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银行市县支行的定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18:05
字号:【大中小】
摘要:随着人民银行职能调整以及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民银行特别是市县支行的机构定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根据调研成果,对人民银行市县支行的现状进 行分析,认为市县支行是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央行的终端机构和神经末梢,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以充分加强,以利于市县支行在维护金融稳定 上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民银行;市县支行;职能定位;现实考量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9-0023-03
人民银行市县支行是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发挥它们的作用,关系到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然而,自从监管职能分离后, 三年来人行市县支行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履职过程中仍面临哪些困惑?应怎样进行定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最近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市县支行进行深入的调研,并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对目前市县支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以冀寻求市县支行发展的新途径。
一、人民银行市县支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监管权力分拆所带来的失落情绪依然存在。自2003年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后,市县支行的发展前景一直未能 明朗化,职能作用的发挥也比较被动,部分干部职工的工作状态较为低迷,尤其是受“无权作为”和“无力作为”等思想所困扰,这些消极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市县支 行的开拓创新。事实上,单从职能的增减来说,金融监管职能拆减后,人民银行同时又增加了反洗钱和征信两个新的职能。再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 银行法》(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上看,法律仍赋予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中拥有十多项金融检查和处罚权。从 某种意义上讲,人民银行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在质的方面更加强化。因此,人民银行职员要站在宏观的战略角度,及时调整思想观念。
2.权威力度不强劲,对人民银行地位、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有所偏差。从历史上看,人民银行一直都肩负着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尤其是 1983年确定人民银行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后,人民银行主导金融的地位更加凸显,在金融领域及公众的心目中享有较高的权威性。但自从银监局设立后,人民银行 基层行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指挥棒调度失灵。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的一些通知或意见,开始漠视,由人民银行牵头召开的联席会议,按惯例一般 都是一把手出席,但现在多数只派副手或助理参加。对人民银行开展的一些专项检查,也主动配合不够。二是公众对人民银行的作用模糊。以前公众知道人民银行是 各金融机构的“主管”,一遇到纠纷或疑惑等问题,往往找人民银行协调或咨询,但现在由于人民银行不再具体监管金融机构,公众对人民银行的协调能力开始质 疑。原本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与企业和个人的业务联系就比较少,再加上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反洗钱及征信管理等重要职能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故对社会 的影响力较弱,以至于公众对人民银行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
3.工作重点不突出,工作主线有所迷失。“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曾经是人民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一主线来展开,这 一时期人民银行市县支行的工作重点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那么现在工作的重点是什么?至今市县支行对此还比较茫然,有时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工作重点 多元化,把大部分的资源和精力都向非业务性工作倾斜,无形中淡化了工作的重点。
二、人民银行市县支行定位的理性选择
人民银行市县支行如何定位,应取决于其内在的职能和自身的比较优势等因素。众所周知,人行市县支行是人民银行总行派出的最基层的终端机构,是 我国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小川行长曾说过:“维护金融稳定是央行的天然职责”,[1]所以市县支行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金融稳定。再加上市县支行正处在城 乡的结合部,是金融监管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许多民间借贷、标会、农村资金互助会以及地下钱庄等无序或非法的“体外循环”,多数发生在乡镇一级。人行市县支 行作为一线工作的机构事实上成为了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沿阵地,如果主动放弃或收缩这一阵地,意味着给金融风险拉开了口子,将会后患无 穷。
人行市县支行能够定位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沿阵地,相对于其他机构,有诸多的比较优势:
