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39:15

+_+    发表于2010年08月18日 15:56 阅读(2)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第一个境界为“庸境”。这是钓鱼的初期,也是最低境界。此时钓鱼完全是为了图个热闹,得点实惠。眼睛都盯在“鱼”上,为得鱼利,甚至不择手段,什么厕蛆、臭蛋全部都用上了,全然不顾了风度气质。得偿所愿,喜笑颜开;一遇失手,垂头丧气。出发之前总是关心钓鱼之处是否有鱼,喜欢上鱼塘去钓。
   第二个境界为“俗境”。学钓一段时间后,渐渐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此时,能否钓到鱼倒成了次要的,兴趣完全转到了钓鱼工具的选择和钓鱼方法的学习上。此时看重的是 “渔”而非“鱼”,有人不食鱼腥而专爱钓鱼就是证明。此时选择钓点,不喜欢在鱼塘钓鱼,觉得容易上钩反无情趣,往往邀两三好友于天朗气清之日湖畔溪边垂钓。
   第三个境界为“雅境”。 此时钓鱼不仅仅是为了钓鱼,更多的是为了休闲,为的是修身养性,享受作为钓者的过程和感觉。到了钓点,不争不抢,专找僻静处下竿,日夕时提起鱼网,有鱼一笑了之,无鱼也一笑了之,听见钓友争长论短,也一笑了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应该就是这样的意境了:一位身穿蓑笠的老人在严寒刺骨、大雪纷飞、空无一人的江边垂钓,他似乎感觉不到天气的寒冷,也不在乎能否钓到鱼,更不介意世俗的人们会怎样看待他,他全神贯注地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地垂钓,默默地与大雪对语,与寒江对语,与冰层下面水中的鱼儿对语。他在观照自己的内心,在淡泊宁静从容中,默默品味人生。三种境界:一曰:为鱼而钓,即“渔鱼”,是钓鱼的初级阶段或最低阶段;二曰:在“渔鱼”已不是主要追求目标,还有多种目的;三曰:就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已达“物我两忘”的“无欲”之境了。所谓钓鱼的初级阶段,是说钓鱼人的目的,是以钓得鱼,即“渔鱼”。作为钓鱼活动的目的,钓和鱼是紧密相连的,钓是行为,鱼是钓鱼人行为的目的物,有钓有鱼才能构成钓鱼活动。人类祖先在磨骨做鱼,从原始的“渔鱼”发展到当今的钓鱼运动,单纯以“渔鱼而食”为目的的钓鱼人发生了变化。现在,以“渔鱼”为目的的钓鱼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钓鱼为生计。他们的职业就是钓鱼,其生活来源就是钓鱼,所钓之鱼,出售市场,维持生计;二是“职业钓手”。他们是商业发展特别是渔具产业迅速发展的产物。

“第二阶段”钓鱼人,其境界似乎较之“低级阶段”的钓鱼人要高些,他们钓鱼有多种目的,但主要目的不再是“渔鱼”,强调的是“休闲”、“娱乐”、“健身”。他们出钓,图一个“动”字,腿动、手动、脑动、全身动,使身体得到锻炼;又图一个“静”字,轻车简出,静坐水边,静观鱼漂,平心静气,使精、气、神得到休息,饱览绿水青山美景,使心胸得以舒展。这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总之,是为健康而钓,为快乐而钓,至于鱼获的多少却不大在乎,更不会耿耿于怀,钓得多当然高兴,钓得少也很高兴,钓不着也哈哈大笑。注重的是参与和过程,意在休闲,求乐者多,而不重利,性情洒脱,毫无“忧愁”之情状。

在当今“以人为本”和“丰衣足食”的小康社会里,这种钓鱼人越来越多了,是整个钓鱼队伍的一个相当大的多数,成为钓鱼大军的“主力”。

钓鱼的第三阶段,即所谓“最高境界”阶段,据说已达 “ 无欲”之境,钓鱼不为鱼,“钓翁之意不在鱼”,“无欲”而钓,超然物外,其“意境”已是“物我两忘”了。这一境界,比起古之韩信钓鱼为饱腹,姜子牙为“钓文王”,怀才不遇文人或隐仕钓鱼为“避世”,现在一部分钓鱼人为谋生和休闲健身等等,确实高的多了。但是,仔细思之,却又很不理解;钓鱼,一不为谋生,二不为身心健康,三不为“名誉地位”,那你为什么?如果是为“无欲”,干吗不去当和尚?他或许会说,钓鱼就是为了看鱼上钩那一瞬间,其实,那一瞬间,也是一种“欲”的表现嘛!只要是一个心里健全的人,他的任意一个行为都是有目的,“目的”就是“欲”。你去钓鱼,你的目的物就是鱼。

钓鱼,是一个过程。就目的性而言,第一种是为了解决温饱生计问题而钓鱼,第二种是为了休闲、娱乐、健康、精神宽慰而钓鱼。第三种钓鱼则“物我两忘”和“无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