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致歉声明”是权力高压下的蛋(南方都市报 2010-4-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0:10

周俊生专栏:“致歉声明”是权力高压下的蛋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2008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4-17
作者:周俊生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媒体思想 之周俊生专栏

    4月14日晚,因刊载《证监官员陷落》一文而卷入是非漩涡的《证券市场周刊》在其官网发布一份致歉声明,称“本刊所掌握的情况与事实不符,不能得出文中证监官员陷落等一些结论。对于此文给有关主管部门和当事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本刊诚恳表示歉意。”但是,该刊主编、主编助理和该文作者都表示了对这个致歉声明的不认可,而且骨干团队已经表示将以辞职表示抗议。一份以《周刊》名义发表的致歉声明,却得不到编辑部同仁的承认,其间的诡异不难拆解。只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幕后,如同资本市场上的内幕交易一样见不得阳光罢了。

    《证券市场周刊》的这篇报道,其发端是前不久被央视揭露的证监会工作人员李莉涉嫌内幕交易一事,记者通过调查获得了一系列证据,认为除已经被举报而至今未被处理的李莉以外,还有更高级别的证监会官员涉嫌不当行为。比如,证监会基金部官员接受监管对象上投摩根基金邀请前往欧洲四国考察。针对这一新的指控,证监会于4月15日再度作出了回应。较之首次回应很干脆地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李莉和她的亲属有买卖股票的行为,这一次则说李莉的母亲和其婚姻存续期间的丈夫曾经开设股票账户从事股票交易,违反了相关法规。至于出国考察之事,证监会表示没有用基金公司的钱,但也承认公务之余考察团也参观了当地的一些景点。

    我们姑且认为证监会第二次回应说的都是真话,但至少透露了两点:第一,证监会工作人员的亲属炒股确是事实,第二,证监会官员借考察之名出国游山玩水也是事实。显然,如果没有相关人员和媒体执著举报和追踪,这两个事实都会被隐藏起来。如今,证监会一方面动用公权力要求有关媒体自毁招牌,承认报道与事实不符,另一方面又像挤牙膏一般承认了举报和报道的部分事实,其间的尴尬已经毕露纸上。

    《证券市场周刊》的致歉声明,只能证明失去监督的公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却不可能证明证监会的清白无瑕。当权力高度膨胀而缺乏有效制约的时候,证监会同任何一个权力机构一样,必然成为权钱交易的乐土。近年来发生在证监会内部的一系列腐败案件已经证明,由于证监会的权力在高度扩张的同时,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证监会内部的权力寻租并不少见,以前发生的王小石案就是一个铁证。为了达成个人的私欲,证监会与其监管对象已经产生了太多的共同语言,接受宴请或出游,成了证监会工作人员的家常便饭,在行业内部甚至已经产生了“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的效应。在央视曝光李莉事件以后,证监会的第一次回应一推了事,现在第二次回应也仍然难以消除市场更多的疑问。资本市场是一个利益高度纠结的领域,如果缺乏了对监管者进行对等的强有力监管,监管者必然会逐渐与被监管者走到一起,寻求他们的共同利益,从而使资本市场的监管全面失陷,使市场沦为一个充斥内幕交易、充斥尔虞我诈的奸诈行为、对世道人心起到严重腐蚀的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正在这里,监管者的失职已经使中小投资者失去了最后的保护屏障。证监会由于多年来通过对指定所谓“信息披露指定报纸”的颐指气使,从而养成了无视舆论监督的作风,甚至不惜利用职权打压举报,打压对其进行质疑的媒体,《证券市场周刊》的这份致歉声明正是这种高压权力所产下的一个蛋。很显然,如果按照证监会这两次回应所希望达到的效果,证监会内部的腐败行为就会被成功地掩盖起来,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秩序将受到公然的践踏。

    应该提醒证监会的是,中国所有的媒体不可能像目前的证券专业报纸一样全部归入证监会的囊中,利用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披露的高额收益也不可能将媒体全部收买下来。即使《证券市场周刊》因骨干团队集体辞职而可能改头换面,但媒体对证监会的监督并不可能因此而全线溃败。新闻媒体的“扒粪运动”将使自我监管缺位的公权力始终置于公众监管之下,对证监会来说,这种来自外部的监督虽然会使有关官员不舒服,却可以保证证监会这个国家机关的干净,使它能够有效地行使起市场监管的职能,保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http://gcontent.nddaily.com/0/91/091bc5440296cc0e/Blog/25b/c5d21b.html  坐井观天推荐:李莉门牵出证监会更高官 原基金部主任可能涉案(东方早报 2010-4-13) 媒体就李莉事件发表致歉声明 记者不满集体请辞(第一财经 2010-4-15) 《证券市场周刊》核心团队将辞职(南方都市报 20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