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的尴尬(3)——孟子的一厢情愿//庄子之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5:19
史上的尴尬(3)——孟子的一厢情愿
[ 2010/2/25 16:19:00 | By: 海三洲 ]
14
孟子的一厢情愿
在孔(丘)、孟(轲)、老(李耳)、庄(周)儒道四大思想家中,据说孔子做过司寇、老子做过国家图书馆长、庄子也做过漆园吏,而孟子好像什么官也没做过。不过要说文章风格,可以说庄子最富于想象,文采最风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语)。而文风最雄辩的,却要数孟子。孔、孟大半生教书,但在我看来,最“好为人师”的要数孟子。而从其言辞看来,作为“纯师爷”的孟先生对信仰、主义也最执著。而这个敢于对梁惠王说统治者“率兽而食人”的书生,敢于明明白白说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者,这个宣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这个信心满满说出“舍我其谁”的信士,在为人处世上也就有着更多的不合时宜,更多的难堪与尴尬。这在他与齐宣王的交往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齐宣王见到当世学问大师孟子,高兴极了,连忙向他请教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想不到孟子却不屑地说:“我们孔子的门徒从来不谈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所以后世也失传了,我也从未听说这些。这样吧,我们谈谈王道之术吧!”真是话不投机,齐宣王一心要效法齐桓公、晋文公图谋霸业;孟子却执意要引导他去效法“先王”,实行“仁政”。这在急于建立霸业的齐宣王看来,当然并非“富国强兵”的当务之急,所以对他的“王道”(以德治国思想)并不感冒。大概齐宣王也如当时的人们一样认为孟轲先生“守旧术,不知世务”吧。
但孟子与齐宣王的交往并未结束。他在齐国期间,恰遇燕王哙因让位给燕相子之,引发了燕国内乱。齐宣王乘机派兵伐燕(公元前314年),只用了五十天就大获全胜。但这时其他诸侯国不服,齐宣王问孟子怎么办,孟子劝他赶快设立燕国新君,并迅速撤兵。宣王不听,结果“燕人畔(叛)”。这时齐宣王也说很惭愧不听孟子的劝告。但这并不因之就改变了齐宣王认为孟子“不知世务”的看法。这期间孟子对齐宣王的进言很多,但并未见用。他本来打算依靠齐宣王来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但齐宣王只是把他当作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来尊重,而不是想实现他那一套政治理想。孟子也看清楚了这一点,便准备回乡。齐宣王派人告诉孟子:“我欲中国(国都中)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但孟子很清楚齐宣王是叶公好龙,他不愿再作齐宣王尊贤重士的招牌,毅然决定离去。
一般人要走便走了,但孟子是欲走还留,虽然失望但依然希望着。这个时候也最能体现孟子的个性。《公孙丑下》载,孟子离开齐国,在齐的边境停留了三天。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迟缓呢?他说:“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这欲去还留、欲留还去的样子很有点与久恋情人分手似的赌气。赌气是赌气,但还想着对方回心转意!大概旁人也不耐烦了吧,于是孟子又自信地解释说:“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而对这自信旁人大概有点怀疑,有人带点挖苦口吻说,“我看老夫子你似乎有不愉快的样子呢。”孟子却更自信的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我何为不豫哉?”实际被抛弃了,但他就是相信有“王者”兴,而他就是帮助这个“王者”的最佳人选。自然地,他的愿望落空,他只得离开齐国。
说比做容易得多,何况那时也容许他那样说。但其实那时的孟子是很尴尬的,但执着却战胜了尴尬(他说得梁惠王“顾左右而言他”而自己一点也不觉尴尬)。看来,即使理想离现实很远甚至根本无法实现,信心也是不能丢失的。
史上的尴尬(4)——庄子之梦
[ 2010/2/27 17:39:00 | By: 海三洲 ]
17
庄子之梦
