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致命弱点:缺管理经验缺知名度(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12:06
中国、印度和俄国等所谓新兴国家市场的跨国公司近年来的国际扩张活动令人瞩目。西方国家的一些评论认为,未来的微软和通用公司一类的世界超强将从他们中诞生,但是目前还早,因为他们还有一些致命的弱点要克服。
下一个微软和通用或出自新兴国家
《新闻周刊》记者Jeffrey E. Gaten报导说,今后10年,国际性企业等级体制中最大的变化,将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崛起。像中国的华为、印度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nfosys、和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南非的SABMiller都已经是规模庞大的国际企业。而且,目前这股势头还仅仅是刚起步而已。

图:新兴市场管理公司总裁安东尼·阿格塔米尔预言未来的微软和通用电器将很可能产生于新兴国家(资料图片)
新兴市场管理(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公司的的创始人兼总裁安东尼·冯·阿格塔米尔(Antoine van Agtmael)就在他将于今年1月初面市的新书《新兴市场世纪:一个新一代世界级公司如何赢得世界》(The Emerging Markets Century:How a New Breed of World-Class Companies Is Overtaking the World)中说:“如今那些家喻户晓的大公司,不论是IBM、Shell,还是Sony公司,都面临着江河日下的未来,而下一个微软和通用电器公司出现在新兴国家市场的可能性,要比出现在现代化国家的机会要大。”
新兴跨国公司面临更困难环境
尽管他们前景美好,但是,这些新出头的跨国企业很可能在2007年面对艰巨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如今已经取得的成就是相对容易的:利用了全球经济成长势头强劲、利率低、贸易关卡放松和这些公司采取更为关注于本国市场的市场导向政策之机,这一切都有利于他们冲破本土企业的局限,扩张他们的国际市场。与此同时,美国众多公司由于被公司出现的内部丑闻等问题困扰,由于违反政府规定而引发的商业丑闻和对投资风险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也使得新兴公司因此而受益。
但是,在安然案过后5年,美国企业渐渐开始恢复了动物的生存本能,对国际扩张的注重,重新达到了一种史前无例的高度。所以,对那些新兴公司来说,现在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他们不论是在管理、品牌意识、文化敏感度,还是西方经商规定都与发达经济市场里的大哥们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公司国际化的困难所在
《新闻周刊》的报导认为,中国的新兴跨国公司要获得进一步的国际发展,须注意以下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公司国际化的难度非常大。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在支持像中国石化这类天然资源公司在国际上的扩张,政府采取了资金倾斜的政策,并向还向愿意与中国公司签订合同的国家提供慷慨的资金援助。但是,对其他公司来说,例如,竞标收购美国家用和商用电器公司美泰克(Maytag)公司失败的海尔,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从管理的深化、对国际经营策略的理解,以及在国际上缺乏品牌知名度等。
事实也证明,迄今为止,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向海外发展的努力,都黯然收场,像电子业界龙头TCL集团公司收购法国汤普生(Thompson)公司和阿尔卡特(Alcatel)公司旗下部门的行动就失败了。其他如汽车制造商奇利公司或者上海汽车制造厂都因为自己意识到尚缺乏在成熟市场竞争的能力,而推迟了他们打入美国或者欧洲市场的时间。

图:联想IBM握手,力求达到双赢。(资料图片)
在收购外国公司的中国中,领头的公司是联想集团,她于2005年5月以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手提电脑分部,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的电脑制造厂商。这家中国公司具有了细心谋划的策略性收购的所有优势,包括从IBM公司处获得的详尽的经营管理的协助。另外,他们还与其他大型私营公司合作,在重要的关键职位上聘用了外国经理。他们已经把国际总部设在北卡州的州府各利(Raleigh)市,并规定英文为公司的正式语言。
但是,到目前为止,联想的成功尚非板上钉钉的事。联想在美国的营运一直在亏损,在美欧市场上的份额也在步步下滑,被戴尔、惠普和其他同行抢去了不少地盘。为此,联想只能一反初衷,进行大规模裁员。如果,以联想曾拥有的如此众多优势,尚不能成功,那么,投资者在评估其他中国公司国际化前景时,应该是万分谨慎小心。
印度公司正过分自信
印度公司要国际化,同样面临与中国类似的问题。印度目前是处于野心勃勃的强国的掌心上。印度拥有的核能力,她在作为美国抑制中国的力量的重要性以及欣欣向荣的经济,给予了这个国家数世纪来从未有过的信心。但是,印度公司正处于过分自信的边缘上,特别是在与外国企业进行大型合并交易上如此。
2006年的头9个月里,印度公司外国收购案达到了破纪录的112家,总价值高达72亿美元。在2006年全年,这个数目多半会超过160亿美元,这将是 2005年的3倍。印度公司大都受益于政府在今年年初取消了外资直接投资的限制,放宽了本土的经商规定、低利率和走势不断升高的股票市场。在印度各行业中,汽车零件、拖拉机、制药和IT业走在国际化扩张的前列。外国资金也源源涌进南亚次大陆。
但是,印度公司是否具备完成大型海外收购的能力呢?他们能否在高利率或者其他恶劣的经济环境下竞争,以及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管理深度与海外的大型国际企业竞争呢?

印度最大的集团公司塔塔公司的董事长拉坦•塔塔(Ratan Tata)(资料图片)
值得关注的公司,是印度最大的工业和科技集团塔塔(Tata&Sons)公司,同时它也是印度主要的CDMA移动服务供应商之一,该公司的经营涉及许多行业,从钢铁到饮品,总共多达十几个行业。塔塔已经打入欧美市场,并计划在越南、印尼、南非、巴西、阿根廷和伊朗等国扩展自己的疆土。两个月前,塔塔钢铁厂以95亿元收购了英荷钢铁生产商(Corus Group PLC)。英荷钢铁是欧洲钢铁业龙头,钢产量是塔塔的3倍以上。上个月,一家巴西公司投出更高的价码,为两家公司的竞标大战设好了舞台。
如果,塔塔这次失败,他们肯定会另外寻找大的猎物。但是如果他们赢得竞标,他们将创下印度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记录,并一跃成为全球第6大的钢铁公司。不过,本收购案也会使塔塔另外背上50亿美元的债款,迫使他们对欧洲的分部进行裁员。就连塔塔自己的官员也在说,他们的公司利润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到达塔塔钢铁厂现有的水平。塔塔多半会成功,不过,随着而来的则是重重的压力。
问题是,其他印度公司很可能会开始效仿塔塔的做法,但是,他们却没有塔塔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如果,任何一家知名印度公司走错一步,就很可能会在市场上掀起一股“逆流”,普遍产生对印度公司信赖度开始透支的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