是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专业”被替代的现象屡屡发生,使得教师专业化不断面临这样的质疑:“律师和医生的专业,具有独特的专业领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他们作为一种专业是毋庸置疑的。而教师却不一样,许多没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人同样能够当老师,甚至当得也很好。如此一来,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体现在哪里?而既然不知是否可被替代,又怎能说教师的职业是一门专业呢?”对于这个疑问,必须给予深刻的回答,为此,笔者试图从“基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教师“专业”被替代,传统归因不具说服力
教师被替代现象虽频频出现,但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仍不令人信服。原因在于:
当前人们把“为什么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人可以当教师”这个问题的原因解释为目前教师工作中有大量的“问题”存在,诸如教师的学历、专业研究意识、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等方面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才会有许多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担当教师。对于这种归因,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固然存在,但是把原因归咎于存在的“问题”上,这对于解决本篇开头的疑问来说,是表面的、笼统的、没有深度的。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如果“问题”成为原因,就会使专业化有双重评判标准之嫌。同样是一门专业,医生和律师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难道没有出现“问题”吗?作为一名律师有没有职业道德不高尚、处理案件不成熟的时候?作为一名医生有没有出现过医疗事故?但是,通常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对医生和律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态度是:首先,他们作为一种专业是无需怀疑的;其次,他们的失误和缺点是专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能逐步克服。而为什么单单教师的专业性,时时受到质疑?这像本文开篇时所提出的疑问那样,难道对待同一个问题人们刻意采取了两套标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结论只能是“问题”的存在不是,最起码在不加分析之前不是“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人也能当教师”的原因。
如果“问题”不是原因,“教师专业被替代”现象的分析就必须深入下去。人们对待两类专业中存在“问题”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据此分析,当前人们在判断律师、医生等职业的专业性时,已经有了判断事物性质的主要标准,才会把“问题”的存在看作是相对于主要标准的次要方面,才会忽略“问题”的存在;而在判定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时,由于没有找到决定教师职业性质的主要标准,才会笼统地把责任都推归于“问题”上,所以才会出现表面看来同样都存在“问题”,却对“问题”采取两种不同态度的做法。可以肯定地说,教师“专业”被替代,是因为现实环境中教师“专业”的立足点发生错位,而若要教师专业不被替代,就必须找到什么是教师专业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立足点,这样即使有“问题”出现,也不会动摇教师的专业地位。由此,“基点”问题便凸显出来。
二、教师专业被替代,真正基于何因?
分析教师专业被替代的原因,必须从“基点”的角度展开。一方面是由于从上述对传统归因的剖析中,基点问题已自然而然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点理论自身的特性。基点,一般意义上理解为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最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该事物不能被其他事物代替的基础。教师专业化的基点是指教师能够作为一门专业而具有不可代替性的支撑点与立足点。从基点的角度来阐释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某些疑惑,可以从理论上排除众多因素的干扰,使“教师专业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问题更加明朗化。
那么,目前教师“专业”被替代,真正基于何因呢?总的来说,“教师专业被替代”是因为人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放在了“学科知识”上。把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放在了发展教师的“学科知识”上,这样就使教师“专业”被替代现象产生了。将“学科知识”确定为教师发展的基点,就使教师“专业”被替代现象的产生有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首先,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传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上的差异,并不存在像医生和律师的专业那样,如果不从事这项专业的人就对其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的现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会成为每个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基本的、必备的素质,他们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素质中有差异的部分,更不会成为专业之间不可替代的立足点。所以,如果把“学科知识”作为支撑教师专业基点的话,那么,任何一个接受过普通教育的人都可以当老师,都可以成为教育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自由地担当教师“专业”。
其次,由于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很大一部分地区仍处于师资匮乏的状况,因此对教师只有量的要求,在质上的要求较低,只要能够具备教授各学科基本知识的水平就可以了,至于在教育学科、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尚没有硬性的要求。这就更加为大批没有受过教师教育的人进入教师队伍提供了现实的环境。
三、教师专业化,基点的明晰与确定
教师专业基点的重新确定,只有在分析和弥补传统定位的缺失的基础上进行,才具有说服力。从上述教师专业被替代的现象分析,笔者认为把“学科知识”作为基点是对教师专业特殊性的蒙蔽,缺失了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的维度。也就是说,把“学科知识”当作教师专业的基点,是从所有专业一般的专业标准演绎而来的,这样一来,就缺失了“教师专业的特殊性”维度,无法使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中的特殊性知识得到凸显,而这部分知识恰恰在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把“学科知识”当作教师专业化的基点,蒙蔽了教师专业的特殊性。这正是对当前教师专业基点确定的失误所在。所以说,只有全面阐述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内涵,才能够使教师专业化的基点明晰化。
基于此,笔者认为,直接把“‘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专业的基点较为妥当。
首先因为,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大体上包括“教什么”和“如何教”两类,学科知识属于“教什么”的范畴,而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教育的实践知识等的知识都属于“如何教”的范畴。后者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时代对教师要求的发展,以“‘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专业的基点的表述,就可以以其无比的开放性囊括这些发展性的变化,使教师专业的基点不僵化、不过时,永远具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专业不可替代的基点,是由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以培养人为天职,处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和研究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原理,从而掌握培养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知识;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也必须掌握如何将知识更好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即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说,教师专业的特殊性要求以“‘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作为基点。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和教育实践知识等“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比重远大于学科知识的比重,而且这种趋势将随着教师专业的不断成熟而加强。所以说,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而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教师专业的标志性基点。
至此,本篇开头的疑问可以基本解决。用学科知识来代替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以部分代整体、“舍本”而“逐末”,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人人都能当教师、教师专业可以随意出入、代替”的现象,只有确立以“‘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专业不可替代的立足点的观念,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本文的意义就在于否定了教师“可替代论”的观点,重新确定了教师专业化的基点,力图使大家明白现阶段出现的某些“教师专业被替代”的现象只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明白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循着合理的方向去做点事情,缩短进程,早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