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疗效观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23:26
中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疗效观察
推荐本文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果胶铋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我院自制消溃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复查胃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形成原因复杂,病程冗长,发病率高,合并症广,常反复发作,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并设单纯西药组作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诊断《参照消化内镜学》[1]中有关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制定,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3岁,平均45.5岁,病程6个月~8年,其中胃溃疡病12例,十二指肠溃疡病24例,复合性溃疡4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6~68岁,平均47岁,病程1~7年,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口服奥美拉唑20mg, 每日2次,果胶铋胶囊每次150mg,每天3次,餐前30min口服,4周为1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溃汤治疗,基本方:黄芪20g,甘草6g,白术、柴胡各15g, 延胡索10g, 薏米20g,白及10g,乌贼骨20g,丹参、赤芍、半夏各10g,肝郁气滞加香附、佛手10g,脾胃虚寒加党参、吴茱萸加至5g,瘀血胆络型加莪术10g,郁金12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均嘱其忌烟酒,避免劳累及情绪刺激,饮食有节制。
1.3  观察项目  (1)临床疗效:胃脘痛症状按轻、中、重3级计分法,分别为2、4、6分,轻度(隐痛活动不受影响)计2分;中度(胃痛明显但能耐受,痛苦表情不明显,活动不受限制)计4分;重度(胃痛十分明显,呈持续性,有痛苦表情,活动受一定限制)计6分。胃痛时伴拒按、上腹胀、泛酸、纳差、口苦口干、乏力、大便潜血阳性等,每项计1分。(2)胃镜疗效: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查。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标准制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局部充血无水肿。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溃疡基本愈合,仍有明显炎症。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不及50%,幽门螺杆菌(hp)由(+++)至(+)为减少,无变化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复查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p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与机体的攻防机制失衡有关,其中攻击因素主要指胃酸、胃蛋白酶及幽门螺杆菌(hp)等;防御因素主要指胃黏膜屏障。胃黏膜的保护机制是指胃黏膜抵制各种有害因素损害的物理和生化机制。黏液、碳酸氢盐的分泌,胃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脂蛋白层、胃黏膜血流、细胞更新等均为胃黏膜的保护因子,胃液中的前列腺素pge2、生长抑素,ss含量增加,有增强细胞保护因子作用,达到保护胃黏膜屏障目的[3]。由于血栓素a2(txa2)和胃泌素(gas)增多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从而使胃黏膜的攻击因素增强,加之hp的感染,产生一系列对胃黏膜直接或间接损伤,通过阻断正常的酸反馈调节机制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和高酸分泌,进而破坏胃自身保护机制导致溃疡,使之不易愈合。
目前,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采用治疗hp感染、抑酸、保护胃黏膜,首推铋剂三联和质子泵、抑制剂三联,但它们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耐药性已引起广泛重视。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其发病与情志和饮食所伤关系密切。多因忧思恼怒,久郁伤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络瘀滞而致胃脘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恣食生冷酸辣食物,损伤脾胃,脾胃功能失常,气机郁滞而致胃脘痛。病机多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寒热错杂。治疗宜健脾益气、舒肝和胃、清热化湿,佐以通络止痛。方中白术以焦白术甘苦而湿可健脾胃,益气而不燥,共为臣药,佐以薏米益气除湿。柴胡舒肝解郁,具有镇静止痛,对抗胃肠平滑肌痉挛,保护胃肠黏膜,抗炎,抗溃疡,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方中莪术、丹参、赤芍、延胡索活血化瘀,活络止痛。白及粉收敛止血生肌,乌贼骨制酸止痛,延胡索为血中气药,既行气止痛又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该药对胃肠系统疾病引起的钝痛有确切的止痛效果并有抗酸和抗溃疡作用。方中蒲公英、半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和胃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6],黄芪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促进pge2的合成,抑制血中的txa2的合成有利于清除自由基,党参、白术可以增强溃疡病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加强黏液一碳酸氢盐屏障作用,从而抵御病菌侵袭。薏米可减轻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改善燥湿环境,不利于hp的生长。柴胡可缓解中枢神经紧张。莪术改善微循环,增加胃黏膜血液灌流量,促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溃疡愈合。白及含较多的黏液,黏着性强,有收敛保护创面、促使溃疡愈合。甘草扩张血管改善血流、降低胃泌素水平。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赤芍可改变hp生存的微环境,对hp有抑制作用,能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病变修复。另外,蒲公英、甘草、黄连、半夏单味药均有较强的抑杀hp作用,并且联合应用抑杀作用更强。因此,本观察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使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大大提高疗效,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减轻了患者因长期服用西药而致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27,2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74-78.
3  危北海,张万岱 ,陈治水,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的研究与展望.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7(3):129.
4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
5  雷正一,王硕仁.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7):443.
6  王绪霖,缴稳玲,吕宫舜,等.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初步筛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9):534.
作者单位: 300402 天津,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医院
(编辑:海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