1.行政优势。一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人民银行自1948年成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规章制度由单一的发行、会计、出纳等逐步过渡到种类齐 全的制度体系。现有综合管理类、内部审计类、会计结算类、贷币政策类、信贷统计类、金融监管类、金融研究类、外汇管理类等八大类,几千种规章制度。[2] 二是完善的硬件设施。50多年来人民银行在库房、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及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投入大量的资金,办公和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随着科技 的进步,人民银行逐步实现了办公现代化,OA系统、电子行务系统基本普及。三是精干的人才队伍。人民银行自1983年履行央行职责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 史,期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及实际工作的磨砺,在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造就了一批既精通本职业务又有扎实理论功底,且年富力 强的务实型业务骨干。
2.区位优势。目前人民银行拥有1800多个市县支行,几乎覆盖了全国各县域。[3]正是这种区位优势,使得市县支行对金融活动中的“风吹 草动”,能够作出快速反应,并能机动灵活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而如果人行市县支行缺位,就有可能对一些突发的金融风险,由于信息失灵和路程遥远,错过 最佳的处置时机。
3.资金优势。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具有“最后贷款人”的优势。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基本上依赖吸收公众存款,故在资金运用上,受流 动性的制约。而人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货币发行、财政性存款及存款准备金形成,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任何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一旦出现“挤兑风波” 时,最后的“买单”者,只有人民银行。也正是由于人民银行具有“最后贷款人”的资金优势,才使得人民银行在公众中享有极高的信誉。
三、人民银行市县支行加强职能定位的对策建议
人民银行市县支行要固守住前沿阵地,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顺势而为,建立起科学的运作机制,使职能作用的发挥能够达到最大化。
1.增强信心,塑造央行新理念。要深入贯彻学习《中国人民银行法》,深刻领会其内涵,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的性质、职责与法律地位,充分发挥人 民银行职能作用。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人民银行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作为人民银行干部,要有央行宏观意识,大局观念,通过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央行文化来塑造央行新形象、新理念,不断提高央行地位。
2.充实基层力量,增强支行的实力。强调人行市县支行的重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近几年来,大部分市县支行基本没有人员增加,如果扣除 调出、退休和自然减员等因素,人员是逐年减少的,因此如按照目前岗位设置各职能部门,一人身兼多岗现象普遍存在。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作为“前沿阵 地”的市县支行,其肩负的任务也会愈来愈繁重。因此,有必要充实支行的力量,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分配,应有意识给市县支行予充分考虑。
3.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当前,“维护金融稳定”实际上就是人民银行的工作主线,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人行市县支行的工作 重点。市县支行必须紧紧地围绕这一“工作主线”来开展工作,要压缩非业务性工作。上级行应有意识地减少非业务性工作,对非业务性工作主要以柔性指导为主, 多留给市县支行机动的余地。年终量化考核时,对非业务性工作和业务性工作要区别开来,不可“一刀切”,业务性工作可有硬性的考核指标,而非业务性工作应只 是作为一种参考。这样可以给市县支行更大的弹性空间,使支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业务性工作。
4.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人行市县支行要提高履行新职责的能力,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做 法:一是在培训内容上要有所侧重,多进行实务操作型培训及基础岗位的劳动技能型培训。二是在培训对象上要区别对待,不能简单以行政级别来划分,要根据岗位 性质的特点来分级培训。三是在培训方式上要灵活多样。既有脱产培训,又有以会代培;既有专题讲座,又有经验交流;既有国内学习,又有国际考察;既有本系统 的挂职锻炼,又有跨系统的选派;等等。总之,要保障每位员工享有培训的权利。
5.完善制度保障,拓宽操作平台。一是保障货币政策在基层传导中的有效性应尽快完善的相关制度: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要重新修改并赋予新 的内容;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制度,要增设一些风险等级警示;金融监管协调制度,要明确规定协调的范围及相关责任;政策效应检查制度,要把信贷投向和信货结 构作为检查重点。[4]二是构建本辖区金融安全网应制定的制度:安全性与流动性的检查制度,要确定具体内容和处罚标准;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管理制度,要逐 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洗钱行为的认定制度,要规定一些可以运用的甄别手段,以利于对“可疑交易”进行追踪认定;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监测制度;等等。以上这些 制度要在履行过程中,根据新问题、新情况不断进行补充和修改。
参考文献:
[1] 周小川.金融稳定是人民银行的天然职责[J].中国金融,2005,(22).
[2] 2005年金融规章制度汇编[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 2005年《中国金融年鉴》.
[4] 王自力.尽快建立以再监管为基础的金融协调机制——《金融调研》文集[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