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福告诉我们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02:59
-

黄阿福告诉我们什么

黄福荣舍身救人,这些人离他在香港的家很遥远,本来没什么关系。但在富裕的香港生活的黄先生去了青海,悄悄救人,悄悄离去。

我刚刚知道他先前也去过汶川。

我刚刚知道他一直在做着为白血病人捐助脊髓的倡导工作。

我还知道了这些年他本人就是一个慢性病患者,有肺结核和糖尿病,从事着货柜车运输工作。

我又知道港府打算授予黄先生勋章,被他的家人拒绝,家人说,宁愿福荣做一个平凡的香港人,没有去青海:“虽然福荣的行动不幸遇到今日的结果,但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及尊重他的决定。”她更表示,黄家仍会延续其遗愿,“我们今后也会延续福荣的心志,把帮助内地贫穷孩子的好事继续做下去。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黄先生因此成了香港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香港人黄福荣是雷锋那样的人——悄悄做自己内心认定了的善事,不事张扬,不在乎镜头效应,不想借举世聚焦的灾难现场彰显自己,而是,被压在了沉重黑暗的水泥板下面。

黄先生没做过相关报告。说实话,如果他做了,我也不会去听。现在我却记住了他,并因此检点自己的许多行为:爱自己的家人吗?敬业吗?对学生负责吗?对自己份内的事尽心吗?对自己的同类有善意吗?

黄先生及其家人通过他们的行为想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在心中、在行为中追求自己的至善。一个社会的至善往往是通过这样自觉地、不为外在力量左右的追求善行的趋向实现的。

我内心有种感觉,只有像黄先生这样悄悄用善行完善自己的人,他的行动才是真正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这些年来,从雷锋、向秀丽、王杰、刘英俊、门和、欧阳海、金训华到赖宁,我们实在树立了很多模范标兵,我个人将以上诸人看做圣徒或至善之人。我更相信这一类的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没有一个被放大被聚焦的机会放大他们的善行。汶川那些老师,哪一个不是雷锋?其实,没有必要放大他们的善行,因为那善行本身已足够伟大。我们要做的是,在自己心里默默延续这样的精神火种。

说到放大,最怕的是人们会将放大善行当成一种需要或工具。人们会需要某种舞台来表演。人们需要灾难事件来炫耀某种力量。因为一些表演的冲动,我们才不断看到一些人前两天还在高台上宣讲道德或反腐倡廉,今天就成了腐化堕落的阶下囚。我们才不断看到,一方面英雄模范辈出,一方面贪官污吏涌现。一方面连乞丐都节衣缩食捐款救灾,一方面大手大脚好大喜功庆典、剪彩、办大事海天海地大把撒钱。我不相信单纯的道德宣传会有益于世道人心。所谓世道,就是看这个社会怎样行事,比如节俭、朴素、真实、检点,老实。所谓人心,就是看这个社会滋育了怎样的人,这些人会怎样自觉地捍卫良知和仁善。

道德永远不该被工具化。道德是每个人成为一个和谐的人的内心需要。因此,也许有些人或者集团需要捐了款再放大报道,但对于普通的个人,捐款(无论多少)应该是一种个体的良知需要,不需要张榜,不需要宣传,更不需要排队列名次比高低。最最不需要按照职务高低分出捐献的档次和数目。除了接受捐助的合法机构的合法账目,捐助的信息应该保密或遵照捐助者个人意愿处理。

我相信捐助比赛不会有助于世道人心的改良。但我相信黄福荣先生这样的普通求善者,已经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光辉。当然,这儿讲共产主义,千万是要和斯大林的共产主义划清界限的。我想这个共产主义精神,与基督的精神,佛的精神,真主的精神,德兰修女的精神,甘地的精神,是一回事。这种精神不需要聚焦放大,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我们需要它。没有它,我们得不到做人的安宁。

