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及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7:23
作者:黄全安 重庆市万州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适应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实施网络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深刻变革。
二.研究的意义
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服务,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因此,教育部决定加快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教育消费,促进教育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都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对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研究与评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通过对网络教学的研究,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一次革新,它代表了现代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方向,较大程度地激发了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变被动式学习为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网络教学有利于发挥优秀师资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
3.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结合,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但同时也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与学观念的变革,而且要有学习方法重新适应的过程。
4.实施网络教学,有可能缓解教学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矛盾,是顺应当前教学改革趋势的有效形式,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也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网络教学与远程教学的相互促进,一定会加快了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
5.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实践表明,网络教学虽然是对传统教学的某种挑战,但更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力促进,两者日益显露出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关系。
6.网络教学在师生中将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7.推进网络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一要积极探索,规范管理,边实践,边总结,成熟一门,推广一门,不搞一哄而上;二要加强授听合一的"一对一"多媒体教室建设,尽力克服师生交流不足的局限;三要鼓励授课教师参与制作电子教案,促进脚本写作、教案制作和上网授课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案水平;四要推进教学平台和其它各类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五要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和教材建设。
8.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实施网络教学,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我们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网络教学的同时,将学校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探索、研究网络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施,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开展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研究的重点是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目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前景的调查研究。
2.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
3.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4.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
5.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研究。
6.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7.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8.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9.如何培养教师和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问题的研究。
10.如何设计好网络教室,完善网络功能,进一步优化网络教学环境问题的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努力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贯穿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2.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 :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应理解为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性的信息加工过程。而计算机网络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它是确定呈现教学材料顺序的理论依据。
4.从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来看: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进一步发展到创造性实践的过程。促使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这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指导思想。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社会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探知"和"导行"。其激趣导入、探知明理、深化导行、总结延伸等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思想进行的。这种模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传统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步骤与时间安排
1.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对目前中学课程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调查分析。
(2)对比实验比较:将高一年级12个班对等分成两个组,一个是网络教学,一个是传统教学。
(3)教育实验法: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采用教育实验法,制定实验程序、提出假设、确定变量、选定实验对象、实施实验步骤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理论探究法: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教育改革动向进行理论探讨。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1年7月-2001年11月
完善教育资源网站(http://hqa.best.163.com),它将成为我们网络教学的阵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计划,准备研究实验材料,组织研究力量. 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状态、能力水平(包抱电脑操作水平、上网时间)。
(2)实施阶段:2001年11月----2003年11月
◆2001年11月---2001年12月:实验研究的老师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深造。撰写实际可行性报告,并收集整理成文。收集整理全校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并开始制作学科的网络课件。
◆2001年12月:学校建立电子网络备课室,为网络教学研究创造条件;投资200万元的校园网的设计和宽带网的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2002年1月-2月:学校为实验班教室配置专门用于实验的电脑,对学生进行上网的培训。在已有的网站上建立学科教育资源,上传网上教学资料,建立网上检测和题库系统.
◆2002年3月-2003年9月:网络教学实施、比较、推广、资源开发。
◆2002年9月-2003年11月:交流、总结、整理研究材料,写出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六.研究的硬件及其环境
1.领导高度重视:
作为校园网建设的配套工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由冯李平校长、曾红健主任 、付国斌主任负责管理、指导和联络.
2.研究小组成员精干:
课题组长:黄全安 (高级教师 ,物理)
课题组成员:胡安书 (特级教师,拔尖人才)
晏玉坤 (高级教师,计算机)
杨志友 (高级教师,数学)
孙士平 (高级教师,语文)
付国兵 (高级教师,政治)
何声泉 (高级教师,地理)
孙益顺 (高级教师,外语)
李艳蕾 (一级教师,计算机)
郎正权 (高级教师,历史)
辛奠银 (高级教师,化学)
3. 硬件齐备先进:
学校现有电脑500多台,多媒体教室4间,电子网络备课室一个,宽带网正在安装.校园网设计已经通过.教育资源网站已经建成,教师绝大部分配置有电脑并上因特网,研究教师都能熟练开发课件。
4.实验对象:
高中2004级12个班(包括两个理科实验班),共750人,均分两组分别研究、比较。
七.研究成果预计
1.研究总结报告.
2.学科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经验性论文.
3. 建成一个集教学、学习和交流推广于一体的"三峡教育资源网"和"万中校园网"。
4.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专辑(光盘) 200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