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不易 泽垂永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42:51
——陈恽治理余杭东苕溪的功绩
作者:胡泉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10-7-27    
胡泉森
在江南镇的天子岗下石阜之原,有座庙宇叫洛村庙,也叫陈侯公庙。当年为定安乡(今属江南镇)五保社庙,至今香火之盛,远涉富、新、桐,祀社神陈恽。陈恽是什么人,查旧版《桐庐县志》,他位列桐庐五名宦之一,五名宦分别是陈恽、范孝礼、姚夔、俞谏及袁昶。民国《桐庐县志》对陈恽是这样写的:“陈恽字子厚,富阳侯硕之子也。仕至黄门侍郎、征虏将军,封余杭侯。有仙术,能兴水工,尝于余杭一夕筑九里塘,不假民力。今南北乡有陈侯公庙,即恽也。”从文字看来,将陈恽写成是有仙家道术之人,不用人力,一夜筑成九里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大概也由于这个原因,建国后首轮《桐庐县志》未将陈恽列入人物传。陈恽是否应属邑内名宦或他有仙家方外之术,我们不想谈他的这个问题。但历史上的陈恽竟究是个怎样的人,他一生对人民有否贡献?作为县中后人,我们有责任还其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他确有功于民,亦可激励后人。
陈恽江南镇人,东汉熹平元年(172)任余杭令。余杭处浙西山区和浙北平原交界,地形山区、平原参半。境内主要河流东苕溪源于东天目山1271米的马岗尖,东流经临安入余杭,流长158公里,上游穿行在山地丘陵之间,呈羽状水系,河床比降大,滩多流急。在余杭流程45公里,又在余杭县境内接纳中苕溪、北苕溪之水,整个流域面积283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在10亿余立方以上。于余杭镇附近折流向北在湖州附近汇合西苕溪后,纳入太湖,为太源主要活水来源之一。东苕溪通过上塘河、京杭大运河与浙北平原河网及钱塘江相通。天目山东西走向,恰处东南季风迎锋面,所以每当雨季,天目山万山之水通过东苕溪奔泻而下,至余杭平原,不仅使县境成为泽国,也使浙北平原泛滥成灾,连杭州也累受其害。一年数次,民不堪其苦。陈恽到任后,他深入民间,了解县情。他深刻认识,要使余杭人民安耽,首在治理东苕溪。于是他亲度地形,决心以大禹治水的精神,启动对东苕溪的治理工程。熹平二年,他发民工十万,于余杭西南今中桥乡境内筑堤围湖,于洪流时以储水分杀水势。湖分上、下,沿溪为上湖,塘高一丈五尺,湖周32里;依山凿下湖,塘高一丈四尺,湖周34里,两湖共13700余亩,统称南湖。在湖西北凿石门涵,导溪流入湖;在湖东南建泄水堤坝,使水安徐而出。又在沿溪增置陡门堰坝数十处,遇涝可蓄,遇旱可泄。于余杭镇至德清县境筑横塘,总长40余公里,即今西险大塘(杭州钱塘江岸堤塘称东塘),成为杭嘉湖西部屏障。工程完工,使“束水归河,化洪为利”,发挥了有效的行洪、蓄洪、分洪、防洪效益,不仅大大减轻了余杭水患,也使杭嘉湖平原均受其利,岁丰时和,民称其德。这里我们不访赘述一句杭州西溪,西溪在汉以前为巨浸,由于陈恽等对西溪的不断治理,千百年来,逐渐使西溪淤成沼泽,不仅减轻了杭州的水患,而且得到了开发,具有了可居住性。今日杭州西溪成了与西湖齐名的风景区,使我们不能不想到这中实有陈恽之功。2008年在杭州“市民大讲堂”上,市社科院副院长周膺曾以《西溪湿地的历史与文化》为题,专论陈恽对开发西溪的贡献。陈恽治理了东苕溪后,他还将县治从溪南迁到溪北,“筑城浚濠,卫民固圉”,即今余杭镇的便是。又在溪上建成通济桥,使行旅称便。由于陈恽在余杭的功绩,余杭人称陈恽之功为“百世不易,泽垂永远”。
陈恽所凿南湖,今在余杭中桥乡境内仍有湖面6000余亩,至今仍在发挥着有效的水利作用。由于陈恽对东苕溪的治理,余杭人早在南湖之滨建庙以祀。南陈后主天嘉二年(561),朝廷敕赐庙额“天曹”,并赐祭以“太牢”(最高祀礼)。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吴越国王钱元瓘追封陈恽为太平灵卫王。陈恽还被杭州人民尊为土地神,清时杭州天曹庙即祀陈恽。对于东苕溪的治理,余杭人继往开来,代有兴工,论工之大,除陈恽外,当推唐宝应(762)间的归珧和宋崇宁五年(1106)的杨时,明成化(1465~1487)中,余杭人民建成惠泽祠,将陈恽、归珧、杨时合祀一庙,因又称“三贤祠”。在历史上陈恽概列我县先贤祠。至于陈恽故里我县江南镇有洛村庙,即为纪念陈恽的专祠,初建年虽无考,但已年深代久这肯定无疑。旧有正月迎神,及十月廿六香会,香火之盛,热闹非凡。县内除洛村庙外,另深澳黄山及横村镇杜预、龙伏均以陈恽为社神。民间有“陈恽斩蛇”故事,亦代传口碑。
陈恽非佛非仙亦非神,解放后余杭县首轮县志及城建志,均以陈恽为开篇第一人载入人物传。陈恽有德政于民,他是我县的乡先贤,他受人民的尊敬爱戴,也就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