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锦:煤矿灾难的“暮四朝三”(南方周末 2010-4-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3:45

电子报 >>南方周末>>第1365期

【公民巡视】煤矿灾难的“暮四朝三”

作者: 张作锦 2010-04-14 22:14:09 来源:南方周末

历年来大大小小的矿难,有多少奇迹发生过呢?所以未雨绸缪,把钱花在刀刃上,那才是真正的“抢险救难”

山西王家岭煤矿的“透水”事故,经过十天的抢救,受困的153人中居然有115人生还,除了已证实亡故者外,其他人也还有获救的可能。

前年“五一”长假,朋友开车带我去山西游览。沿途屡见成串成串的运煤卡车在公路上奔走。我当时心想,“劳工节”这天,那些劳工们没有休息,吾辈却以他们之名享受了分外的福利,好生惭愧。

早年我在台湾报纸当记者,曾下过煤矿矿坑探访矿工的工作情形。除极少数较具规模的大矿,一般矿坑,通风不良,温度极高,矿工除短裤外,几全身赤裸,汗流如雨下,佝偻在极小的空间挖掘煤块。坑里照明不佳,只见他们帽上的小电灯如磷火般闪烁。如谓人间有地狱,这儿庶几近之。内地曾有报道,一个死刑犯逃脱,隐名在矿里做工,最后他出来自首,表示宁愿被枪毙,也不再下坑受罪了。

日本殖民台湾时,为了争取战争物资,支援前线打仗,台湾煤矿都过度开采,迨至光复后,安全检查制度不健全,安检官员常与煤矿业主勾结,纵容不合格的煤矿继续作业,结果灾变迭生,动辄死亡数十上百人。舆论大哗,认为这太不文明、太不人道了。政府乃严格执法,一方面司法单位对有过失的官员和业主判以重刑,一方面行政当局对不合格的矿坑吊销执照。台湾煤矿业,才走上正轨。

矿工为社会底层的弱势人群,他们多居山区,无其他谋生能力,不管多危险的矿坑,也非下不可,每次想到他们,心中常觉凄楚。这倒不是笔者多么富有同情心,盖“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实际上,西方人也不例外,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在此之前的1759年,他就写成了《道德情操论》。他认为,如果没有同情心,就没有正义,道德就无由产生。也许依斯密看来,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生命都没有意义,“国富”何为?

国内外舆论有赞扬这次王家岭煤矿救难是一项“奇迹”。奇迹不是平白来的,它的背后是3000名抢救人员的冒险与辛劳,是20台水泵日夜不停抽了近20万立方米的积水,是冲锋舟和蛙人的上阵,是153辆救护车和大批医护人员集结现场……比起人的生命来,这些劳力、物资加上其他社会成本,当然都不算什么,但无论如何它是成本。这些成本,如果早先用在改进矿坑设备、增补通报系统和加强安全训练上,是不是事故就可不发生了呢?所谓“奇迹”是难得一遇的,历年来大大小小的矿难,有多少奇迹发生过呢?所以未雨绸缪,把钱花在刀刃上,那才是真正的“抢险救难”。《庄子·齐物论》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寓言,讲一个养猴人喂猴子吃干果的故事:“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煤矿灾难,无论是事后抢救,还是事前防治,都要付出成本,那就看我们在朝三和暮三间的选择。最应该记得的是:事后抢救不仅是花钱,还要赔上矿工的生命和他们家人的眼泪。

(作者为台湾报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4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