因此,我还觉得要相信每个中国人起码的良知,而不是相信道德报告或宣传文件,不是去相信被刻意放大的东西,尤其不相信官腔。

多难不兴邦。多难只会让我们重新发现我们都是一个人。如果,灾难在毁灭一些东西的时候唤醒了了我们的人性,那么,世道人心因此才能获得一点儿改良。因此,我们也许会有一点点反省:人还是应该心存敬畏,不要大手大脚耀武扬威炫耀这个那个,而是明白,有许多人在受难,他们连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还都不具备呢,我们该当节制自己。比如,旱灾地区的西南父老,在这些年的富裕中,连取水的基本交通设施都没有,根本没有储水设备,几乎没有像样的汲水工具。玉树的人们,仅住着砖块垒起来的屋子,一摇就散。和动辄几千亿的炫耀相比,人们捐助的钱不过几十个亿。明白了这些,想必更多的人会发现,那些炫耀和牛逼,真该让我们羞耻!

转帖:

黄福荣青海地震救人牺牲

  香港义工黄福荣曾不顾家人反对,参加 "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义举,

黄福荣(左2)与内地志愿者合影

在"414”玉树地震时,本已逃出生天,但当获知尚有1名教师及3名学生走避不及,被压在倒塌的瓦砾堆中后,即不理危险,立即折返孤儿院救人,未几再发生余震,部分摇摇欲坠的房屋亦告坍塌,黄福荣惨遭活埋,稍后被救出惜证实不治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于黄福荣舍已救人的[3]英雄事迹,有网络称其为“伟大的志愿者”,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代表香港政府对其家属表示沉重哀悼,并表达以最崇高的敬佩。

  "512"汶川地震惨痛未忘,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昨发生七点一级强烈地震,导致至少四百多人死亡、逾万人受伤,香港义工黄福荣在救人过程中英勇殉难。

  居民超过十万人的玉树州、玉树县两级政府所在地结古镇是重灾区,因当地大部分民居都是抗震能力很差的土木结构,地震发生时,逾九成民居倒塌,未倒塌的房屋也多数出现裂缝,在余震中不断摇晃,地震还引发多宗火灾。

  地震造成州政府办公楼部分倒塌,当地最好的玉树宾馆被震裂。结古寺宾馆完全倒塌,有多人被埋,救援人员在现场听到废墟下有呼救声。其中四十六岁香港义工黄福荣,在一间倒塌的孤儿院中参与救人时,刚刚救出三名孩子及一名老师时,还有两老师待援,黄正欲回身抢救时,却不幸牺牲性命。 [2]

放弃事业做善事

  

黄福荣

  绰号“阿福”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虽身患顽疾,仍走到灾区最前线协助灾民;昨天青海大地震,他亦在倒塌的孤儿院奋不顾身救人,可憾一腔无私的热血,最终埋在一堆无情的瓦砾中。内地网民对其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敬佩,纷纷在网上留言哀悼,“阿福,你是真正的烈士,一路好走!”

  四十六岁的黄福荣,未婚,生前在港经营货柜车运输公司。 2001年,“阿福”在内地一间书店,读到罹患白血病和脑癌的“双癌少校”隋继国的著作《挑战死亡 白血红心走天涯》,对隋利用生命中仅剩的时间做善事大为感动,透过书店联络对方,结伴从北京徒步南下往深圳,宣传骨髓捐赠。 2002年1月,他再从港出发,徒步上北京为宣传骨髓捐献并为中华骨髓库筹款,更捐上自己毕生的积蓄。

  翌年,隋和其几名在内地认识的血癌病友先后离世,他大受打击,后发现自己患上肺结核和糖尿病,情绪更形低落,一度一蹶不振。直至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灾民惨况再次触动阿福的善心,坚持带病独往重灾区协助灾民。

  近年,阿福再积极参与内地慈善工作,2010年4月初经兰州抵达青海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2010年4月14日清晨地震时,该院的楼房倒塌,阿福本已成功逃生,但得悉有三名孩子和三名老师被埋,再走回灾场协助营救,据闻成功救出四人,惜救人未能自救,客死异乡。

  香港特区驻京办首席入境事务主任曾国卫表示,驻京办昨午四时许接获黄福荣家人求助,并即时联络青海当局,而黄的家人计划今日出发到当地,驻京办会派员同行并尽力提供协助;另驻京办暂时只收到一个求助个案。

