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豫章中学校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5:05:13
南昌豫章中学校史 南昌市都市消费报
2008-12-11
http://www.jxgdw.com/jxgd/dsxfb/dlls/userobject1ai862686.html
核心提示
11月26日,本报曾报道了百年老校南昌十中的风雨历程。从本报的报道中,我们得知,南昌十中的前身是葆灵女中。那么,在南昌是不是有一所男校与之对应呢?答案是肯定的。南昌市豫章中学的前身“豫章备馆”就是一所男子学校。
和葆灵女中一样,“豫章备馆”也是由教会创办的私立学校。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不仅如此,葆灵女中与“豫章备馆”均为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
琼斯楼与长孙堂
1867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由福州传至九江,并以此为出发点,向鄂皖赣三省广阔地域传教布道。教会所到之处即致力于建教堂、学校、开医院等事业。卫理公会首先在九江开办了同文书院、桑林女书院等校,继而在南昌筹办学校,
而私立豫章中学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开办之初,只招收男学生。
1907年2月,基督教卫理公会(前美以美会)在南昌半步街福音堂开办一所小学,在礼拜堂上课,称为“豫章备馆”,当时仅有学生20余人;1909年迁校于南昌德外下河街关帝庙旁之住屋(即现下正街电厂后面),改名为“南昌高初两等学校”;1913年又从关帝庙迁至玉园街徐性大屋,学校自此成为正式中学;于1917年由经家大楼迁入现址,同时将“南昌高初等学校”名称改为“南昌私立豫章中学”,并保留原有的小学,由长孙威廉任校长。长孙威廉,美国基督教传教士。
1915年,美国退休教师琼斯女士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遗产捐出兴办教育。长孙威廉闻讯后赶回美国,并从中募得5万美元。返回中国后,长孙威廉立即着手兴建了一栋四层的楼房,并以琼斯之名命名为琼斯楼。
1935年,长孙威廉之家族集资,在豫章中学校校园内,修建“长孙堂”。至此,校内“琼斯楼”与“长孙楼”南北相对构成学校的主建筑;“长孙堂”旁辟为花圃和花园,各种花卉、参天大树点缀于校园四周和房舍侧旁,幽静异常;各种鸟类栖息林间,跳逐鸣啭,给人以鸟语花香之感。
作为一所私立学校,故收费较公立学校为高,入学者多是家庭比较宽裕或基督教家庭子女或其他慕名而来者。学生每人每期学费为10块银元,另外还有杂费住校费等。于是就有这样一种说法:“豫章的少爷,葆灵的小姐,心远的公子。”
着重英语教学
由于豫章中学是美国教会创办的学校,所以当时学校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是美国式的。英语教学处于特别重视的地位。自小学起开始学英语,中学几门主课如数理化均用英文版教材,由美国人教英语,并经常举行英语辩论会和演讲会。初中一二年级英语以口语为主,天天背诵课文,听写单词,作业一般在课堂上口头解决,到初中三年级才讲语法,同时要写短篇英语作文,每学期约写七八篇;高中以学课文为主,朗读和背诵为主要方法,同时对句型进行分析,要写英语作文;美籍教师还常邀学生至家中参加Party,用英语会话。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对英语的领悟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说到豫章中学学生英语成绩突出,历史上还曾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北伐军第二次攻打南昌城时,其中有一个杨姓学生,在学校外面被北伐军抓住了。北伐军怀疑这位学生是革命党奸细,要抓去枪毙,这学生情急之中就说了句:“我是豫章中学学生。”那些士兵不相信,这时来了个军官,他听这位杨姓同学讲是豫章中学学生,马上从身上拿出一支自来水笔(钢笔)。随即问这学生,这叫什么?英语怎么讲?那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于是那个军官还派两士兵把他送回了学校。
此外,作为一所教会学校,1924年“大革命”以前,各班都设有圣经课每周两节,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每星期日上午,都必须做礼拜;每天在全体学生集合时,必举行宗教崇拜仪式,而且要背诵圣经。同时,教会中有地位的人物还将不定期向师生讲道,以扩大教会影响。
上帝显圣的故事
虽然说豫章中学是教会学校,经费是有保障的。但当时江西动荡的政局,也给办学带来了阻碍。而抗日战争更是让豫章中学雪上加霜。
豫章中学100年的历史上有四次大搬迁,其中有三次是在抗战时期。第一次是在1937年下半年搬到九江的牯岭,在庐山大概呆了半年。1938年1月又回到了南昌,一个月后,又搬到安福。1939年初,日军进攻长沙时,学校南搬至兴国,一直呆到1946年1月。日本投降以后,搬回原址继续办学。
“学校就设在兴国县郊的新墟李家祠堂。祠堂后面的小山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前面的晒谷场足有三、四个篮球场大,院墙上留有‘扩大百万红军’、‘红军铁的纪律’等红色标语。”在豫章中学1944届学生孙邦桂的回忆录中,当时的兴国县郊一派平和景象,只有院墙上的标语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气氛。在此期间,学校发生了很多难忘的故事:1941年除夕前一天,舍友胡昌耀等人进城捎了一条猪腿回校,当时谁也不知道猪腿到底是怎么来的,直到50年后,胡昌耀才说这是他花钱买来的。
还有一次,学校来了一位牧师。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牧师说,他曾向上帝祈祷要求在他身上显圣。次日一大早,牧师边说边指着身上一块伤疤说,上帝显圣了。此时,恰好同学吴振基大腿上有一块臭虫咬后被抓伤的伤疤,吴振基便说,上帝在他身上也显圣了。这个笑话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教学仪器尽数被毁
1949年至1952年,豫章中学仍然属于私立学校。1952年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改豫章中学为公立学校——南昌三中。1953年改名为南昌市第一初级中学。1959年改名为南昌七中。在十年动乱期间,和很多学校一样,豫章中学也遭到了它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这场浩劫让豫章中学跌入了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恢复元气。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校教学瘫痪停顿。1968年12月,南昌七中搬迁至九江地区的马迴岭镇,与当地的马迴岭共大、农干校合并,称九江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是第四次大搬迁,这次搬迁对学校的破坏非常巨大,导致1972年学校回到原地办学的时候,所有文书档案、学校资料、学校校产、教学仪器、课桌椅板凳荡然无存。
直到1974年以后,学生逐年增加,数达一千余人。1979年至1981年,学生人数达到三千余人,教师突破一百人。1983年,学校力争到教育局批获经费四十万元,建盖了一幢五层30个标准教室的新教学大楼。从此结束了以往多年在破旧简陋教室上课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南昌七中又重新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1991年,经南昌市政府批准,改名为南昌市豫章中学。
12年内拿了9个第一
纵观豫章中学的历史,不管是在抗战动乱时期,还是在解放后,豫章中学的教学成绩都是一流的。
解放前,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都接受豫章中学的保送生。
此外,豫章中学的体育成绩在当时也是非常突出的,网球在十九世纪后期传入我国,1911年豫章中学美籍校长长孙威廉在家中修过一个网球场,成为江西最早的网球场。1912年豫章中学修建了省城内第一个正式球门的球场。1920年豫章中学首建我省第一个室内篮球场,让学生练习。
1995年,学校团委获南昌市优秀团组织,学校工会获省优秀基层职工之家。2003年被批准为省重点建设中学。2007年1月又被评为南昌市名校。
尤其是豫章中学初中部,成绩更是优异。1992年至2004年,该校共有9名同学获得了中考第一名的好成绩。
文/姜云艳 者 罗开怀 实习生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