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口号:时代变迁背后的人文演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27:36
在大街上散步,眼前,行色匆匆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到处是现代化的动人景观。一条条标语口号如影随形:街道横幅——“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路边报栏——“建设现代化人文绿都”;学校门口——“热烈庆祝我校升学率再创新高”;公园围墙——“做文明南京人”;广场草坪——“请勿踩踏草地”;楼顶广告——“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无处不在的标语口号,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迹,而其背后,社会的变迁,人文的演进,值得我们细细思量。
反映时代变迁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语”的解释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当然,标语和口号并不完全等同,但两者密不可分。中国式标语口号大体可分五个类型:方针政策型,宗旨任务型,欢迎庆祝型,学习倡导型,禁令警惕型,另外还有日渐增多的广告标语口号等等,因其言简意赅、生动贴切、朗朗上口等特征,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教化扮演了重要功能,一些标语口号表达了精英阶层的价值诉求,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志者,事竟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我们的记忆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斗私批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些标语口号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号角”,它以强烈激昂的政治色彩、不可置疑的口吻气势,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乃至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标语口号,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从“割资本主义尾巴”到“发展市场经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提倡“科教兴国”,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到“依法治国”,从“狠批资产阶级人性观”到“尊重人权”……中国社会逐步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走向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这一切,都在标语口号中得到了及时准确的体现。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文明进程进一步加快,标语口号越来越多元化,其中一些标语口号的人文含量空前提高。汶川大地震,“汶川挺住,中国加油!”、“我和你在一起,永不分离”、“不抛弃、不放弃”,这些标语口号充满深情、爱心,让无数人泪流,心灵得到了洗礼。奥运会上,“点燃激情、放飞梦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则显示了中国开放自信的胸襟,展现了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勃勃生气,标语口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高度。
体现人文演进
标语口号变化的背后,是人文的演进,见证着中国社会一点一滴的前进步代。
“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像养头驴”、“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严禁触摸电线,五万伏高压,一触即死,不死法办”……这些标语口号冷酷、暴力、蛮横,体现了人性的麻木,对生命的漠视。如今,这些标语口号已经成为网络和手机短信上的笑话,谁能想到,当年它们还显得那般“义正词严”。
分析那个年代的标语口号,主要包括了这样几种类型:审判式,比如“一人偷盗,全家是贼”、“不读初中去打工,愧对老师和祖宗”等;诅咒式,比如“毁林一行,先死他娘”等;宣教式,比如“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等。大多数标语口号禁止性的多,倡导性的少;管理性的多,服务性的少;宣传公民义务的多,宣传公民权益的少;冷漠强硬的多,温馨亲切的少。
近几年,以前一直列为禁区的“人性”、“人权”等概念逐步解冻,人本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标语口号逐步变得温情脉脉,“请留意,春色就在脚下”、“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取代了原先冷漠严厉的“禁止践踏草地,违者罚款”,“谁穷谁丢人”等标语口号也被“穷人更需要关怀”之类更人性、更温馨的标语口号取代。南京一些公园里,一些标语口号警示性的语言已经被温暖的提示性语言所代替,比如石头城公园,“请离我远一点,我已经八百岁了”、“脚下有情,人间有意”等,让人备感亲切。在一些街头,同样是宣传严禁酒后开车,那句“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打动了无数习惯“喝两口”的驾车人,而一句朴实的“安全驾车,亲人等你回家”更让驾车人温暖备至。
这种标语口号变化背后蕴涵的重要意义,在于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开始得到重视。2004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不良标语”整治行动,一个多月时间,3万多条标语消失,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标语被认定有违民本思想,内容涉及强制性、威迫性等。吉林省长春市规定,今后再有大型活动时,不要在树上挂红条幅。
回归民间情感
今天,标语口号正借助于各种现代传媒手段,以空前的速度和强大的力量,渗透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虽然一些标语口号开始脱离意识形态,还原其人文意义,不过,仍存在着严重的滥用现象。
很多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置身标语口号的“汪洋大海”:一些城郊农村,很多民房、田间地头、山坡上到处是标语口号,“谁影响招商引资,谁就是和本市人民过不去”,“放火烧山,牢底坐穿”等等,表面上好像表达了“招商”、“环保”的现代理念,但泛道德的训导性语言,侵犯着大众的人权,违背民主法制精神;一些企业厂区,充满了诸如“工厂即我家,不带走一砖一瓦”、“今天你不好好对待工作,明天工作就不好好对待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力争上游”等标语口号,潜意识中把员工当作教育、训导、防范的对象,与现代文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即使一些著名高校,走进校门,迎面一条条标语密密麻麻挂满了大道,“遵章守纪,做优秀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良好美德”,显得直白、概念,缺乏现代大学精神的体现……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日渐突出,虽然体现“个性诉求”,但表现为谩骂、诅咒的标语口号有所抬头,比如说“随地小便断子绝孙”、“谁敢偷我东西,让他脚断手烂”等,这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时时可见,虽然有时也是一种无奈,但从人文意义上审视,毕竟也是一种扭曲。
在中国,充斥在公共生活中的标语口号,一般是“由上而下”的,而在西方,标语口号通常是“从下而上”表达社会权利的工具。让我们看看几条国外的标语口号,或许会有所启发:“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美国圣文森特妇产医院正厅标语);“爱一个人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爱任何人时,代价就更大。”(美国佛罗里达某老年公寓大厅内的标语);“不要把年轻人当成等你灌充的空瓶,把他们看成等你点燃的蜡烛。”(美国俄亥俄州某高中教师休息室内的标语);“年轻人误以为教育可以取代经验,年长者则误以为经验可以取代教育。”(某猎头公司的标语);“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美国英格道园林建筑公司的宣传语之一);“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动物不能合上耳朵,却可以合上嘴巴。不遵守这个法则的生物都会被淘汰。”(美国马里兰某中学餐厅内的标语);“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主人。”(美国科罗拉多州某工厂大门上的标语)。
我们提倡富有公民个性思想,真情流露的标语口号,这些标语口号往往能够在一定的场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个成熟的社会,非常需要这些民间的声音和情感。在全球化的时代,标语口号一方面应该更多地体现普世价值,如民主、科学、自由、环保、人权、人性等,另一方面,发出真正体现公民愿望和权利的声音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