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51:14
张倩苇  桑新民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  广州  510631
E-mail:zhangqianwei@21cn.com
摘  要: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难点问题。我们在《学习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用多元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注重学习的教育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开展动态评价;借鉴文件夹评价,创立学生电子作品集。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  学习评价  模式
信息和通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网已经普遍建立,如何使高校师生尽快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这是我国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必须着重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当前不仅迫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必须更新广大师生的学习观念与教学模式,培养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高效学习的方法与能力。然而,在当前我国高校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迫切需要在大学开设一门专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尤其是提高大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育类公共课程(而不是仅仅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的技术类公共课程),这不仅是当前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而且是世界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加快我国高校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建设,我们自1998年春季以来,我们选择《学与教的理论》(这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陈旧)作为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将课程名称改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简称《学习论》),先后在四届电教系研究生、四届电教系本科生和三届共十个系的三年级本科生中,进行了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出一整套在大学校园网络环境下组织大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新型学习模式、课程与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管理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由桑新民教授主持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于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在探索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新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个性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模式是“新学习模式”探索中的难点。下面,我们着重从探索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方面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以求得同行的批评指教。
一、           用多元评价标准取代单一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
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单一评价令天赋不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发展方向和学习行为,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没有个性。我们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从《学习论》的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与要求中可以看出本门课的教学理念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教学目的:较系统地了解和研究当前国内外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学习和培养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观、教育观、课程观、教学
观、评价观和教育研究方法的更新,并努力运用新的学习观念与方法指导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较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学习的类型与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效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为培养新一代文理兼备、紧跟世界教育信息化潮流的合格本科毕业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与要求:讲授、自学、研讨、调查研究与学年论文写作相结合,对范畴体系的总体把握与分专题深入研究结合,培养和考察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性实践能力(如读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选题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协作与交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造性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答辩能力等,尤其要注重探索在多媒体和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以上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行为、作品为基础,从多个维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我们侧重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热情和参与程度,还有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成果、收获与发展的评价,尤其要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不少同学反映通过《学习论》这门课的学习,转变了学习方式,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人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电教系99级陈榆林同学谈到:“收获最大的莫属信息检索——查找资料了。刚开始的时候,以为在图书馆借几本书便可解决问题,后来发现多借几本还是不行,便去学手工信息检索查找资料,后来通过网上搜索还嫌不够,又去学习光盘检索、数据库检索等,获取了不少很有用的资料与信息。最重要的是,通过收集资料,确确实实掌握了各中信息检索的方法,受益匪浅。”他还谈到:“一向以来,我喜欢独自一人单打独斗的学习,当一个独行侠似乎是我更乐意做的事情。然而,这门课却要求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化学习,这对我来说也算倍感新鲜的事。在这个学期以来,我们小组从定计划、做网页直到课堂分析、课堂模拟,每一项都经大家认真商谈考虑,并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协作精神由此自然而生,共同完成一个人单独难于胜任的工作。由此使我明白,很多的大事,量多任务重,不是一个人凭借坚强的毅力就可完成的,要想成功,还得学会与人协调、合作,明确分工,既让个人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大展身手,又让大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以便取得最大胜利。这里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给我予宝贵的经验。”
二、           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长期以来,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做出的,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与教学分离,学生和教师都将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误认为评价只是老师的事。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的评判。这样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
我们在《学习论》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评价模式,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教师(包括参与教学辅导的研究生)评、学生小组间互评、小组内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例如,在各小组讲授研究专题后,我们马上组织听课小组先在组内对授课小组的讲授情况进行评议,找出该小组讲课中表现出的优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发表小组意见。而且授课小组也进行自评,从中找到有待改进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在各小组评议完之后,教师综合各小组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总结性和指导性评价,肯定成绩和进步,找出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学会比较客观、公正地对他人作出评价,受到批评的同学也学会比较宽容、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使每一个学习者有可能更多地获得大量他人评价,就像照镜子一样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学生在反思、评论自身和他人的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体工作的质量,成为建设性的评论者。电教系99级的冯毅同学在总结中写道:“桑教授让我们如何去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的人生哲学课。”
