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一仗打出“青年战术家”称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4:02
粟裕一仗打出“青年战术家”称号
作者:杨再义
裕身经百战,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早在井冈山时,粟裕一仗而打出了“青年战术家”的称号。粟裕“青年战术家”是朱德授予的。
朱德咋称赞粟裕为“青年战术家”?原来,粟裕指挥并打了一场十分漂亮的硬胜仗。这就是“老七溪岭”战斗。
1928年6月,蒋介石从湖南、江西两省各抽调五个团的兵力,分两路第四次“进剿”井冈山。湖南吴尚五个团由茶陵推向宁冈,江西杨池生、杨如轩的五个团,则由吉安推向永新。
这不过是“分进合击”的老套路,毛泽东、朱德早已是洞庭湖上的“老麻雀”了,有的是办法。他们指挥红四军沉着应战。
因湖南吴尚部战斗力较强,惯于“欺软怕硬”的他们决定采取守势,将主力集中起来,准备攻打战斗力较弱的杨池生、杨如轩。
红四军主力于是按毛泽东、朱德的部署,一枪不放,主动撤出了永新县城,退到位于井冈山中心的宁冈。同时,毛泽东、朱德打算控制杨池生、杨如轩进攻的必经之路新、老七溪岭,等待机会予以痛歼。
粟裕此时担任红军二十八团的连长。红四军军长朱德命通信员火速找来粟裕。当然,不是叫他来和自己一起用著名的“朱德的扁担”挑粮食,而是告诉他严峻的敌情,并亲自交给他一个任务:控制老七溪岭。
粟裕知道有大仗打了,十分兴奋,当即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但当粟裕带全连跑步迂回,气喘吁吁赶到老七溪岭时,却发现杨池生、杨如轩的右路先头部队已“先到为君”,抢先一步,占领了该地制高点。
这时,山头上“两杨”的云南兵们大概过足了鸦片瘾,正气宇轩昂,洋洋得意,站在制高点上“观山景”,似乎也在嘲弄粟裕和他的红军。
老七溪岭山峦重叠,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粟裕知道,若完不成朱德当面交给的任务,控制不了该地,将给红四军和井冈山根据地带来巨大损失。
粟裕立即组织部队攻击,尽管红军战士们前仆后继,但不利的地形和缺乏重武器,使他们从早上打到中午,多次“刀枪扑去争山顶”,都铩羽而归,未能成功。
强攻不行,粟裕考虑还得智取。
半天激战后,双方都十分疲劳,体力用到了极限。红军冲锋的枪声一停,山头的云南兵就同到了久盼的周末一般,马上松懈下来,一个个横七竖八歪倒在地,猛吸鸦片,准备补充“能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粟裕立即令部队隐蔽接近山头,突然发起攻击。此举出其不意,瞬间就突破了对方的防御阵地。
粟裕身先士卒,冲在连队的最前面,以矫健而神速的动作跨上了制高点。他稍稍定了定神,回头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自己身后只跟上来九个战士,其他人还远远落在后面,而四周全是黑压压的国军。
这回可是将自己送进狼群了!继续冲过去,敌众我寡,无异于以身饲虎;但退下山去,等于又一次进攻失败。
粟裕紧张地思考着。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粟裕没有再犹豫,当即把九个人分成两组:六人牢牢控制制高点,接应后续人马;自己亲自带三个人,越过山顶,继续猛打惊慌失措的国军。
翻过一个山坳,粟裕发现有一百多名国民党兵猬集在一起,慌不择路,准备逃窜。他立即冲过去挡在前头,以当年长板桥前张飞的气概大声怒吼:“放下枪,你们被俘虏了!”
留在制高点的人中恰巧有个司号员,见此情景,灵机一动,连忙上前几步,鼓起腮帮,使劲吹起了冲锋号。另一个战士也十分灵泛,不断地挥动红旗,似乎在给大队人马指示攻击方向。这股国民党兵一时呆了,不知上来了多少红军,后面又还有多少人马,多年“拼搏疆场”、劫后余生的经验告诉他们,“好死不如赖活着”,兴许祖宗显灵,还可以优待回家,就能躺在床上舒舒服服抽大烟了,于是都纷纷“积极配合”,老老实实放下了手中的枪。
粟裕十分机警,先命令把枪机卸下,才叫他们“帮忙”打扫战场,背着各自的枪下山。四个人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识,一下子捉了上百名俘虏。
国民党兵被粟裕的勇气完全镇住了,无人敢有丝毫乱说乱动,乖乖走向俘虏收容所,成为粟裕的“战利品”。
控制了这一制高点后,毛泽东、朱德的反“围剿”大获全胜,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红四军主力乘战胜之威,一路穷追猛打惊弓之鸟一般的云南兵,收复了才丢失几天的永新县城。
红四军官兵有着节日般的喜悦,军中很快就传唱起两句顺口溜:“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指杨池生、杨如轩)’。”
这一仗中立下大功的粟裕,因为精彩的指挥和勇猛的战术,被军长朱德夸奖为“青年战术家”。
可以说,“老七溪岭”战斗,既是朱毛红军这次反“围剿”中能否取胜的关键的战斗,又是一次对红军与井冈山命运攸关的一场硬仗。“老七溪岭”是粟裕最早的独立指挥作战的一次战斗。这一仗,显示了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一仗,使粟裕成为朱德夸奖的“青年战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