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千里纪行(四):甘州肃州成陇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1:31
当初汉王朝在河西置“四郡”,其中有张掖郡、酒泉郡;大唐王朝在河西设“五州”,其中包括了甘州、肃州。甘州即张掖,肃州是酒泉。今日之甘肃省,就是以甘州、肃州各取首字而得名,算起来有1000 多年的历史了。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甘肃军司,驻所甘州,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至清时,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移治所于兰州,从此,甘肃成为一个独立的省区,兰州成为甘肃省会,至今未变。又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简称陇。可见,甘肃之于甘州和肃州,渊源颇深。
(一)
西汉置“河西四郡”,张掖为其一。张掖,张腋,是取“张国之臂腋,以通西域”之意。至唐又设甘州,是因此处有一泓清泉,水味甘美,为“河西第一泉”,因泉而得其地名。
说张掖,不能不说一座山,就是今张掖所辖山丹县城东南 50公里处的焉支山。焉支山是河西走廊中国古老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乐园,是这一带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焉支山或胭脂山之名由此而来。
别看焉支山东西长只有三十多公里,南北宽也不过二十公里,主峰却高达3970米,是河西走廊中段仅次于祁连山的一座独立山脉。由于祁连、龙首两山屏障在焉支山的南北,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霍去病兵出临洮,越焉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哀叹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河西走廊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焉支山闻名遐迩。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封祀天下名山,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命人在山上建造宁济公祠堂,并镌刻了《大唐燕支山宁济公祠堂碑》。碑文描述了燕支山的盛景:“连峰委会,云蔚岱起,积高之势,四面千里”。山中苍松翠柏,溪水潺潺,云蒸雾绕,蔚为壮观。盛唐时称焉支山为燕支山,是边塞诗人吟诵作赋的题材。李白、王维、芩参、韦应物、杜审言等都有诗词歌赋,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焉支山迷人的壮美画卷和边塞儿女保卫边疆的英雄气概。到了明代,又在宁济公祠堂周围建成了多处殿宇寺观,山中寺庙佛道并存,香火不断,成为当地的一大胜景。
焉支山下,拥有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说起来,山丹办马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年,汉王朝征服匈奴、收复河西后,即利用焉支山和祁连山之间碧树丰茂的天然大草原,屯兵养马。自此以后,这个叫大马营草原的地方,由于位居河西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中部,又拥有天然大草场和丰盛的水源,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很重要的牧马场所,在唐代养马极盛时期有马逾7万匹以上。此后虽然因战乱时兴时废,到晚清时仍有马数百匹。至1940年,国民党将马场重新收归中央政府经营,组建了山丹军牧场。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泽东主席的命令正式接管山丹军马场,所养的马匹一度成为中国骑兵部队的主要马种。山丹军马场现已发展成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也是重要的影视拍摄和观光游览的胜地。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拍摄《牧马人》之后,国内外多家影视公司、电视台已来此拍摄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
如果说焉支山是张掖的一张“城市名片”,那么,大佛寺就是张掖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历时五载,至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竣工,历经明、清两朝扩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寺里供奉着一尊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全内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像。整个佛寺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 配殿、僧舍和佛塔组成。
一到山门前,一副楹联跃入眼帘:“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令游客顿生好奇,对过往听说的关于大佛寺的各种传闻也顿觉扑朔迷离。走过山门,迎面而来的大佛殿前柱上又是一副长联:“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视之若醒,呼之若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一阅上联,就知道这是对大佛寺创建历史沿革的概括;看过下联,是对卧佛神灵活现的描绘。一路走来,从大佛殿的前门、左右侧壁画、后门,到书画殿、藏经殿、金塔殿的前后柱、藏经殿库房等处,都有一副副楹联,大都是宣扬佛教思想、歌颂佛祖功德之辞。
寺内现珍藏各类文物11000多件,其中有大量珍贵的雕塑、壁画、佛经、名人书画等文物精品。其中,元末明初的反映唐僧西天取经的壁画,要比小说《西游记》早300多年。藏经殿内保存的明英宗皇帝所赐佛经,为全国现存最完整的经藏。其中有600卷用泥金写成,尤为珍贵,为国宝级文物。而被誉为“张掖金经、稀世之珍”的金塔殿下出土的波斯银币,则是古代河西走廊中外贸易往来的见证。
张掖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遍布石窟、寺庙、古城、墓葬、烽燧等名胜古迹,除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外,还有黑水国、骆驼城遗址,众多的汉墓群,隋代的木塔,以及镇远楼、马蹄寺、金塔寺、千佛洞、文殊寺石窟群等,共有馆藏文物达23000余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元初至中国,遍游各地,旅居张掖达一年之久。他在其《游记》中称甘州为“偶像的特征”,并作了具体的描述:“庙宇里供奉着许多偶像,其中有些是用木头雕塑的,也有石雕的,也有的是泥塑的,但是这些菩萨全身都贴上一层金,装饰得金碧辉煌。神像的雕刻艺术十分精巧,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魁梧伟岸,有的娇小玲珑。大的身高十米,姿态不一,有的坐着,有的偃卧;小的宛如弟子,侍立背后,恭敬肃穆。一切大小佛像都受到当地人的极端敬仰。”
(二)
出古甘州张掖,西行200多公里,便是古肃州酒泉。
当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所设的第一个郡就是酒泉郡,郡治福禄县(今酒泉市肃州区)。两晋时期,酒泉历经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前秦等政权的统治,其中西凉时曾从敦煌迁都于此,后统一于北魏。至隋时,设肃州,唐又改为酒泉县。五代以后,至宋、元、明、清,均称肃州。二十世纪以来为酒泉。
酒泉酒泉,顾名思义,有酒又有泉。其名何来?