此外,我们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评价工作,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学期总评时,我们要求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写出个人自我评价(学习总结),包括个人在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创造、收获,(每一点都要有依据)最后给自己一个综合的分数。学生的自评在整个总评中占30%。学生还要结合个人的情况,写一篇学年论文《学习个性和学习能力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认识自身的优势,超越自我,克服缺陷,发挥个人的创造性。99级田凡同学总结道:“我学会了‘打分’的学问,能较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对电教系99级同学的调查中,有30%的同学反映通过《学习论》的学习收获最大之处是学会认识自我、了解了自己的学习个性,找到与自身学习个性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这门课使我们懂得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
三、           注重学习的教育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开展动态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往只注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在期末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拿高分而不会学习,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这种评价是面向“昨天”的评价,没有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在《学习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随时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能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会做学习活动的主人。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还要求学生随时从多方面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不仅仅包括《学习论》的学习,还包括其它课程的学习)进行反思,每天临睡前抽出十分钟对当天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学习中的体验进行总结,做到“吾日一省吾身”。这种反思和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做到日日有反思,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结。不少学生将自己的反思日记收入个人电子文件夹中。这种学生对自己的动态评价,改变了以往盲目学习的状况,使学生能静下心来对自己十几年的学习以及现在的学习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也比较广泛,有对学习方法的反思,也有对学习效率的反思,还有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反思……这成为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份永久记录,使学生养成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有的学生在总结中写道:“要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我现在经常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四、           借鉴文件夹评价,创立学生电子作品集
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将每个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期间所做的所有工作总结整理成个人的“文件夹”,并进一步制作成个人和课题组的网上学习主页(包括学习计划、学年论文、学习体会、读书笔记、调查报告、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动画和资料库等),反映在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文件夹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可有目的、系统地逐渐将有关作品放入个人学习主页中,并可对部分内容进行更新。而且,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制作出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文件夹。学生在创建文件夹的过程中,要挑选、提炼、评价他们自己的工作样本,成为他们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积极地思考、评价他们自身的学习历史,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机会,学生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由于目前大学各门学科只有教学目标,缺少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而且教学目标都是由学校或教师制定的,要求整齐化一,这样的目标导向很难适应不同类型大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更难以激发不同个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改变这种目标模式,从2000年上半年的电教系97级及中文系、教育系、信息系、物理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的跨系选修课中,我们提出将个人和专题小组的学习计划放在个人和小组网页上,这样使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个性化。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不同层次与不同阶段的具体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即课程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与研究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间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就使学习目标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因为学习目标不仅是学习的导向,更是促进学习的动力,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评价过程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每阶段的学习研究计划。
以往教学目标都是用文字表述的,学生理解时比较抽象。在教改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运用了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创建多媒体学习主页的教学与评价模式,前一届学生的学习成果(尤其是个人、课题组和年级的学习主页)可以成为向后一届学生讲述教学目标的学习材料,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为“学习目标可视化”,并要求后一届学生必须在学习中尽快超越前一届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做不仅使教学目标变得具体、生动、亲切,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追求和确立更高的、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在学生中倡导和创造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我们深感到,这是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
通过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个性化,使学生有了目标意识,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方向,并学会依据情况的变化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在学期结束时,还要求学生对照原定计划,评价自己在哪些方面达到要求,在哪些方面未达到要求,原因是什么?以后如何改进?激励学习者自觉地为达到该目标而努力。
文件夹评价并非简单地、盲目地将学生的一些作品收集放在一起,它是与这门课的教学理念、学生观、评价观紧密联系的。学生需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收集相关的作品。
五、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在进行动态评价时,由于目前还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无法由机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加之有些涉及情感、态度、体验的内容,也无法由机器代替教师进行评价,在遇到学生人数较多时,特别是以后开展远程教学面对更多的学习者时,会给教师增加很大的工作量。仅仅看每个学生的文件夹中的作品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采取让学生互评是减轻教师负担的一种方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由于我们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两者在评价中应各占多大比重比较合适,还值得探讨。另外,定量评价中哪些指标可以量化,它们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占多大的权重,还需要探索。
从评价中我们发现,学生文件夹的质量有待提高。学生创作的文件夹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能较好地按教师要求完成,有的却内容不全。而且,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待加强。尽管我们在开学第五周给学生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及相关要求,尽管有的小组根据专题研究内容对部分院系的学生开展了调查,如大学生网络环境调查,大学生学习效率调查,教学模式改革调查等,但我们觉得研究还仅局限于调查、专题资料的收集,不够深入。另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待加强。可在每个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法,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