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影响股市高低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41:55
2009-12-15 11:09
风险收益预期改变的触发标志:M1增速逐步快于M2增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90a3250100fs54.html
(银河证券2009年宏观策略节选)
尽管引发风险收益预期变化的因素在于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但是由于指标的滞后性,股市表现往往领先于经济基本面。实证经验表明,货币供应增速的变化,往往引发市场走势的变化,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与股市之间的实证关系表明,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我们分别对比了M1、M2等几个货币供应变量与指数走势之间的关系,结论是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最高,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高点时(2000年、2007年),上证指数到达阶段性高点。在增速之差到达低点时(1999年、2005年),指数也处于阶段低点。
我国M1增速、M2增速与上证指数之间关系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是因为M1增速-M2增速更能反映出经济的运行变化,这一指标和股市一样都会对经济的变化提前做出反映:
1、在货币供应的各个层次中,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
2、在一般情况下,M1和M2增速应当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3、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4、货币供应和股市都是经济的先行指标,都会先于经济做出反映。
从货币当局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部分乃至全部发挥效力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货币政策时滞。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时滞在6至12个月。从历史上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大幅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向市场释放流动性。1998年6月,在降息后的第八个月,M1、M2增速触底反弹。
2008年9月份以来,央行已经连续5次降息189基点。我们认为,在明年二季度末,M1增速-M2增速会达到阶段性底部,并推动市场上扬。我国货币政策对M1的影响要大于M2,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在经济下滑过程中,M1往往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并经过一定时滞后,M1反弹的速度也是明显大于M2,M1对经济的反映更加敏感。我们认为,在09年二季度后期M1增速会探底回升,M1增速-M2增速会达到阶段性底部,并在股市上有所表现。
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增速 我们也研究了日本的流动性和股指的关系,结论与前文的分析基本一致。在1993年以前,日本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股指并无明显的关系,但是在93年以后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我们认为这主要因为1993年之前市场的特殊情况所致,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严重恶化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信贷的大幅收缩下,M2下降的速度过快,明显超过了M1的下滑势头,甚至在1992年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上扬并不意味着经济开始活跃。1993年之后,在央行的连续宽松性货币政策下,M1略有反弹,我们看到1996年和2000年M1大幅的上扬伴随着股指的明显上升。
日本的货币供应与基准利率变动
日本的货币供应与股指变动
因此,应密切关注货币供应变化,将货币供应增长的状况作为判断未来股市运行轨迹变化的重要领先指标。
===============================================================================================
M1、M2增速变化看股市中长期波动
http://hi.baidu.com/liaotiebd/blog/item/f3b72535e00d57bdd1a2d3eb.html 2009年12月04日 星期五 11:16
股票市场的波动起伏主要是资金流动变化引起,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增加(即资金的边际增加值为正),则股市逐渐活跃,股价会逐渐上涨;反之股市人气会逐渐衰落,股价会逐渐下跌。而进入股市的资金与银行资金直接相关,因此,根据银行统计数据看出进入股市资金流动情况,从而判断股市中长期波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M1、M2增速数据变化蕴涵玄机。从最近十多年的历史看,每当M1增速比M2增速低时,尤其是二者差距超过5个点时,股市就会见底,一轮新的牛市将会拉开序幕。而M1增速比M2增速高5个百分点时,牛市行情会结束。如1994年和1995年,M1增速明显放缓,使M1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这样的背离走势,最大差距达到6个百分点。
本轮行情是2005年底开始启动的,从2006年1月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度的金融统计数据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1和M2出现了明显的“异动”:到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7%,增幅比上年末高2.94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8%,增幅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M1增速比M2增速低4.74个点。
为什么M1比M2低时会产生新牛市?从统计内容看,M2和M1的差异主要是M1不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因此,M2和M1的“异动”应该是由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异动”引起的。例如:2005年的企业定期存款增加迅速,年末的余额是33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在各项银行负债中增长速度最快。不仅企业的定期存款增长迅速,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也出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储蓄存款的年终余额是14327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98%,其中定期存款增加16257.6亿元人民币,占新增储蓄存款的68.5%,该比例比2004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
企业和居民将更多的资金选择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定期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说明微观的盈利能力下降,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循环中沉淀下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开始放慢,经济景气下降。第二种可能是,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实体经济不需要那么多的货币,于是多余的货币暂时沉淀下来。
从历史经验看,1996年-1997年行情和2001年前后的M1增长速度超过M2是属于第一种情况,而2005年以来出现的M1增长速度超过M2的现象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
当股市活跃之后,老百姓将储蓄资金投资到股市中去,储蓄资金便成了企业存款,表现为M1增长速度不断增加。但经验数据表明,当M1超过22%之后,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最长的是2001年上半年,持续了5个月)。这可能意味着后续的储蓄资金转化为股市投资资金的动力耗尽了。
存款急剧下降可能是行情见顶信号。2000年至2006年的6年里,按照月份计算,存款减少的只有4个月,第一次出现是2000年7月,当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288亿元,主要是企业存款变动引起的,企业存款减少500亿元。第二次是2000年10月份,当月存款总额减少9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538亿元;第三次是2001年5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50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64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减少225 亿元;第四次是2001年7月份,各项存款总额减少149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比上月减少了2087亿元。
从上述四次存款减少的案例中,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有意思的结论:第一,每次存款减少都对应着股票市场上重要的点位或阶段。例如,上海综合指数是2000年7月超越2000点的,同样,2001年6月份创造了2245点的“新”历史纪录。第二,存款减少的情况是成对出现的,第一次存款减少和第二次存款减少出现的时间相隔2个月,第三次和第四次只相隔1个月。第三个规律是,存款减少可能是股票市场见顶的标志。另外,这四次存款减少都主要是由企业存款减少导致的,其中的缘由可能是那时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所占的资金比例较低。
在上述规律中,第三条规律最引人注意,把存款减少作为股票行情结束的标志是否正确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但存款减少和行情见顶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决定行情的是边际增量资金,存款减少意味着边际增量资金会减少,尤其是存款的大幅度减少更意味着后续的增量资金的不足。
日前,人民银行公布了10月份的金融数据,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4498亿元,同比多降6020亿元(去年同期增加1523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下降5062亿元,同比多降5052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下降1947亿元,同比多降1436亿元;财政存款增加2093亿元,同比少增22亿元。
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银行存款出现了6次减少,分别是4、5、7、8、9、10月份,其中4月减少1674亿元,5月减少2859亿元,变化比较大,而7、8、9三个月减少的幅度很小,分别只有82亿元、384亿元和100亿元,变化最剧烈的是10月份,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4498亿元。按照上述分析推理,4、5月份应该是边际增量资金出现了一个峰值,应该是行情见顶的信号,事实上5月30号之后,股市的确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5.30之后,股市不仅没有出现持续的下跌,而且创出了新高,如何解释5.30之后的7、8、9三个月存款依然出现减少,说明储蓄资金还是大量地向股票市场流动,但和4、5月份相比并没有出现边际上的增量资金,这说明大部分股票价格无法创新高,但少数大盘指标股却大幅度上涨使指数不断创新高,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应该和预期中的股指期货有关。但不管情况如何特殊,10月份的巨量存款减少可能意味着行情近期将难以再创新高。除非银行存款有更大规模的减少,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半年内几乎为零。
此文作者写于2007年12月,股市真的如预测的见顶。
目前央行4月11日公布的3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04%,比上月末高6.41个百分点。
M2比M1增速高8.5百分点,也就是说新一轮牛市已经开始。
注:这是一个股市供求的重要指标,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