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批评家的集体失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8:33

中国批评家的集体失语

羿

中国批评家丧失批评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导致了批评实质上的死亡。

真正的批评家是引领时代的思想者,而中国批评家却在时代的黑夜中集体梦呓。今天,在中国缺少令艺术家佩服的批评家,除了跟在艺术家后面随声附和的批评追星族,就是无厘头的漫骂者。

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中国艺术的悲哀。迷茫的艺术家实际上渴望批评家的指引,但中国批评家却集体失语了。

中国批评家的声音充其量是一种喃喃自语,而他们的语言之含混不清,就连他们自己都难以辨认。

中国批评家的集体失语,主要是因为没有厘清一些基本的问题,而象一条埃舍尔的龙一样咬着自己的尾巴在原地打转。

第一,中国批评家没有厘清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关于传统,多数批评家要么陷入民粹主义误区,要么无法分辨什么样的传统是有益的。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而言,接受普世价值是艺术突围的根本路径。传统,并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而是包括人类一切优秀的传统。在人类一切优秀的传统中,并不是每一种传统都有继承的价值。因此,重视传统不能等同于历史主义或复古主义,更不能等同于民粹主义。

普世价值决定了必须淡化艺术的身份感和民族性。那种强调身份感和民族性的艺术,是导致文化偏见和人类隔阂的毒素,是21世纪艺术必须超越的事物。当然,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民族艺术另当别论。

第二,中国批评家没有厘清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问题。关于现代,中国批评家过于重视启蒙理性的价值,而对启蒙理性核心的人本主义必须被超越的事实看得不够清楚、不够彻底。正是由于对人本主义认识的不彻底,同时导致了中国批评家对后现代问题认识的混乱。

人本与神本,以及祛魅与返魅,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分水岭。由于中国批评家信仰维度的缺失,即使接触到关于人本与神本、祛魅与返魅的论述,也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神本对于中国批评家是费解的、甚至是落后的,马克斯·韦伯的返魅则常常被理解为简单的神秘主义、萨满精神,或者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含混认识,使中国批评家普遍把晚期现代主义,比如泼皮、波普、观念艺术等当作后现代。当然,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误解,连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美学家阿瑟·丹托都犯了同一个错误,把杜尚之后的观念艺术等同于后现代艺术。

因着中国批评家对现代与后现代问题认识的含混,以至于在若干年前,只要谁一提后现代,就会被艺术界的人视为迂腐。很多自以为有思想的批评家认为,后现代早已是过时的东西了。而实际上,尽管是艺术界最早提出后现代概念,以超越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后现代时期,在艺术领域却尚未真正开始。

真正的后现代艺术是从人本到神本,从祛魅到返魅的回归,这必定意味着哲学艺术、观念艺术等当代艺术混乱状态的终结。

中国批评家不仅缺少创新能力,面对有价值的思想也表现出罕见的麻木。中国批评家的集体失语,已经严重阻碍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转移时代的时刻就在今天,一切不合时宜的事物都要扔进历史的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