史传庄周生于约前369年—前286年,距离老子已过150年。比之老子时代,不少诸侯小国已被大国吞并,天下进入更加激烈的兼并攻伐时期。而庄周也大体上经历了春秋进入战国时期,七雄对恃时代也还健在。而与大国的兼并发展同步,诸子的思想也在这个相互攻伐竞争中优胜劣汰。严刑峻法的韩非子一套正日见成效,秦国逐渐显露天下老大的面目;在成败未定之时,各家都还在致力实践自己的学说主张。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在强力即强权的社会现实面前,始终没有实践的空间;孟子的“行不忍之政”、“保民而王”的“王道”主张在成王败寇的利益面前也只是一厢情愿的理想。更有效用的应该是“合纵”“连横”之类的策略和“围魏救赵”一类的战术运用。与儒墨相比,主张“无为”而“无不为”,提倡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家则更脱离了注重权谋重视实力的现实,在这功利当头的时代,终于彻底失去了当世的政治市场。到庄子,道家始祖老子的“无为”也终于发展到庄子的“无用”。
在诸子之中,可以说庄子对现实的黑暗是看得最深最真,但庄周“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鲁迅语),要从文字直接寻找他的生存状况实非易事,但我们在他的寓言与散文里一样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情感与思想的轨迹。一样可以感受到他这个小漆园吏活着的尴尬。
极端崇尚功利与不择手段的攫取使得个人在整个社会已经无路可逃。由老子的“无为”(尚欲无不为)发展到庄子的“无用”(与社会抱彻底不合作),理想的方式当然是选择隐退,但事实上,仅仅选择隐退并不能解决问题,你不想介入社会,社会却要来干预你。避世不解决问题,因而关键在于怎样安全地处于世上,关键是谨慎地避免矛盾,关键是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山木》篇中有一段寓言,说庄子带着弟子行于山中,见有一棵大树枝叶茂盛,却是一棵“不材”之木,这棵树因其“不材”而很好地活着,没有被木匠伐去。但庄子等人出了山,住在故人家,故人杀“雁”(鹅)招待,把一只不会叫的雁杀了,留下了会叫的。这是一个用心很深的比喻。不会叫的雁招惹了谁呢?最后灾祸还是找到它头上,还是被杀掉了。这说明乱世全身免祸十分困难。孟子曾经说到齐国的隐士陈仲子,这是一个一心想与世隔绝,过自己清静生活的人,但却做不到。孟子挖苦说,除非他变成蚯蚓钻到土里,否则清静的愿望就不能实现(《孟子·藤文公下》)。《战国策·齐策》中也记述:赵威后问齐国的使臣说,那个“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的于陵子仲(即陈仲子),你们大王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把他杀了?赵威后建议杀陈仲子的理由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强烈的集权意识使“无用”也能成为罪名!你惹不起也躲不起!这就是这个主人家的雁因其不鸣也要被杀的现实背景。在这样的动辄得咎的乱世,无用也能成为罪恶,像陈仲子这样的隐士都避无可避免,像庄子这样的极端爱好自由的思想者,痛苦和无奈就难免了。
庄子也很清楚,彻底避世很难,但庄子自有他独特的处世态度。
我们非常熟悉《养生主》篇那段讲养生道理的著名寓言“庖丁解牛”故事。庖丁说他解牛时刀刃从不硬折骨节,总是从缝隙之中批过去,“彼节者(骨节处)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但这个解牛(宰牛)的超级大师,“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毫无疑问是庄子将之神化的艺术形象,我们当然可以从中得出“顺应自然”等的启示,但这个庖丁解牛只是庄子的一个理想的比喻与方式。这位庖丁“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好玩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就未必都能“以无厚入有间”了。《人间世》的“支离疏”形象,则是在残酷世上的“具体”的玩世人物: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足以糊口;鼓策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这位支离疏病残得不成样子,却可以缝洗衣服、簸米筛糠过活。兵役徭役来了,正常人要逃匿躲避,他可以大摇大摆,政府赈济贫困,他又可以安享三钟米十捆柴。而活在礼崩乐坏、强权即真理、生命与尊严都被剥夺的时代,我们的庄周先生塑造了一个混世高手。这个混世高手高就高在他的“无用”。这就是“无用”的好处。而这个支离疏也确实是庄子肯定的人物。
