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教育大师——朱敦礼校长 朗读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05:17

近日,随着2008年高考分数线及各校成绩的揭晓,论坛上关于效实风格、质量的争论铺天盖地,百年名校——效实中学在社会上的信任危机彻底爆发。此时此刻,作为一个曾经的效实人,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心目中的教育大师——朱敦礼老校长。

如果说陶行知、蔡元培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教育大师,那么,朱敦礼校长则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一个教育大师。

1982年,当我从宁波师院毕业,荣幸地被分配至效实中学时,我的心就和本文的主人公永远地联系到了一起。报到的那天,碰到几个老师我迫不及待问去何处报到?我会分配做什么工作?老师们的回答几乎是众口一词:请问朱校长,他会告诉你的。其实,那时李庆坤老师还在校长任上,但是,他已经把几乎所有的实际工作,完全交给了这位朱副校长。所以,在老师们的心目中,他就是校长。

就这样,在政教处办公室,我怀着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朱校长的到来。因为,我怀疑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效实人。同时,暗暗地猜想着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校长呢?

一小时后,朱校长开完会议来到政教处(并没有派人“传”我到校长室),很随便地与我谈了起来。

朱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根本不像是一个享有盛名的省重点中学的校长,“地方支援中央”式的秃顶、黝黑的饱经风霜的脸庞、一口“石骨铁硬”的宁波话,使他更像一位工厂的厂长。惟有那双能够洞穿人心的眼睛和干脆利落的语言,使人感到这是一位充满睿智、富有干劲的人。

朱校长是五十年代初效实中学自己的培养出来的一位高材生,由于学业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出众。毕业后便留校担任校团委书记。几年后,便担任了学校副校长并长期兼任教务主任。直到八十年代,他担任校长后,在教务处还保留着他的一张办公桌。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朱校长被“扫地出门”,调任宁波四中,粉碎“四人帮”后,他便奉调回到效实,直至退休。

朱校长是一个视效实为生命的人。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紧紧地与效实的质量和声誉联系在一起。在他的眼里,为了学校的发展,没有办不到的事。为此,他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智慧,使效实能够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宁波外国语学校”、“效实中学国际部”、“蓝天艺术团”、“白云书画社”等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却在他的手中奇迹般地获得了成功。很难想像,如果他在任上,宁波还会冒出“效实什么分校”这种碰牌子的事。他一定会据理力争,维护效实这一宝贵的品牌。

朱校长是一个爱才如子的人。只要是他认定的人才,他会不惜一切地引进他、培养他、重用他、保护他。哪怕是在文革期间曾迫害过他的人。所以,即使有人对于朱校长的工作作风偶有微词,但说起他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的故事来,却是众口称赞的。

朱校长是一个正直无私、刚正不阿的人。在他的任上,找他开后门绝对是一件傻事。曾记得效实初中第一次招艺术班的时候,就有一位副市长的女儿和一位正局长的儿子被他拒之门外。在当时也算是一件颇有轰动效应的事了。也正因为他的坚持,效实的“进口”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也难怪“出口”质量持续在全省的前列。可以说,八十年代后,效实的品牌是朱校长毕生的心血打造出来的。

朱校长是一个只讲奉献、不谈回报的人。如果说他也讲究回报,那这个回报就是效实的美誉度逐年上升,并名扬全球。正因为他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对教职工在生活烦事上就关心很少。他对教师的关心,更多地体现在事业上的信任和培养。这也许是导致他退休后遭到冷遇的主要原因。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我曾亲眼见到过,朱校长与一位副市长谈话的语气、动作、表情就像是一位省长与市长的谈话。而那位副市长的态度也非常和蔼可亲,耐心地倾听着朱校长的发言。但是,当我们大谈人性化管理以后,发现当学校的利益无法保证的时候,我们对朱校长的做法又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了。

朱校长是一个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人。在教育事业上,他用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创意,击败了竞争者的挑战,使效实长期处于浙江教育的顶峰。他的一些新点子,新思路,是我们很多年轻人自叹弗如的。当年的宁中和镇海只能是偶尔超过一下效实,但从没有被连续超越过。至于各县中就更不在话下了。在个人追求上,他以近70岁的高龄,就读北师大研究生,以弥补自身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遗憾。令我们这些后辈肃然起敬。

今天,当社会中对效实的种种批评声起的时候,不知朱校长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相信他一定能够坚强的面对,并在为新校长出谋划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