中联办电唁黄福荣,并登门慰问遗属

  香港义工黄福荣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为救援受困者而不幸罹难。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获悉消息后,立即与黄福荣在港亲属取得联系,派员专程到其家中慰问,协助善后,并向黄福荣亲属发出唁电,对此事深表痛惜。

  中联办并与青海省有关方面保持联络,了解黄福荣舍身救人的详细经过。据中联办介绍,黄福荣当时在玉树一间孤儿院做义工。地震发生后,黄福荣在救助被困人员时遇到余震,被瓦砾压住。救出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彭清华致崇高敬意

  据中通社报道,中联办2010年4月15日派员专程到黄福荣家中慰问,转达中联办主任

港人黄福荣在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感动神州

彭清华对黄先生舍己救人高尚行为的崇高敬意和对其亲属的亲切慰问。

  中联办于同日向黄福荣亲属发出的唁电说,黄福荣先生作为一名普通的香港货车司机,充满爱心,热心公益,矢志行善。此次协助为玉树的孤儿院运送物资,遭遇地震,积极参与抢救孤儿院师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中联办在唁电中对黄福荣舍己救人的高尚质量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亦对黄福荣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联办表示,将配合青海省有关方面,全力协助黄福荣的亲属处理善后事宜。[4]

港府追封黄福荣金英勇勋章

  人民网2010年4月17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青海玉树县一场7.1级强烈地震,带走了一个默默无闻,在内地行善9年,向无数人奉献爱心的香港儿子;这个生命纵已逝去,却彰显香港人的善良、坚韧、博爱,彰显同胞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他常挂于嘴边的那句“自己不紧要,最重要是其他人如何”,已经昭示出香港精神与崇高的人类情怀。人称“阿福”的黄福荣,将获港府追封金英勇勋章,如获家人答允,将成为下葬表扬英勇市民的景仰园的第一人。

  香港义工黄福荣在青海大地震中,以自己的性命换取3名孩童及1名老师的生命,无私精神触动全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昨日赞扬黄福荣的爱心伟大,一直为社会服务,体现博爱精神,特区政府昨日已签发信件,向授勋委员会推荐黄福荣追封金英勇勋章,并建议将遗体安葬在表扬英勇市民的景仰园,如获家人答允,黄福荣将成为下葬景仰园的第一人。

  46岁的黄福荣,本来拥有香港一家运输公司的股份,家境不俗,大有条件舒适、悠闲地生活,但他情愿为素昧平生的人奔走。自9年前看过患白血病军官隋继国著作《挑战死亡─白血红心走天涯》,黄福荣从此全身投入公益事业,自发到内地帮人,最后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对于黄福荣为救人殉难,胞姊黄月秀说,全家人都感悲痛,但并不意外,因为家人都知道他每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必定不遗余力,不顾自己,全力帮忙,“我知道,就算再来一次选择,他还是会走这条路,还是会在自己脱险后尽力救助那些在地震中需要救援的人。”

  

黄福荣灵柩盖香港区旗

 她哽咽地说,感情上,家人宁愿福荣做一个平凡的香港人,没有去青海:“虽然福荣的行动不幸遇到今日的结果,但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及尊重他的决定。”她更表示,黄家仍会延续其遗愿,“我们今后也会延续福荣的心志,把帮助内地贫穷孩子的好事继续做下去。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回顾黄福荣的一生,黄月秀表示,他总是为别人而忙,多年来热心公益、扶贫济困,但向来低调,不需要他人宣扬。为胞弟送行的那个早晨黄月秀历历在目,福荣特意辞别80岁的母亲,全家人一起茗茶后才启程。临行时,福荣显得很兴奋,还对黄月秀说:“我找到了一家真心为孤儿服务的内地机构!”没料到这成为一家人最后一顿聚餐。

  因父亲与福荣相交数十年,阿豪自小就在“荣叔叔”眼皮下成长。他昨日透露,福荣曾在旺角经营计算机生意,及后帮助家人经营货车运输生意,至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善事,其时阿豪一家也大惑不解,不明白生活无忧的福荣为什么愿意出钱出力做义工。现在,他明白,“荣叔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

