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的政经分离与北京的政治饥渴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47:12
二十多年来的两岸交往,表现出一种“政经分离”的特点。一方面是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但另一方面在两岸政治统一的议题上,尽管大陆尝试过各种对台战略,却一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种长期的“经热政冷”和似乎是无计可施的状况使北京的涉台机构和人士产生了一种政治饥渴症,渴望在两岸政治议题上能够哪怕是前进一小步:只要能将台湾带到政治谈判桌旁,尚且不论能否谈出结果,也权且算是一个成绩,能向国人有所交代。

  一、从“宁可长草”到密集的温情攻势

  在大陆采用近年来对台湾实施的怀柔政策之前,大陆曾对台湾发出过武力恫吓: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下去,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的问题,大陆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当时北京甚至通过大陆将领放话“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收回台湾岛”。然而,这种恫吓并没有起到北京想见到的作用,台湾人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反而更加偏激。

  面对这种局面,大陆不得不在发展与统一两个目标之间作出选择:是发展优先,还是统一优先?是为统一而即刻牺牲发展,还是为发展暂时推迟统一?从大陆方面来说,如果倾国之力来即刻兑现恫吓,台湾问题应当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其代价将会是极其巨大的。显然急统并不合算。而缓统未必就不能统,暂缓一时,台湾未必就会丢掉,“发展才是硬道理”。两相利弊权衡,理智占了上风,大陆最后选择了发展优先。显然,发出一种无法兑现的恫吓,或必须牺牲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和付出惨重代价才能兑现的恫吓,除了激化对立,或自陷两难,并无益处。

  随着大陆执政者换届,大陆的两岸政策发生了变化。从强硬路线转向怀柔路线,温情攻势取代了的武力恫吓。硬的不行,便来软的。武力恫吓不奏效,便祭出温情感化这一招。这种对台路线的修正,在总体上看,属于一种技术层面的改变。如果说过去那种“宁可长草”的武力恫吓属于一种急躁症,则后来的密集而急切的温情攻势也同样属于一种急躁症。两者均属于一种政治饥渴症。当年,北京在是否要兑现恫吓时作出了发展优先的选择,如今又回到了原点,试图以另一种路线,急切地达成统一目标,为此,经济上不惜代价,割让利益,政治上不惜自挪底线,一退到底。

  二、以退为进,换来得寸进尺

  多年来,大陆隔海喊话,提出过种种方案。然而无论大陆方面提出何种方案和建议,台湾方面均一概拒绝或回避。而武力恫吓又不起作用,反而激化对立。在这种情况下,大陆有人反省过去,认为过去的失误,是太强硬,不愿让步,而且没有根据台湾人的“诉求”对症下药。不如干脆以退为进,按对方的方子(拒绝的理由)抓药。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大陆乘机推出政治让步和针对台湾人过去的反对理由而对症下药的方案。以为过去将“一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绑在一起,导致台湾人的拒绝,现在我政治上自撤防线,一退到底,提出“两岸同属一中”,你总该接受了吧。谁知绿营继续断然拒绝,而蓝营则要么以“不独,不统,不武”和“先经后政”的柔性策略来回避,要么得寸进尺,提出更多要求,如“撤飞弹”、“大陆民主化”,等等,以此将球踢回大陆。大陆这才发现,原来对方根本就不愿意有“一中”!(周农建《台湾人的两岸关系共识和三段论策略》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109c.shtml)

  可见问题并不在于台湾为拒绝大陆过去的方案曾经说过什么理由,和大陆是否针对这些理由提出方案,问题在于台湾实质上要的是什么,因为拒绝的理由是可以信手拈来,并随时随意置换的。昨日是“和平框架”,今日是“撤飞弹”,明日又可以是“大陆民主化”或别的什么。

  显然,以退为进的策略并不奏效,自动弃守,换来了对方的得寸进尺。

  政治上急躁地自撤防线、一退到底,导致一种局面,即对方尚有讨价还价的空间,而自己已毫无回旋余地,以至自陷被动局面。等到对方进一步要挟时,由于自己政治上早已退到底线,无法再退,只能以牺牲经济利益或外交空间为筹码。于是为了换取对方首肯愿意考虑政治议题,尚切不论是否真的能开始谈判和是否能谈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而ECFA,FAT,国际空间的让步却已变得顺理成章了。八字还没一撇,却先割去一大块。

  政治上的急躁也向对方传递出一种错误的信息,导致台湾人自我膨胀,使之认为,原来大陆人只是虚张声势,演的是“空城计”(石之瑜《 中国的“大局”与“空城”》 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00421.shtml),北京除了虚声恫吓或讨好买乖,终究不能有所作为。原来大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原来它还是有点怕我们,不然它为什么要急切地让步讨好呢?因此台湾人有理由认为,只要台湾坚持,硬则不理,软则白吃,北京无计可施,终究会妥协。而一次又一次地得手,更使他们有理由认为,既然以往都成功了,这就证明过去的判断是正确的,何不坚持这一正确路线,再接再厉,再下一城?

  三、急者先屈,给人可乘之机

  由于急躁,以至于虽有强者之身,却行弱者之事,浪费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如关于某项经济协议,两岸有识之士都明白,一个弹丸之地的台湾市场,对大陆经济本是无足轻重,而一个巨大的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则是至关重要。如果不签署这一协议,大陆未必会有损失,而台湾则会损失巨大。显然,台湾更需要这一协议,这本应是一种“台湾急大陆不急”的局势。有如此有利的谈判条件,也本应是大陆迫对方让步,可结果却反而倒过来了,大陆急不可耐地让步,主动接受那些歧视性的、连外国人都可在台湾获得的基本待遇和利益,却排斥大陆的条款。担心人家不签?难道对方不是会死得更快?

  北京的政治饥渴症早已被台湾人看破:既然大陆急于在政治上实现零突破,何不乘机要挟,虚与周旋,玩一玩画饼充饥的游戏?于是在台湾人那里有了一种赢利模式:台湾只要间或提几次“中华民族”,间或表示一下愿意考虑两岸政治议题,尚且不需要承诺是否接受“一中”和“统一”,便可以使大陆人感动兴奋一阵子,缓解其政治饥渴症,诱使大陆作出经济和外交空间的让步。如此口惠而换来实至,既无实质损失,又轻易获得实利,何乐而不为?

  因急躁而导致的违反常理,也使对方的怀疑变得合情合理:“如此违反常理的让利让步是不是一种阴谋?”为了证明“阴谋论”是无稽之谈,证明自己的真心实意,于是继续加码,出让更多。这样,台湾人有了玩激将法的空间,得以形成第二种赢利模式:只要台湾对一种让利让步提出怀疑或恶意曲解攻击,大陆为了证明清白,让人“口服心服”,会作出更多的让利让步。既让于前,再让于后,口不惠却实至,一石两鸟、双倍收获。

  台湾原本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与大陆博弈的对手(周农建《大陆应减少对台湾认识的盲点》www.zaobao.com/special/china/taiwan/pages13/taiwan100211a.shtml)。台湾无论蓝绿执政,均以台湾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大陆的急躁却使台湾可以利用岛内的政治派别之争而玩“挟独自重”和“渔翁得利”的游戏,形成第三种赢利模式:原本的两岸博弈变成了虚拟的红绿蓝三方博弈,变成红绿各居一极,蓝居其中,台湾占了两方。红方为反绿而挺蓝,蓝得其利。红绿对立而折衷,结果又是蓝得其利。总之仍是台湾得利,因为渔翁与蚌原本就属于同一方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