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08:30

民族主义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再浮现出来,其背景和原因是,在国内风波和苏联东欧巨变后,有人认识到并积极献策:中国人的信仰出现了危机,局限于以前的教育、宣传手段不足以应对新的形势,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借助于民族主义以整合思想人心,增强凝聚力与合法性。

 徐友渔

 “五四”运动以陈独秀倡导的“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著称,但它同时也是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意识觉醒和民族主义感情高涨的起点。北京大学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反对政府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会条约上签字,反对军阀政府把山东权益出卖给日本的秘密条约。

 


热情的启蒙学者陈乐民先生 

 

徐友渔

 

2008年接近年底,陈乐民先生悄然地、永远地与我们离别了。陈先生和夫人资中筠均属贤德之人,对于生死荣辱早就看得很透和很淡,故亲朋好友、同事同僚,以及像我们这些弟子晚辈都没有机会在正式的仪式或场合向他告别。但是,陈先生的高风亮节、道德文章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不可磨灭的。

陈乐民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学术专长是在中国与西欧的外交关系方面。我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聆听过他的长篇发言,既为他的思想宏富、立论高远慑服,又钦佩他在国际问题研究中不局限于政治、军事、经济等表层现象而特别重视文化、历史等长久因素。在聚会中、餐桌上也有不

阅读(265) | 评论(3) | 阅读全文>>

关于“长江《读书》奖”的争议

2009-1-19 15:00:12 阅读(242) 评论(1)

关于“长江《读书》奖”的争议

 

徐友渔

 

2000年6月初,“长江《读书》奖”在中国学术界、文化界引起争论,这场争论广泛而激烈,时间持续整个夏季,而且有长效后果和深远影响。

此奖由北京三联书店《读书》杂志与香港长江集团李嘉诚基金会举办,设3个著作奖,每部30万元人民币,3个文章奖,每篇3万元人民币,奖金总计为99万元。评奖结果公布后,马上引起舆论的议论和批评,南方一家报纸的记者在报道中说:“这次奖项,引发微词的是费孝通的《费孝通文集》,汪晖的《汪晖自选集》和钱理群的《想起七十六年前的纪念》。因为费孝通是特邀名誉主席,汪晖是学术委员会召集人,钱理群是评审委员会成员。”北京一份报纸发表评介文章时使用了通栏大标题“这样的学术评奖还不是丑闻?”以及副标题“指导委员会特邀名誉主席费孝通获特别荣誉奖应该不应该,《读书》杂志执行主编汪晖获专家奖应该不应该,评委钱理群获文章奖应该不应该”。争论过程中,汪晖获奖成为焦点,因为他既是评奖单位负责人之一,又是评奖活动负责人之一,再加上他对批评的反批评最为激烈。

 


李泽厚:80年代独领风骚

 

徐友渔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中,李泽厚当得起“学界领袖、青年导师”的称号,他没有任何行政职位,仅靠自己的思想、著作而引导潮流,给一代年轻学人巨大影响。他在90年代曾说,那一代大学生都是看他的书成长起来的,这话无疑是夸大了,但应该承认,就其思想影响的广泛和深入而言,在80年代他是第一人。

李泽厚以其美学家身份登上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一部《美的历程》一面世就风靡全国,令无数读者倾倒。这部著作有独到的思想和哲理,但引起广大读者迷狂并由此引发“美学热”的,首先是它的言说方式和文字魅力。书名中的“历程”二字使得作品没有令人生畏的哲学论著面孔,而代之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