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文学的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21:47
纳粹文学的特征

——读《纳粹德国文学史》札记

贺卫方

纳粹文学的旗手戈培尔

 

第一,   谴责以往的艺术,追求内容与形式上与传统之间的清晰界限

照约斯特的说法,魏玛共和国的戏剧除了“女人的内衣裤、色情、酗酒、精神病态、堕落、物质主义和偏见”以外,再没有别的货色。他的意见很有代表性,所以纳粹相信,1933年是打扫剧坛、清除腐朽、迎接新生的大好时机。戈培尔在1933年4月6日指出:“精神腐烂的时代”已经结束,重建的时代就要开始。

 

第二,   对领袖的膜拜和歌颂

【海涅克的】“表现德国人的工作的戏剧”《内罗德》……这出带合唱的剧作落入的那些俗套人所共知:工人的团结一致解决不了经济问题;对工作权利的要求也影响不了劳动者与资本家的传统关系。只有领袖的出现才使“矿山的烦恼”隐去。

 

不过,纳粹戏剧里却很少见对于希特勒本人直接的歌颂。

 

第三、敌我分明的模式

《德国的愤怒》的主题与高斯的“体育剧场“的主题相似,就是第三帝国即将出现。从场景效果上看,此剧显然脱胎于《浮士德》和表现主义戏剧。国社党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按照“非友即敌”的模式展开,此剧也不例外。和摩非斯特与天使争夺浮士德一样,尤林格也安排了一个邪恶的灵魂跟一个善良的灵魂争夺德国人民的未来……

 

第四、煽动对于敌人的仇恨

 

第五、鼓吹牺牲精神

……这部小说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则是在吁请人们加入希特勒青年党,特别是向年轻且不谙世事的工人和共产党员发出了直接的呼吁。影片被吹捧为表现了“德国青年的牺牲精神”,而青年又代表着德国的未来。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党,他们就可以摆脱黑帮堕落、无望的生活,甩掉无产者悲惨的境遇;就会感到获得了解放,就会有一种为民族共同体、为德国效力的责任感。

 

第六、追求场面上宏大的效果

 

里奇:《纳粹德国文学史》,孟军译,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