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媒体狂欢”源于权力不习惯阳光(南方周末 2010-3-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08:28
电子报 >>南方周末>>第1362期
【方舟评论】“媒体狂欢”源于权力不习惯阳光
作者: 南方周末评论员 史哲 2010-03-24 22:41:25 来源:南方周末
进入3月中下旬,中国新闻报道的火热没有因“两会”落幕而减退,大事件一件接着一件,“央企地王”、地沟油、西南大旱、郴州血铅中毒……直至《中国经济时报》关于山西疫苗调查报道的持续发酵而达至高潮,让人有目不暇给之感。
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余音还在绕梁,新闻界便用具体行动做出了积极响应。显然,对于权力而言,最合适的阳光就是媒体的眼睛。看看媒体关于上述事件的报道,其监督力度即便海外媒体也叹为观止。
“央企地王”直斥央企借助权力、垄断优势与民争利;地沟油报道再次提升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构成对食品卫生系统的压力;郴州血铅中毒事件,除了批评政府为高污染企业保驾护航,更曝出地方动用国家暴力拦截、非法拘禁不去政府指定医院进行体检的民众,为的只是封锁消息;至于山西疫苗的报道则揭开官商合谋的画皮,直指权力市场化的扭曲现实。
中国的新闻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和股市很有些相似,有内容平淡的波谷,也有能引燃全民热情的波峰。这使得新闻报道总是会出现常态化的、周期性的冷热交替。对于热,官方喜欢使用“集中”,民间爱用“扎堆”或“狂欢”来描述。当然,这些词汇不仅仅指周期性的热,还包括遇重大新闻时,全国各地各类媒体的一拥而上。当下,我们就在经历,亲身感受这样的情况。
坦率地说,“媒体狂欢”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我们的社会就好比一个正处于调试中的精密机器,不可能不出错,如果想一边让机器保持运转,一边排除故障,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加以解决。媒体承担的就是持续暴露小故障的功能。如果故障积累到一定程度阶段性总爆发,结果要么会破坏机器稳定运行,要么就是被迫“当机”。
要问,反复出现的“媒体狂欢”是如何形成的呢?
就山西疫苗事件而言,最早有家长反映疫苗问题是在2006年,也就是说,山西省本来有三年时间来避免自己陷入被全民拷问的尴尬的。即便最近那篇引起轰动的报道出现后,山西方面依然握有主动。如果我们假设山西的医药卫生甚至司法机关能迅速介入收集线索,展开调查,并主动向社会通报调查进展……很难想象,疫苗事件会沸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问题恰恰在此,我们所列举的这样假设,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或者法律的明文规定,但现实是,即使初期被家长催、被媒体逼,权力体系却拒绝积极作为,使其终于丧失了主动。
当然,山西疫苗事件引发“媒体狂欢”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权力长期远离阳光,忘记了如何面对阳光。别怪阳光太强烈,疫苗问题拖了三年,一旦窗户被外力打开,这时的阳光只能是刺眼。山西卫生厅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实在是因为面对阳光的机会太少。
3月的新闻热点还有一个有趣的共性。比如地王招标原定在3月8日,由于害怕成为高房价活标本被关注,而推迟到“两会”后;西南旱情旱了个7月才突然大热;郴州当地民众对于铅污染的抗争经年累月,只不过因为地方的封锁迟迟才被媒体注意到……这些热点事件,发生时间相差悬殊,结果却借“两会”的东风被集中到当下这不到十天。而且,这在以往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媒体狂欢”背后同样有人为操作的因素。比如规避一些重大节庆、国家活动,或意图封杀。前者或情有可原,后者就明显是拒绝监督,反而有可能加剧社会紧张,实为可恶。
现实已一再证明,媒体监督是缓解社会紧张的“安全阀”,即使像SARS,公开并未引发社会恐慌,反而有助于取信于民。压力释放不能太集中,必须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必须常态化,也就是说媒体监督常态化。躲在角落里,不见阳光,即便权力也会发霉的。
http://www.infzm.com/content/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