  8年前(2002年)获福荣安慰走过丧兄之痛的内地人谢银慎,他给黄福荣的信中亦言,福荣令他明白什么是奉献,他知道福荣所做的,都是希望挽救更多生命,虽然福荣从不愿把所做的事放在嘴边,但在他心中福荣永远是他的好大哥。[5]

  2010年4月,因黄福荣获金英勇勋章,如获家人答允,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英勇抢救孤儿的黄福荣本可成为第一个获安葬在景仰园的人。香港政府本来提出,安排黄福荣安葬于景仰园,但黄福荣家人婉拒,指他做善事并非为求荣誉,将与其父一同安葬柴湾坟场,与父相依,入土为安。政府表示了解并尊重家人意愿。



参考资料:

  • 1.

香港电视台新闻介绍

  • 2.

http://info.lvmama.com/a/bagua/2010/0416/86452.html

中国最可爱的地震义工黄福荣

  • 3.

请13亿人记住这位港人:黄福荣

http://leyixiaba.cn/Html/?668.htm

  • 4.

http://www.cubiczd.com/博百优灾害/280

向香港爱心义工黄福荣致以最崇高的致敬

  • 5.

港府追封黄福荣金英勇勋章

http://jun.hnce.com.cn/c/2010-04-17/17350.shtml

其家人为何坚决拒绝(转)"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20b7b0100hkpj.html" target="_blank">港府给黄阿福颁发勋章

其家人为何坚决拒绝(转)"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20b7b0100hkpj.html" target="_blank">其家人为何坚决拒绝

执着的骆驼

这些天,香港义工黄福荣(阿福)舍身救人的事迹在全国传播开来。他震前就在玉树帮助孤儿,不图名利,勉力为之,将做义工当做善的生活方式,直至失去生命。香港特区政府显见慈善心,以较高规格对待这位义工之死。港府颁发勋章,但阿福家人辞而不受。在他们看来,阿福选择做义工,并将其当做生活方式,是内心的抉择,无需用奖牌证明。若非要证明他的价值,义举已经足够。

呼应义工阿福及其理念的志愿者大有人在。地震后不久,灾民安置点就出现了包括高中生在内的志愿者,在整个救援系统中开展有序工作。来自吉林的高树友则联合了近5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运送物资到偏僻村镇。还有一支19人的民间救援队,积极搜寻施救幸存者……红丝带成为义工的标志,他们作为救援力量的一部分,做着迫切的、琐碎且必要的工作。

在此情境中,不需要申述志愿者的意义,甚至有这个念头都显得不合时宜。很容易就能发现,所谓义工精神,其实就是公义心,不是一种强加于志愿者的外在东西,而是人心自然生成和表达并转化为救人救灾的行为。总之,真正的义工精神无需刻意组织,拒绝导演和宣示,不浮夸,只做事。义工与人重叠在一起,是为真正的志愿者境界。

义工阿福被周围人视作“至善之人”。他不喜欢炒作,比如做一点点事就到处去报告,而是觉得简单点才好。当然,不必将阿福奉为义工的典范,想必他也绝不会同意这样的推崇。不过,从阿福及其他籍籍无名的义工那里,确实能感觉到假若不用“义工”这个词来概括,就会发现这些义人的血液中流淌着某种近乎信仰的东西。

与其说社会需要志愿者,毋宁说社会需要这样的义工精神,它最好浸染各个阶层,成为风气。震灾发生后,各种各样的募捐很多。深圳有位卖艺老人两次捐款,虽然数额与集中的大宗款物无法比,但这种精神本不是数额能衡量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土壤,或者令其无法维系,向社会寻求善款就无异于缘木求鱼。那些灾区义工的身影,昭示坦然而沉默的行动者,其中意蕴值得用心品味。

无法一一言及震区的义工群体,他们在灾难的环境里做隐忍且艰苦的工作,想必对义工精神有着优先发言权。无论如何,赞美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要耽于赞美,就把我们和他们割裂开来,好像做义工只是部分人的事情。其实,我们也可以成为他们。或者说,我们和他们本该是一样的人。震区救援该有他们的位置,就像每个人的内心都该有公义的位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