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武侠的分离&武术与武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20:47:24

武术与武侠的分离

 

武术精湛高强且凭此行侠仗义的人就叫做武侠。今日,武术与武侠已经分离了,或者说是脱节了。武术保存在现实,而武侠则被保留在影视或者是文学作品中。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

  首先,江湖的逐渐消失。武侠的自由只可在江湖中发挥出来,就如鲁智森拳打镇关西,在当时看来是警恶惩奸,除暴安良。可是,如今不同了,他的这种行为已经是构成故意杀人罪了,好运就是无期,不好运就只能是一命换一命了。法制正在取代这江湖的观念,江湖中有境界作用的,在法治社会却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接着,随着经济的发展。武侠只能是转业。因为武术再高强,也不能当饭吃,武侠行侠仗义到头来还是只能落得个穷困潦倒的下场而已,多就是有了一个欣慰的名声而已。为谋得与自己武术能力相配的地位与名望,现实的武侠就只好走向银幕了。像李小龙,李连杰,洪金宝等,他们既得到了钱,又赢得了名,而且还在电影艺术中塑造了中国武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形象,引导着社会的风气。

  再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与文明趋势所使然。武侠文化仅有的中国,主流的儒家思想与武术相悖。孔子说仁是尽善尽美的,而武却是尽美不尽善的。人要向善讲仁,武的地位就被贬低了。而儒家讲的义,也非武侠中的义,这种义是是类似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东西。讲求以理服人,而非暴力手段。所以武侠在儒生中是不耻的。武术走入了非主流,武侠走到了边缘化。从游牧文明的剽悍到农业文明的柔弱,再到工业文明的文弱,到今天的接近是羸弱的地步。人是越来越讲文明了,但是体质也越来越差了。为提高人们的体质,国家不得不搞体育事业,但武术作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健身方式却始终未得到大力提倡。武术只留在了民间。而宣扬义的武侠文化因为与讲理讲仁讲法的主流文化相斥而走进了文艺领域,而非现实。

  最后就是我们社会的诚信度的下滑,冷漠度的上升。这也是现实中有武无侠的原因。尝闻制服窃贼却遭认定为窃贼,长途车年轻女青年被侵犯却无人出来伸张正义。这些事听了就觉得心寒。帮人却中了圈套,求自安只好两眼都闭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人们的普遍心理。在这些事面前,我们只有道德谴责的份,而没有出手的热心,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能是文学与荧屏上的事了。

  多羡慕李白,仗剑走天涯,潇潇洒洒,行侠仗义,自由洒脱,无拘无束啊。但是,时代毕竟变了,武侠只能在文艺上看得到了,我也只有在现实中了解学习一下武术了。

 

武术与武侠

 

古代武术与武侠往往如影随形,有武侠必有武术,但有武术不一定有武侠。

  武术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看成是杀人术,但武术的作用不限于此。武术对武者之外的人的作用是:杀与制两个。杀在于心狠手辣,不留余地,彻底消灭;制在于心存仁善,点到即止,改造他人。而武术于己来说又有两个作用:修心养性和强健体魄。修心养性是内修,控制不了修养方向,有可能修得正果,也有可能走火入魔。强健体魄是外修,倘无意外,体魄都可得以增强。

  武侠则是凭借高超的武术而行侠仗义的人。高超武术是成为武侠的必备条件,而行侠仗义则是武侠的本质特征。有高超的武术却助纣为虐,干尽丧尽天良的事的人,不算武侠;有高超的武术却在坏人坏事面前袖手旁观,麻木不仁的人,也不算是武侠;只有在具备高超武术而又能锄强扶弱,匡扶正义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武侠。

  在现代,武术与武侠却在法制化的社会中失去了应有的关联。除了在古装电影,电视剧,武侠小说中还可以看到武侠的踪影外,现实中的武侠几近消亡。今日之武侠给人的印象是,犯罪的杀人犯,违法伤人的人,好像武侠都成了黑道中人的样子。而“无论怎么样,先出手打人的就是不对”,这个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成了文明社会的共识。而武术也退化到了对己身的修养与锻炼上,独善其身成了主流,再则是表演与比赛之用。杀人与制人的功用已经不是功夫的主流。而如果警察和军队这些人是武侠的话,那么武侠就变成了国家机器了。但是他们不是武侠,武侠的本质特点是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而警察,军队只能照国家意志和程序办事,只可按法律条文执法。并非是可以随时行侠仗义的。

  这么看来,武侠不仅要有高超的武术,还要有不受法律约束而随时能行侠仗义的自由的人才可真正称得上是武侠。而现实中真有此种人存在,真是很难想象这个社会的秩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