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300断点检验及周边市场相关性分析 --平稳性检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4:58
hs300断点检验及周边市场相关性分析 [原创 2010-03-07 15:31:32]    字号:大 中 小

 

由断点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推断:

这里,我们对hs300作初步分析:数据从2005-01-04~2010-03-05,日数据。

 

通过邹氏检验:(1%)

 

通过peakfind,发现可能有两个断点,分别在:554,830点处,价格指数为3150.3,

3489.5,对应交易日为2007-04-19和2008-06-06:

 

将样本再次截为1~600, 601~900,901~1255三段:重复上面的步骤:

 

邹氏检验:

 

找出峰值:

 

非常显著的是,样本1和样本2中仍然存在断点:

分别为:2006-11-02,1497.2点,2007-10-09,5675.9点,以及2009-06-26,3128.4点。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上将样本分成了3×2=6个子样本。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这几个点的位置:

t1 = find(data(:,1)==20061102);

t2 = find(data(:,1)==20070419);

t3 = find(data(:,1)==20071009);

t4 = find(data(:,1)==20080606);

t5 = find(data(:,1)==20090626);

由下图可见:



2005-01-04 ~ 2006-11-02,指数经过温和震荡,进入了上升通道。QFII增仓新闻频出。

2006-11-02~2007-04-19,市场进入快速上涨阶段。随后,很快有5.10印花税调整,进行打压市场。

2007-04-19~2007-10-09,市场进入第三波上涨并到达顶峰。至此牛市行情结束。

2007-10-09~2008-06-06,市场高位震荡下滑,政府频唱空,外围市场出现金融危机。

2008-06-06~2009-06-26,市场进入快速下跌和修复性反弹至前期长政治和经济周期均值。政府大额组织资金出手拯救金融危机下的市场。

2009-06-26~今,市场在经济和政治周期附近震荡。

 

这里,我们还想研究一下:由高位开始下跌,市场是不是有断点存在,以及从快速下跌到企稳再至恢复基本均衡,是不是也存在断点,这样,可能更符合波浪理论的看图分析。

那么,就需要重新构建两个数据:

dataup = data(t3:t4,:);

datadown = data(t4:t5,:);

邹氏检验:

 

 

果然,从峰值到低谷,出现了我们希望得到的波动分界。

找出峰值:

从而,得到新的断点:2007-12-20,2008-03-12,以及2008-10-24。

画出右边图形:

为了更好的理解整个经济环境,此处我们增加外围行情如美指,美元以及商品指数:

美元:



 

美股标普500的走势:



 

以及CRB指数走势:

 

 

结合以上四个图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2007-10-09~ 2007-12-20,高位盘整,或第一波下跌。外围市场已经发出金融危机信号,但还不强烈。外围证券市场已经开始小幅下跌,且早于国内。美元也小幅下跌,金属则美元货币比较明显,仍然小幅上涨。

2007-12-20~ 2008-03-12,第二波下跌。这当中我们还出现了一个伪高潮,为庄家和QFII出逃提供了最后一次机会,注意,这个时候外围的新华指数机构的卖空仓位大幅增加,期货在美元最后一波的快跌下货币性质不再明显,只是小幅上升。

2008-03-12~ (2008-06-06)~2008-10-24,第三波下跌。途中识别出一个快速下跌点2008-06-06,此处国内外股票市场至此完全坠落,美元则不仅止住跌势和做完平整整理,并作为全球的避险工具,开始重拾多年未见的升势,与股市和期市走势完全相反。期货则陪同美元平台整理后,在股市下跌和美元上升双重推力下,迅速下跌,跌幅前所未有,且从动量上和持续时间上也更长。

2008-10-24~2009-06-26,市场在政府多重刺激和维系下,止跌反弹至政治经济周期均值附近。美元则完成了暂时性避险组合工具使命,有所下滑。期货则仍然笼罩在市场需求低迷的困境下维持了更长的一段时间,回补力度也不如股市,涨跌滞后于其他市场。

最后,我们观察最近的一个样本性质,以对这段时间市场环境有所了解,为投资策略提供参考分析意见:

 t0=find(data(:,1)==20090626);

data0 = data(t0:end,:);

 

再次进行邹氏检验:

 

进行ADF检验:

[H,pValue,TestStat,CriticalValue] = dfTSTest(data0(:,2),[1:6],0.05,'F');

其原假设是ARIMA(p,1,0):

 

[H,pValue,TestStat,CriticalValue] = dfTSTest(log(data0(:,2)),[1:6],0.05,'F')

H =

     0     0     0     0     0     0

pValue =

    0.5639    0.4982    0.5314    0.5405    0.5790    0.6414

TestStat =

    2.8087    3.0934    2.9496    2.9104    2.7436    2.4732

CriticalValue =

6.3871    6.3877    6.3884    6.3890    6.3897    6.3904

我们设计的6阶ADF检验结果显示,F值均不能大于5%显著性水平值,均不能显著拒绝原假设,即为单位根过程,价格是不稳定的。这在我们的邹氏检验中也可看出。

Phillips-Perron 单位根检验:

原假设为:

 

[H,pValue,TestStat,CriticalValue] =ppTSTest(log(data0(:,2)),[1:6],0.05,'ar')

H =

     0     0     0     0     0     0

pValue =

    0.4731    0.4417    0.4149    0.3921    0.3768    0.3697

TestStat =

  -10.1304  -10.6013  -11.0031  -11.3448  -11.5750  -11.6811

CriticalValue =

  -20.9595  -20.9595  -20.9595  -20.9595  -20.9595  -20.9595

由于是下尾检验,TestStat > CriticalValue,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单位根过程。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检验得出单位根性质明显,则如果我们设计OU过程(即均值回复过程),则风险较大,价格走势存在一定的动量趋势。

 

既然谈到考察动量,我们就做一个简单的ACtest,

[ACF,Lags,Bounds] = autocorr(diff(log(data0(:,2))));

 

尽管不明显,但是,很显然前几阶均为正的,并显示出近段时间的波动周期大概为7个交易日。

ACF'=

1.0000    0.0325   0.0308   0.0162  0.0076  -0.0201   -0.0441   -0.0287

 Lags'=

  0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