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茶话之四十五 大缺若成 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刘军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02:09
天堂茶话之四十五  大缺若成
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刘军宁
世界上有两种社会制度:一种是大成若缺,一种是大缺若成。你选择哪一个?
孔子:有个问题,我一直想向您请教。在您的字典中, “抱残守缺”是一个褒义词。您认为抱住“残”,守住“缺”是一种美德,甚至是一种宝贵的政治美德。在我们儒家和民众心目中,“抱残守缺”绝对是贬义词。残与缺绝对是不好的、负面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抱住、守住它们?
老子:你们的确把“抱残守缺”看作是不好的事情。这种看法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抱残守缺”作为一种正面的观念也一直存在,而且至今一直很牢固。你注意到没有: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紫禁城房子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宅门府第的房子也不能超过“九十九间半”。就连你们家的祖屋,据说也是由九百九十九间半间房子组成。因为大家都知道“盈必毁”的道理,不满整数才是吉利。为什么不把那“残”的半间和“缺”的一间补上凑齐一个大整数呢?那样岂不是更完满?建造者和居住者都认为这是要不得的。“九”为什么会成为吉祥数?正是因为它缺了“一”才能“久”。这样的建筑文化从今天的标准看也许无关科学,但是也的确反映了国人对过分完美的一种戒惧心理。抱残守缺才能长久。
孔子:中国建筑的确有不取整数的传统。至于孔庙的房间数,我还要查查。但是,一个人,一个政府若总是“抱残守缺”,怎么能自我改进,不断完善?
老子:我主张“抱残守缺”,并不是反对不断改进政治制度、公共政策。我反对的是要消灭一切所谓“残缺”的念头和关于建立无残缺的社会与制度的幻想。衡量政治制度不在于其是否有残缺,而在于这样的制度是否有纠错机制。没有纠错机制的制度才是最大的、致命的残缺。衡量社会制度,不在于其是否有残缺,而是要看人们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能否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
孔子:您说的这一点,我在另一个领域也已经注意到了。这就是修身领域。通过对人的观察,我发现,巧言令色者鲜仁矣,刚毅木讷者才近乎仁。木讷貌似残缺,其实是仁者的美德。在《圣经》中,最伟大的先知摩西就因为自己口拙舌笨,不敢蒙招去担负起传达神的启示的重任。您主张的大辩若讷在修身领域,我完全同意。真正善变的人不必巧舌如簧、伶牙俐齿,不必刻意自我宣传。可是在治国领域,我仍有保留,政绩不宣传,老百姓怎么知道?
老子:我当初在体制内工作的时候,跟你现在的想法差不多。我也曾以为,政府干了好事,总应该让老百姓知道,因此有必要多宣传政绩,这样政府才有威信。政府干了坏事,犯了错误,让老百姓知道的越少越好,否则,影响安定怎么办?后来,通过对天道的体认和对政治的反思,我终于认识到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就像最卓越的辩才疑似不善言辞一样,政府也是如此。政绩再好,也不要自吹自擂。越是刻意自夸与宣传,越是像在掩盖严重的问题。越是强调自身的制度优越,越是像在掩盖重大的制度缺陷与不足的自信。越是稳定压倒一切,越是招致最大的不安定。
如果把理想的政府人格化,比作圣人,你觉得这样的圣人应该是巧言令色,还是刚毅木讷?国人有句老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就是说,老百姓对所谓的好事并不关心,那是政府应该做的,有什么好宣传的?若是政府做了坏事、错事,那才是值得关心的。这种传千里的关心,恰恰对政府构成压力。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道理也在于此。有些事不传千里,就不能对统治者构成压力。如果坏事长期传不出来,统治者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有恃无恐,专横跋扈。所以,大辩若讷,不刻意宣传,让事实和天道说话,既是修身的道理,也是治国的道理。
孔子:我的确没有您考虑得深远。我着眼的更多是君子的修身,而没有往国事上想。
老子:我们的看法正好互补。我只关心公共层面的、政道上的事情,不关心修身养性。那是纯私人的事。故不在我的关注范围之内。
孔子:我倒是认为修身养性与天下治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大学》里面的三纲八目的确代表了我的思想。只有达到三纲八目的要求,个人与国家才能臻于大成,止于至善。恕后学直言,我总觉得您“大成若缺”的表达,似乎有点自相矛盾。既然是大成,就应该无缺。您说呢?