最为流行的是当地老百姓的传说。西汉年间,名将霍去病西征匈奴,在此大获全胜。汉武帝派人千里迢迢送来一坛美酒犒赏三军,但酒少人多,不足分配。霍去病便命人将酒倒入泉中,与众将士一起开怀畅饮。故称此泉为酒泉。约定俗成,地因泉名。
史书记载,多有不同版本。一说是,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中《西荒经》有条言:“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广一丈,长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镜。……饮此酒,人不生死,一名遗酒。其脯名曰追复,食一片复一片。”另一说是,《汉书·地理志》中《酒泉郡》条,唐颜师古注云:“应劭曰:‘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还有一说是,清徐浩《重修酒泉碑记》曰:“泉何以酒名也?汉时开凿河西水,道引通泉脉,里人相传此泉如醴,故曰酒泉。”
以上记述、传说各异,今人难辨真伪,笔者也难以作进一步考证,但酒泉有酒又有泉,“酒泉”因此名扬天下。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三度出塞,多次路过酒泉,会朋拜友,饮酒作赋,留下不少诗篇。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又如《赠酒泉韩太守》:“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等等。
岑参长期从军、久佐戎幕,身处酒泉,听泉饮酒,难免伤感不已,远在长安城“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和“喝不醉的诗人”杜甫,听说酒泉有酒又有泉,馋煞不已。一个月下独酌,听泉饮酒抒豪迈:“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另一个也不胜感慨,听泉饮酒,以幽默谐谑的情调吟了一曲“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流口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酒香绵绵长万里,清泉汩汩数千年,今日酒泉人依然品味着当年酒泉的流芳。因祁连山雪水从地下涌出而形成的金泉,流淌了几千年,历代酒泉人和肃州人惜水造湖,围堰佑湖,文人雅士疏浚淤塞,立碑修庙,使这一“西汉胜迹”传承千年,古泉之水渐成泉湖。“泉湖公园”已是今日酒泉的市立公园,全园占地27万平方米,院内清代的《西汉酒泉胜迹》和《汉酒泉古郡》石碑,近现代的月湖假山、水榭古舫、亭廊古庙,已成为国内外游客酒泉之行的必游之处。
与古泉默默相伴了1600多年的酒泉古城门,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当年汉武帝置酒泉郡后,所筑酒泉古城在东晋前毁于地震。公元346年,前凉时酒泉太守谢艾,在古郡废墟上重建了酒泉城,1395年,镇守酒泉的明肃州卫官吏又将城池扩大了一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在清理倒塌的明城墙时,发现了一座被包裹在明城墙中的老城门。经考证,这座幸存下来的古城门,就是前凉谢艾重建酒泉城时所筑的南城门,是今天国内唯一一座完整保存下来的东晋古城门。
古酒泉名扬天下,是因为它有酒又有泉;今日酒泉名气大,是因为有以它的名字命名的一座航天城和一家钢城。航天城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钢城就是酒泉钢铁公司。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钢铁公司建厂已有五十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
有趣的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酒泉钢铁公司都冠以“酒泉”,其实它们都不在酒泉境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与酒泉的直线距离超过200公里。不过,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额济纳旗曾划归甘肃省酒泉市管辖达十年之久。
酒泉钢铁公司距酒泉仅20公里之遥,地处嘉峪关市境内。嘉峪关市因嘉峪关而命名,因酒钢和镜铁山铁矿资源而兴城。1965年才建市,197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其城市市区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不到19万,是甘肃省唯一不设区也不下辖县市的地级单位,也是全国不设区的四个地级市之一。然而,它却以“天下第一雄关”而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