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润文的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9:32
2007-11-22 09:05
 

《孤独》

《画室里的模特儿》
 

《缝纫女》
 

《抚琴的女孩》

《本命年》获第三届中国油画艺术奖
 

 
《困倦的早晨》
 

《女儿》
 

《落叶的春天》
 

《梦归故里》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铜奖
 

《姿态》
 

《春眠》
 

《甘泉》
 

《女士肖像》
 

《微笑的晓雅》

《大家闺秀》

《中国女子》
 

《呓语》
 

《英子》
 

《课间休息》
 

《花园里》
 

《逆光》
 

《空间》
 

《欲望的解释》
 

《童年的游戏》
 

《出生地》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


《梳妆》

《舞者》
 

《遥望》

《镜前》
 

《肖像》
郭润文,1955年生,浙江人。
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系副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要展览有:
1989年    油画《回草原》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1年 《历史不能忘记》获广东“七一”美展银牌奖。
1993年 《痕迹》获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学术奖。《夏困》获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三等奖。
1993年获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一等奖。
1994年 《永远的记忆》获第二届中国展艺术奖,油画《失去的空间》 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5年《梦归故里》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铜奖。
1996年《失去的空间》获广东美展铜奖。油画《生存问题》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1997年《广州起义》获中国艺术大展优秀作品奖。
1999年《沉浮》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2001年《十九世纪铁匠铺》获中国小幅油画大展艺术奖。
2003年《本命年》获第三届中国油画艺术奖。
2004年   油画《艺术青年》美术文献提名展提名奖。
2005年   油画《出生地》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
2006年   广东美协50年50件经典作品奖。
郭润文:“我表现单个人物画的关注点不在一个‘肖’字,也就是说我并不想将我所表现的这个现实人物的长相、精神气质惟妙惟肖地画出来。我的绘画目的是借用这个真实的人物来体现我内心深处所积压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外界刺激所造成的,但没有一个很具体的轮廓,只能说同虚幻、神秘、恐慌、希望能联系起来。所以我的表现手法便同这些词汇挂了钩,因而传达给观众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印象。例如,在‘落叶的春天’这幅画中,我将少女嵌在一个半圆形的壁龛前,令人想起西方美术史中不断出现过的宗教画,特别是圣母画像,但我没有一点宗教意识,也不想将少女画成圣母。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虚幻,神秘的气氛,一种伤感和悲戚。承载少女如刑具般的凳子,散落四周如金属般的树叶都能烘托这种气氛。我对少女眼神的刻画,是想获取一线希望的曙光。而伸出的手指则暗示了一种非常宝贵的生命形式的逝去。......油画无论怎样发展,都应保持它自身独特的物质感和艺术魅力,否则油画就会失去那妙不可言的高贵感和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东西。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从不讳言我注意古典油画传统与油画语言的‘纯正性’。”
郭润文是典型的学院派画风,深受西方古典的影响,但他的画面从情感的处理到文化的内涵,一望便知是一个中国人画的。从人物到道具,皆具有中国特征。以女性为主题的肖像作品,以细腻写实的笔触,凸现细部与质感的手法来唤起恍若相识的依稀记忆,描绘出人物内心的表情。郭的肖像画赋予或凸现了这样几个概念:记忆、个人、人性。当各种新奇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时尚成为当代生活中重要语言的时候;当传统被忽视、被淡忘的背景下;当人们更多的以即时的或放纵的方式对待生活与艺术的今天,有这样的一些人仍在坚持着自己多年的理想,以所喜爱的写实绘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诗人一样的情怀,对制作过程的投入和对完美品质的要求尽乎苛刻,对理性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崇尚极端执着。
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独有的品味与形式感,那就是他的无处不在的痕迹空间。痕迹用油画技术语言来解释就是多层画法擦、染、刮后留在色层之中的残迹,除了增强质感外,还会形成丰富的肌理视觉意味。当痕迹脱离开具体的对象而成为独立的空间时,它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意味:一种旧残往昔、苦难不幸的意象。同时,痕迹又具有抽象的审美价值,丰富的色层、肌理、擦扫的笔触感等等,极大的增强了绘画感与欣赏价值,有人说郭润文的画耐看多在于此。也可以说,痕迹与郭润文创作语境中的深沉的人文趋向和对油画语言丰富的迷恋追求是难以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