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千里纪行(五):飞天圆梦的圣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35:27
大幕徐徐拉开,舞台上轻烟缭绕,霞光朦胧。在一尊温和而庄严的金佛背景衬托下,数名飞天舞女,若隐若现,或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或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或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或手托花盘,横空飘游……。
这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经典大型歌舞剧《丝路花语》演出中的场景。
一部来自于河西走廊的《丝路花语》,用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段,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敦煌壁画飞天形象搬上舞台,又成功地飞出国门,让一个具有中华之美的飞天艺术形象惊艳了全世界。
三十年来,一个个以敦煌壁画飞天舞姿为蓝本,用优美的舞蹈和音乐语言讲述的动人故事——兰州歌舞剧院的大型民族舞剧《大梦敦煌》、大型舞蹈诗《西出阳关》,甘肃省歌舞剧院的大型乐舞《敦煌韵》,甘肃敦煌艺术剧院的大型乐舞《敦煌古乐》,再造了一个个不同艺术形式的敦煌飞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让全世界记住了敦煌飞天,记住了中国甘肃。
数千年来,一个个古老而浪漫的飞天神话故事,无论是“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还是古典小说西游记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敦煌壁画中彩带萦绕、体姿飘逸的飞天香音女神,无不寄托着中国人一个个漫游太空的美丽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探秘太空、向大自然竞胜的拼搏创新精神。
如果说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登上月球的“世界第一人”,那么,明朝初年木匠出身的万户,则是实际存在以火箭作动力尝试飞天的“世界第一人”。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他的目标是月亮……。” 这位美国火箭学家把“Wan Hoo”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同样的记载和评价还出现在前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的著作中,称“Wan Hoo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Wan Hoo”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如今,“万户飞天”塑像矗立在西昌卫星城发射场区,与采用“夸父追日”造型布局的科技园为伴,见证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早建设的三号塔1982年交付使用以来创造的中国航天史“三个第一”:1984年6月8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1990年的4月7日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第一颗商务卫星亚洲一号。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升级新建的3号发射塔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成为中国探月工程第一港。
然而,真正令今日中国人神游向往的,还是在中国西北甘肃的河西走廊。在这里,你可以穿过时光的隧道,跨越千年的岁月,去领略敦煌壁画古代飞天的神韵和魅力,欣赏用现代化的舞蹈语言和音乐符号演绎的“流动的敦煌壁画”,探索现代航天城里今日中国航天人飞天的奥秘和神奇。
河西走廊是一个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飞天梦想的艺术长廊,敦煌就是镶嵌在这一艺术长廊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说敦煌,看敦煌,就要说它的石窟艺术,看它的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就是它的壁画;敦煌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其中敦煌莫高窟最大,有洞窟492个、壁画总面积达45000平方米,其中,有神灵佛像画,有传统神话题材画,有佛经故事画。而作为敦煌壁画艺术标志的敦煌飞天,在莫高窟的全部洞窟中,有270个洞窟有飞天壁画,飞天图像共计4500身之多,在是全世界佛教石窟寺庙中位居第一。
敦煌飞天作为一种艺术形象,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复合体,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而成的。它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是沉浸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飞天,“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河西走廊是一个把中国人数千年飞天梦想变成飞天现实的科技长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是这一科技长廊里不断创造飞天奇迹的圣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火箭、卫星发射试验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1958年10月20日组建50年来,已有43颗卫星和7艘飞船从这里飞入太空,创造了这中国航天史上波澜壮阔的“十三个第一”。
1960年9月10日,成功地用国产燃料在这里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苏制P-2型弹道式地地导弹,揭开了中国发射近程地地导弹史的第一页。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地对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地发射。“从此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导弹了!”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这里试验成功。西方国家媒体惊呼:“中国这种闪电般的进步,是神话般地不可思议。”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这里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成功发射。至此,中国成为继苏、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发射。
1981年9月20日,中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把一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轨道,实现了中国第一次“一箭三星”发射。从而,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发射“一箭多星”新技术的国家。
1987年8月15日,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以此为标志,中国的航天技术开始进入世界商业市场。
1992年10月,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二号C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成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大幕。此后,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在这里相继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这里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实现了数千年的飞天梦想,开始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征程。两年后的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带着两名航天员,又一次启航巡天。
2006年9月9日,中国第一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在这里发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带着三名航天员在这里成功发射,航天员第一次进行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漫步,昂首巡游天下,以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用实力、科技与智慧,谱写了更加威武雄壮的飞天画卷。
三十年前,河西的文学艺术大师们,运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把凝固的敦煌壁画飞天,变成了鲜活艳丽的舞台艺术形象,让人们享受了一道视听艺术大餐;三十年后,河西“东风航天城”的科技大师们,运用当今前沿领域的高新技术手段,把神话传说中的飞天,变成了神秘莫测的“神舟”号飞天巡游、航天员太空漫步,在茫茫苍穹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五星红旗。
古有敦煌壁画飞天,今有酒泉神舟航天,千年夙愿,梦想成真。河西走廊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复兴、一段历史的辉煌。河西走廊是中国人飞天梦圆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