老子:对你们儒家的至善论,我是很不赞成的。你的继承者朱熹这样解释《大学》里的“止于至善”:“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这与文革期间对待阶级敌人和私欲的态度一脉相承,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进入“圣人满街走,神州尽舜尧”的至善社会。后来证明,通向这种人间天堂的道路,就是通向地狱的道路
“大成若缺”是我对宇宙秩序的一种看法。有缺陷的万物共同构成和谐的宇宙整体。如果其中有一人一物是尽善尽美的,其他的人和物就显得多余了。正是因为万物各自都有残缺,宇宙才生生不息。许多东西往往是“因为缺陷,所以完美”。我想象不出来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要么不存在,要么很无趣。往往,过分完美本身就是一个缺陷。
所以说,人类社会是永远达不到至善境界的,只能止步于实现至善之前。没有权限的人和统治者是不存在的,没有缺陷的制度也是不存在的。关键是能否正视其中的缺陷,还是动用一切手段把制度的缺陷掩盖起来,以便“伟大的”政治家为所欲为。一种制度是大成若缺,一种制度是大缺若成。你选择哪一个?一些宣传非要说大缺若成的制度比大成若缺的制度好一百万倍,真是自欺欺人。貌似最完善、最优越的制度往往缺陷最大。真正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反而不需要刻意的宣传。对大成的制度,宣传是多余的;对大缺的制度,怎么宣传也是徒劳的。
孔子:朱熹时代的宋明理学与我那个时代的先秦儒学的确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一些看法过于激进,过于绝对。回过头来说,我们儒家也对统治者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因为为人君,所以为人师。他们应该敢为天下先,做国家的舵手,百姓的统帅。君王不领导国家追求至善,那还追求什么呢?
老子:我的看法跟你正相反。“抱残守缺”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机器不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恶,因此要对其严加防范。这一观念把希望放在制度对权力的限制上,同时不对政治的道德目标和制度的完美抱有过分的梦想。
孔子:难道期待一个完美无缺的至善社会有什么错吗?不向往至善,难道向往残缺吗?我们儒家持积极的政治观。国家与政治生活的目的,就是应该追求终极的至善。因此,作为理想与道德的化身,政府和政治家应该积极作为,除恶务净,不断改造个人,改造世界,领导民众迈向大同世界。
老子:你对积极的政治观及其与至善论的关系总结得很好。但是,以至善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政治运动总是以发誓荡平小恶始,以招致史无前例的极恶终。我是持消极政治观的。人是有缺陷的,不可能造出尽善尽美的政府或政治制度来。它们是有缺陷的人的产物,故自身也必定是有缺陷的。政治不是关于至善的政治,而是关于不完美的政治。故政治家不能假装有能力让它完美。迷信国家与权力,相信政治家可能变成圣人,把政治当作追求至善的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并终将带来灾难。因此,不仅不存在至善的政府和政治家,而且要对他们的权力严加防范和限制。
所以,要容忍残缺,要耻于至善,而不是非要等实现至善之后才收手。政治家要放弃至善的念头,不要以为自己有能力造出完美无缺的社会秩序,在人间造不出完美的天堂。人是有限的存在,政府也必须是有限的政府。
天道章句之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政制完美,总似有破绽;
运行起来却无重大弊端。
公务繁重,总无所事事,
国家治理却也井井有条。
治国要正直,须屈从天道民意。
政务要巧理,守拙无为不逞能。
政绩卓著,更要三缄其口任由评说。
疾走不觉冷,心静自然凉。
清静无为才是天下的正道。
原文刊登于《南方周末》2009年8月13日
天堂茶话之四十五 大缺若成 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刘军宁 大缺若成: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天堂茶话之九 功成身退 为什么领袖“伟大”非民众之福?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六十一:大国之道 为什么处下守静是最强大的武装?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七十七 慈善之道 为什么特蕾莎修女不应成为党政官员?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三十九 孰贵孰贱?为什么大一统是乱世之源?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六十一:大国之道 为什么处下守静是最强大的武装?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一 “规律”之谬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三 尚贤伤贤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四:宪政天道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一 “规律”之谬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二 天堂茶话之六:道若女神 为什么没有自由男神?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七:处下居后 为什么政府与掌权者不该有既得利益?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八:政道若水 为什么高高在上的应该是民众?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十一:无高于有 为什么国家机器不能见阵地就占领?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二十一:天道容众为什么对异议既要忍也要容?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六十二 人格至尊 为什么不能用权力侮辱人格尊严?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六十三 报怨以德 为什么不能秋后算账?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七十五 多税多难 为什么再穷不能穷百姓?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四十一上品下品 为什么政治家的职责不在求知天道?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四十 道亦反动 为什么有限政府要柔弱谦下? 刘军宁 天堂茶话之四十四 人命关天 为什么保护生命是政府的最高使命?刘军宁 天堂茶话第六十四 审慎之光 为什么审慎是政治的首要美德? 刘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