表面看来,庄子塑造这个混世高手,是对现实的一种嘲讽,是一种彻底的玩世不恭,庄子故意以一种不负责任的游戏玩世的态度,但正是这个玩世的态度,庄子这里非常深刻地戏谑了这个世道里生命的无比卑微。
而毫无疑问,即使如支离疏一样宁愿如此卑微,在现实世界里也很难像他那样“无用”地混下去。艺术的戏谑毕竟不同生活的现实。酷爱自由的思想与无比丰富的精神在严酷的现实里,尴尬与不安是难免的。
我国民曰:“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生于纷纷攘攘打打杀杀的乱世,生死早已由不得自己预期把握,生存也时时受到那些“有为”者的压迫和羞辱。生命的个体不但无根而且可怜。在这乱哄哄的世上,庄子未尝不想望传统隐者追求个人闲适宁静的生活。但他更知道这种想望的无望以致荒谬。因而在诉说生命个体卑微可怜的同时,又用极端的“齐一生死”的观点和翱翔高空的大鹏寄托对自由的渴望和歌颂。也可以说,“越是压迫越是反抗”,现实世界越是非人的不自由的,想象的世界便越是美丽的自由的。从庄子文章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庄子天性中原有一种激烈的东西,使他不能安于闲适宁静。《逍遥游》开篇身长千里、直飞高空九万里的大鹏,就象征这不安闲适的激烈。而庄子的玩世思想,不论是“支离疏主义”,还是“齐一生死”,其本质的东西都与这种内心激烈有关。庄子在黑暗社会里的内心激烈冲突,使他在绝望中沉入虚无的同时,创造了中国最为浪漫的文学,写出了最纯粹最瑰丽的梦境。获得了他在思辨与想象中的大快乐。但即使在庄子的梦中,也充分反映出他与现实的尴尬与困惑——
由于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信赖,在这种无根的状况中,连个人自我存在的确定性也变得飘忽可疑起来。我是不是真的“我”也变成了值得怀疑的问题了: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是庄周做梦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这居然也成了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这段故事的意旨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代文人学士。所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深托杜鹃”(李商隐句),人生之迷茫与苦痛,其实大多时候只有自我才能体味。
有个儿童笑话也多少可比拟这个庄周梦蝶的含意:
有个捣蛋小子因妈妈独自去了婆家,只好跟他爸爸睡觉。他老爸好不容易哄他进入了梦乡,但不久突然弹起。老爸问为什么醒了,他告诉老爸说:刚才梦见与明仔、福哥他们打架,被惊醒了。他老爸说快睡吧,不要紧的,只是梦罢了。但这捣蛋小子怎么也不肯睡,老爸问他,怎么还不睡呀,梦做完了就好了,快快睡吧。但这小子很茫然的说:我不敢睡了,我打了他们,我再睡到梦里,他们肯定打我!
梦与现实虽然是泾渭分明的,但谁能说梦中的情景就不是现实的类似呢?这捣蛋小子说不准明天真是与明仔、福哥他们干上了。
(海三洲附语:本文已太长,但要说庄子之梦,亦太短)
史上的尴尬(3)——孟子的一厢情愿//庄子之梦 史上的尴尬(5)——韩非之冤//史上的尴尬(6)——李斯之惑 史上的尴尬(7)——刘邦的气度和司马迁的胸襟 //史上的尴尬(8)——皇家之蛊 高薪留人—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 史上的尴尬(1)——孔子困陈蔡 史上的尴尬(11)——“以孝治国”的尴尬//史上的尴尬(10)——忠孝难辨 历史:人物——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孙子的简介 谁是谁的一厢情愿 庄子的“决绝”之道 庄子的享受(王蒙讲庄子)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哲理 文言名句集锦之3——《孟子》 十二星座『超级解析』之⑾:水瓶座——不刻意追求浪漫,无法忍别人一厢情愿喜爱她,更不可能一厢情愿缠着别人;对朋友的定义很广泛且人道,合则聚,不合则散;赏识才华洋溢的人,绝不吝于给予赞美…… 【?十二星座『超级解析』之⑾:水瓶座——不刻意追求浪漫,无法忍别人一厢情愿喜爱她,更不可能一厢情愿缠着别人;对朋友的定义很广泛且人道,合则聚,不合则散;赏识才华洋溢的人,绝不吝于给予赞美……?】 庄子的快活 穿越时空之舞 庄子的生存之道: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谈歌:中国姓氏的尴尬——你尴尬吗? 《重逢》:一厢情愿的复杂--南方报业网